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在京展出

光明日報記者 田呢

黃永玉新作展正在中國美術館展出。展覽以“如此漫長,如此濃郁”為主題,出自黃永玉于1979年12月寫下的文章《太陽下的風景——沈從文與我》。在文中,這八個字之後,還寫有六個字“那麼色彩斑斓”。這句話似乎是在說黃永玉自己,跨越一個世紀的生命,濃郁而色彩斑斓。

說是“新作”,因為黃永玉生前便在謀劃籌辦自己的百歲畫展,為了向觀衆呈現與以往不同的繪畫面貌,他專門精心創作了一批作品。“我的這些畫是所有同行都沒有見過的,我很認真地在做這件事。”這批黃永玉在晚年繪就的近160件新作均為首次展出,呈現了他在90歲後的創作思考和藝術追求。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在京展出

深山何處鐘(中國畫) 黃永玉 資料圖檔

黃永玉一生涉獵的藝術門類十分廣泛,在中國畫、版畫、油畫以及雕塑、陶瓷、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建築設計等領域都留下過精彩的作品。此次展出的這批中國畫作品,最早的創作于2015年,最晚的作于2023年其去世前不久。雖然這些作品的創作時間跨度不大,但是數量衆多,類型豐富,涵蓋了古裝人物、現代都市、花卉、生肖等各種題材。

“黃昏後當你在我懷中柔聲歌唱,你知我心裡有多少話要對你講?”一進展廳便能看到的作品《小夜曲》,描繪了一對互相依偎着的青年男女手持藤蔓、攤開樂譜的情景。黃永玉的女兒黃黑妮介紹,這是父親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月創作的。“他在去醫院的前一天還在畫,因為不夠滿意,反複畫了三張。”黃黑妮說,這首老歌是當年父親在認識母親時唱的歌曲,他還記得歌詞是法國文豪雨果的詩。“父親在病中還會播放這首曲子,邊聽邊畫,把當年和母親在一起唱歌時的感覺都畫出來了。”

90歲後的黃永玉,依然對身邊的一切保持着好奇心與新鮮感。他對生活中的新事物細心觀察,敏銳捕捉,無論是寓所裡新種植的花卉寶蓮燈,小區院子裡的玉簪花,還是湖邊自遠方飛來的大雁,朋友送來的大龍蝦,都成為他畫中的主角。

展廳中,一批“摔跤”題材作品,用筆雖然簡約,但卻對摔跤手一招一式動作的抓取格外精準。揣、披、穿腿、躺刀、反夾頸摔、抱單臂摔……配合着線條的粗細變化和暈染,摔跤的動态被展現得生動鮮活。黃永玉覺得:“摔跤手朋友講究人格規矩,時時刻刻鍛煉中,骨骼筋肉碰撞中,沒有取巧的可能,因而自自然然形成了自己的行規,光天化日之下爽朗的個性和風格。”

黃永玉是用線的高手。他于1961年創作的版畫《春潮》,堪稱經典。畫面中,抛向鲨魚的魚叉後面,湧動着繁密而迅疾的細線,線條連綿不絕,呈現出強烈的藝術張力。這線,是黃永玉用木刻刀在木闆上一刀一刀刻出來的,穩健紮實的功力可見一斑。黃永玉喜歡用白描的方式作畫,他在97歲時創作的《李時珍先生随想》,不但精心描繪了想象中的李時珍形象,還在主體人物的周圍,用墨線勾畫出數十種植物、昆蟲和藥材,整幅畫面被細若遊絲的線條布滿,繁而不亂,黑白韻緻間充滿視覺沖擊力。

“我的半輩子是一刀一刀地鏟,一筆一筆在畫,後來,一個字一個字在寫。”欣賞黃永玉的作品,不僅要看包羅萬象的内容、恣肆揮灑的筆墨,還要仔細品讀畫中的題跋。他常用小楷在畫中書寫,字型工整嚴謹,絲毫未見衰老之象。這把年紀,用筆如此靈動、穩健,讓人歎服。

“我這裡茶葉還過得去,茶杯幾年前打破了。你偏着嘴巴喝罷”“我九十八了,活該請您來萬荷堂喝一杯”……少則十餘字,多則數百字,更有如《宋元君到底想畫啥圖》這樣的作品,畫中題字多達上千字,仿佛一篇精彩的短文。這些文字處處透露着黃永玉獨特的幽默。他曾說:“文學在我的生活裡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繪畫。”他把自己的所思所想留在了畫面中,與畫面的内容相應和。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評價:“依然到處都是視覺驚豔和腦筋急轉彎。滿滿的金句彰顯黃氏幽默,帶着鄉土氣息,攪拌着湖南人的霸蠻與靈泛。”細賞這些作品,我們不但可以了解其背後的故事,更能看到一位百歲老人對青春的回憶,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生的感悟。這份冷靜、睿智、風趣、幽默,彙聚成一個如此濃郁而斑斓的黃永玉。

“美,很易消逝,藝術的使命是挽留。”是以黃永玉用如此豐富的題材,如此穩健的用筆,如此有趣的題跋,為我們留下生活中的美好,也呈現出獨屬于他的那份美與智慧。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在京展出

手腳撇(中國畫)黃永玉 資料圖檔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在京展出

玉簪花(中國畫) 黃永玉 資料圖檔

如此漫長,如此濃郁——黃永玉新作在京展出

李時珍先生随想(中國畫) 黃永玉 資料圖檔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07日 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