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常會重磅部署數字經濟,加速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國常會重磅部署數字經濟,加速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風口财經記者 劉曉

據新華社消息,國務院總理李強7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推進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有關工作,審議通過《全鍊條支援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讨論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工作,研究支援天津濱海新區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聽取關于202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審計查出主要問題及初步整改情況的彙報。會議指出:

要從全局高度認識和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

要堅持改革創新和開放合作,持續優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協同完善資料基礎制度和數字基礎設施,推進資料要素市場化配置。

要提升平台企業創新能力,促進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國常會重磅部署數字經濟,加速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3月12日,在山東騰峰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從業人員在智能化紡紗裝置前值守。新華社發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是大趨勢

數字經濟已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新引擎。在日前舉辦的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中國信通院釋出的《全球數字經濟白皮書(2024年)》顯示,2023年,美國、中國、德國、日本、南韓等5個國家數字經濟總量超3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超8%。2024年至2025年全球數字産業收入增速預計将出現回升。

國家資料局局長劉烈宏在會上表示,2023年中國數字經濟核心産業增加值估計超過12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10%左右,有望提前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标。

“數字經濟高速發展,傳統産業和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将擴大大資料、雲計算、資料中心等相關産業鍊投資。”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此前在接受風口财經采訪時指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是大趨勢,數字經濟不僅是發展前沿,數字技術更能作為一種要素和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為企業降本增效,推動傳統産業更新轉型。

知名經濟學者、工信部資訊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風口财經采訪時表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新質生産力建構的重要途徑,也是最關鍵的途徑。他認為,新質生産力的形成路徑主要靠創新發展,而科技研發和數字轉型是創新發展最主要的兩條路徑,相比于科技研發的高資本投入,數字轉型投入更少,收益更高,對企業具備比較好的成本效益。

“随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特别是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快速發展,正在深刻改變經濟社會運作模式,創造新的生産方式、生活方式,有望培育出超萬億美元的支柱産業,為千行百業賦能,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和關鍵動力源。”劉烈宏說。

國常會重磅部署數字經濟,加速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

4月12日,勞工在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家鋼管企業的生産工廠中的房間工作。新華社發

數字經濟将迎多重政策利好

今年,大陸數字經濟發展将迎多重政策利好。在2024全球數字經濟大會上,國家網信辦、國家資料局、工業和資訊化部等多部門相關負責人集中發聲,圍繞加大政策供給、加快資料制度建設、深入推進産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産業創新發展等方面釋放政策信号。

劉烈宏表示,國家資料局将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今年将陸續推出資料産權、資料流通、收益配置設定、安全治理、公共資料開發利用、企業資料開發利用、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資料基礎設施建設指引等8項制度檔案,加大政策供給,推動大陸海量資料優勢轉化為國家競争新優勢。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李江濤在接受風口财經采訪時表示,本次國常會對推動數字經濟高品質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從幾項部署來看,下一步要圍繞數字經濟,大力推動數字化轉型,提高數字化賦能實體經濟的效率。通過推進數字産業化、産業數字化,使得實體經濟在技術水準、大資料管理、數字化應用等方面實作質的提升,進而促進轉型更新。

“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要點在于,将傳統技術與數字技術結合,融合人工智能、大資料,使實體經濟實作自動化、機械化、資訊化和數字化,帶來整體運作方式的改變,進而推動實體經濟高品質發展。”李江濤表示。

對于促進平台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李江濤認為,通過為實體經濟服務,平台經濟能發揮出更大的效能,建立産業平台,可以使數字經濟的應用範圍進一步擴大,依托平台的賦能,可以給多個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此外,5月11日召開的國常會,審議通過了《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會議強調,要根據制造業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分行業分領域挖掘典型場景。加快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推廣應用,做好裝置聯網、協定互認、标準制定、平台建設等工作。要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支援,與開展大規模裝置更新行動、實施技術改造更新工程等有機結合,完善公共服務平台,探索形成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長效機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