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 年 7 月,傳奇的索尼随身聽播放器首次亮相。正是這個小工具标志着便攜式音樂時代的開始。它使您可以随時随地收聽自己喜歡的專輯,這在當時成為一種革命性的做法。很快,這些配飾就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建立随身聽
著名播放器的前身被認為是索尼盒式錄音機。例如,TC-50(1968年)是當年此類裝置中最緊湊的裝置,并被阿波羅10号宇航員用于月球任務。後來,這家日本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Masaru Ibuka 受到創造一種可以在任何地方聽歌劇的小工具的想法的啟發。這項任務被委托給工程師Norio Oge。後者根據Sony Pressman錄音機為他的經理制作了原型。幾個月後,即1979年7月,随身聽品牌的成品開始銷售。
最初的型号稱為 TPS-L2,售價 150 美元。在第一個月,新奇的東西并沒有非常活躍地售罄。由于缺乏錄音功能,它甚至被預測會失敗。但很快該裝置就流行起來,成為索尼最賺錢的品牌之一。然而,便攜式播放器概念的原作者被認為不是 Norio Oge,而是 Andreas Pavel。他于 1977 年開始開發,并試圖将他的想法推銷給制造商,但沒有成功。在随身聽釋出後,這位工程師起訴索尼多年,最終在2005年獲得了作者身份的認可。
自釋出以來,已售出超過 4 億台不同的随身聽播放器,其中 2 億台是盒式錄音帶播放器。直到 2010 年,模拟系列才完全過渡到數字技術。
玩家如何改變一切
傳奇的音頻播放器使新的愛好和生活方式成為可能。過去,人們被束縛在家中的立體聲音響或汽車中的收音機上,而随身聽使人們可以在旅途中欣賞他們最喜歡的專輯。該品牌本身已成為一種家喻戶曉的名字:當其他供應商趕上潮流時,他們的産品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稱為“随身聽”。值得注意的是,TPS-L2的第一個版本配備了兩個耳機插孔。但第二種很少使用,因為玩家被認為更像是一個個體,而不是一個社會附屬品。
甚至還有現代TWS透明模式的類似物:麥克風拾取環境聲音并将其廣播到耳機。但這個功能也不需要,因為人們更喜歡安靜地私下聆聽。1984 年,索尼釋出了帶有防濺外殼和耳塞的 WM-F5 型号(在此之前,僅包括耳罩式版本)。在 90 年代,Discman 系列的生産支援 CD CD光牒。
美學被認為是随身聽播放器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引人注目的設計在競争中脫穎而出。NW-A306 (2023) 等現代型号配備 Android 作業系統,提供流媒體選項和改善聲音的專有技術。為了紀念原始盒式錄音帶播放器問世 40 周年,Oriolus 推出了 Hi-Fi 版本,重複了标志性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