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聲的回鳴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溫度
《老有所依》 劇照 圖源網絡
就這樣一邊擰巴一邊通透地活着
文/雲淡風輕
時常感到自己的生活沖突重重,擰巴的不行。
比如我越來越覺得時間這東西極其不友好,它怎麼就能越來越快呢?就像被一隻無形的手撥快了似的,與早先相比,簡直是時光飛逝,快的失控。這令我很不開心,我覺得自己一天天都在浪費時間。
但我又很明顯喜歡做浪費時間的事情,比如拖地、撸貓、胡思亂想、刷短視訊——我這可不是看重大事件或者為了學習,我就喜歡看那種完全不用腦子的東西,比如吃播、小貓小狗、還有關于旅行的短視訊,最近那個騎機車帶着貓咪旅行的小姑娘在甘南跟一幫藏族朋友挖蟲草,她那隻名叫“吃飯”的貓咪走丢了好幾天,讓我操心的要命。
然後時間就這樣更加飛快地溜走了。經常是忙得把本來想幹的事情一天天推啊推啊。推到最後我就會想:那事兒不幹也沒啥,文章不寫有什麼關系!我又不是作家。我現在有點焦慮,而且深圳的天總是那麼熱,是以要休息;等哪天沒什麼焦慮,天氣也涼快了再去做吧。随後就很坦然了,竟然還會為心裡存有了這麼一個目标,人生的存在意義莫名地豐富了一點點。
《老有所依》 劇照 圖源網絡
有一回我問一個退休七八年的哥們,有沒有想念當年工作時的繁忙,他說沒有,一點也沒有,退休前他是個企業主,工廠在東莞,每天早出晚歸,數十年如一日,有時候淩晨四五點鐘,他就在開車上班的路上了。
細想想:我也如此,數十年如一日早出晚歸的職場生涯,那些艱辛苦澀、成功失敗,漂泊動蕩,似乎也是倏忽而過,對那些日子,沒什麼後悔,如今竟然也沒什麼留戀,這是當年想不到的。
看來随着年齡的增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覺,不獨我是這樣。都說時間無情,時間哪裡無情了?時間如同神迹,它整齊劃一地甚至潦潦草草地籠罩于每個人的頭頂。人的生命就像是被固定在這個人世間,人在使用、體驗、感慨着時間,而時間默不作聲,忙碌且公平地對待每一個人。每一條皺紋、每一根白發,都是時間在塑造人、雕刻人。那些漂浮動蕩,其實不過是命定的注腳。——然後對時間這東西多少就釋然了。
對了,我是個退休老太太,我喜歡瑜伽,不喜歡做飯,喜歡花卻不喜歡泥土。周圍的姐妹常常說我的生活很精緻,是她們的榜樣,可是我自己總是擔心自己的生活過于精緻了,因為已經不追求名利了,再追求精緻,就相當于在另外的領域又卷起來,倒還不如去追求名利。
《老有所依》 劇照 圖源網絡
有個姐妹喜歡種菜,她說她就願意玩泥巴,她還喜歡做飯,尤其喜歡做面食,她說揉面跟玩泥巴一樣,我倆一交流,她說她擔心她的生活過于粗糙了,有點作或者裝。
哈!我們的想法相映成趣,追求粗糙,也是追求精緻的一種嚒。結論是——管它呢。
有一天拿了一瓶啤酒坐在陽台上發呆,天上晚霞美麗的不行。我看着看着忽然就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父母,沒時間也沒能力給他們最好的。再想了想,同理,覺得很對不起自己的女兒。再想一想,同理,覺得對不起貓咪慶慶,嗯——也對不起貓咪小九。
然後——然後,我就及時打住了,——如果再想下去,就會覺得自己對不起天下所有人了。
因為想起來早先跟我同學的聚會,我們曾經談起過這個感受,我們這些生于上世紀六十年代的女人,在一種傳統與現代的交融中成長,傳統女性的使命和現代知識女性的天性這樣一種沖突充斥我們一生,這種對不起天下人的想法便是其一,是怎麼來的?我女兒的話一針見血:自己加戲有事沒事玩内疚!把自己當聖母呗。
有一次我和女兒聊天,說如果不是因為她,我可能就跟着她父親這裡那裡當個家庭主婦做個無所事事的菜青蟲,也不用自己工作賺錢這麼辛苦了,我一輩子不停工作隻是為了你讀書留學生活等等有穩定安甯的環境。過了幾天,我又跟我徒兒說,如果不是因為你們,我退了休才不會管公司的事呢,我的孩子都大學畢業了,我又不缺錢,應該好好享受生活了。說話時的情緒都是真的,可是過後想想:我大概還是太容易給别人施加壓力了。做什麼事情都是自己的選擇,一個成年人了為什麼要和别人建立“因果”呢?好像不“賴”上别人,就沒什麼完全感似的。這簡直就是不想自己承擔責任嚒。
《老有所依》 劇照 圖源網絡
現在我想明白了為什麼和有些人相處感覺很困難。讓人不高興就是讓人不高興,出于什麼原因都是不對的。被攻擊了,還要覺得這個人是為自己好,這個感覺很擰巴。
破罐子破摔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誰的日子都是拿起再放下,放下再拿起,拿拿放放,無窮無盡,直到哪一天放下後再也不用考慮拿起為止。
其實我想說的是,随着年齡的增長,生活真的會越來越簡單。然而每個人都是從追求極盡繁華再到看盡繁華然後才能真正簡單起來的。沒有人一開始就簡單,生命之初的簡單并不是真正的簡單。真正的簡單隻有時間才能締造。
“世界上的事情總是從複雜到簡單,簡單的才是完美的”。
這句話記了一輩子,年輕時覺得散漫無稽,如今才明白是至理名言。
誰說的來着?
二湘:以為不見的還會再見,再見真好
深圳龍華書店:7月6日 周六下午3點
七月,在廣州與這些作家面對面
作者簡介
雲淡風輕,六零後理工女,現居深圳。退休後閑适散淡。喜愛美食美景兼顧讀書與瑜伽。本文原載公号“子規探春”,經授權轉載。
平台原創文章均為作者授權微信首發,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平台無關。~the end~
更多好文
二湘:以為不見的還會再見,再見真好
她從塔尖一躍而下,她大開大合的人生背後
追風筝的人,阿米爾靈魂的救贖
李娟強調自己是個“讨好型人格”,人的自卑與自戀
虹影:大姐當年狠心抛棄的孩子,你能原諒你的母親嗎
投稿點選此連結,記得公号加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