小暑标志着盛夏時節的開始。由于小暑前正值小麥收獲的季節,小暑過後馬上就會迎來三伏天,是以不少地區有吃伏面嘗新的習俗。在傳統的小暑節氣,民間素有吃蓮藕、黃鳝、綠豆芽的習俗,不少地方還流行在小暑時節“吃暑羊”,盡管申城今日高溫炎熱,但市民們購買羊肉進補的熱情依然不減。
上午,記者在思南路上的老字号滄浪亭看到,新增羊肉面的提示已經張貼在醒目位置。市民屠先生今天特地到滄浪亭點了一碗羊肉面,熱氣騰騰的羊肉面端上桌,再配上幾樣開胃小菜和一杯刨冰,很有儀式感。市民杜先生告訴記者,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出汗比較多,此時吃點羊肉可以補補身體。
羊肉性溫熱,具有溫補脾胃的作用。羊肉營養成分豐富且全面,适量食用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伏面是利用小麥面粉制成的面食,有利于解暑和養生。
而在浙江中路上的牛羊肉一條街,記者看到衆多市民頂着高溫前來選購羊肉,熱鬧非凡。小暑大暑時節“吃羊肉補身體”的說法深入人心,是以,大家都選擇在這個時節購買一些羊肉回家。羊排、羊腿等部位尤其受歡迎,市民們準備用這些羊肉制作手抓羊肉、紅燒羊肉、羊肉湯、燒烤等美食。
一位市民表示:“我特意來買點羊肉,因為按照習俗,小暑吃羊肉對身體好。我打算買點羊肉回去清炖,再放點冬瓜或者絲瓜,這樣既能滋補身體,又能消暑。”攤主介紹說,“現在正是夏天吃羊肉的好時候,清炖羊肉、紅燒羊排、手抓羊肉、白切羊肉,都是不錯的選擇,味道特别好。小暑天吃羊肉能去除體内的濕氣,這是最好的。羊腿肉還可以做成羊肉串,天氣熱的時候,吃吃羊肉串,做做炒菜、火鍋都可以。”
除了羊肉,俗話說“小暑黃鳝賽人參”,小暑時節濕氣重、溫度高,這時候吃一些黃鳝,也可以起到不小的滋補效果。這不,這兩天黃鳝成了菜市場裡的“香饽饽”。
記者在市中心的甯海路菜市場看到,不少攤主正在忙碌地剝着鳝絲。由于民間有“小暑黃鳝賽人參”的說法,不少來菜市場選購的“馬大嫂”們都樂意買上一點,攤主也是加大了進貨量,昨天還是100斤的量,今天直接是進了200斤的鳝絲,還有50斤的鳝筒,估計到中午就能賣得差不多了。
不少馬大嫂們都已經想好,買點鳝絲,再買點銀芽、茭白,弄個三絲澆頭,回家再配上冷面,簡直就是小暑節氣裡的完美搭配。當然,清炒、紅燒、煲湯都是不錯的選擇。
“小暑黃鳝賽人參,現在正好是吃鳝絲最好的時候,買點茭白絲炒一炒,還可以拌冷面,好吃又營養還很友善。”市民張阿姨告訴記者。
冬病夏治是大陸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一大特色。中醫認為,小暑時期人體陽氣旺盛,自然界也處于高溫濕熱狀态,此時吃羊肉可以形成“内外夾擊”“以熱制熱”的效果,将體内寒氣驅逐到體外,起到防暑降溫、滋補強身的功效,實作冬病夏治的目的。
老西門街道社群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袁莉妮介紹:“上海人喜歡在夏天三伏天吃羊肉,因為小暑節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中醫有一個說法叫冬病夏治,就是在夏天最熱的時候治療冬天會發生的一些寒性疾病。羊肉是熱性的食物,小暑節氣、三伏天吃羊肉可以補充人體的陽氣,提升正氣,提高免疫力,對一些疾病也有治療作用。但建議羊肉不要過度食用,因為它是偏溫熱的食物,過度食用可能會出現便秘、口腔潰瘍等熱症表現。正常的烹饪方式可以選擇清淡一些,比如白切羊肉,這種方式比較健康。”
記者 / 劉惠明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張姗
圖檔 / 邵林峰 瞿煌俊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