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全球首台18-20MW級風儲荷網機組下線儀式在中國汕頭舉辦。汕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趙志濤,上海電氣風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風電”,證券代碼:688660)黨委書記、董事長喬銀平,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赓武出席儀式并緻辭。
基于超十年海上運作經驗,電氣風電此次以差異化産品彰顯海神“雙星”實力,可根據不同風速及海域條件比對最優機型。下線的兩台機組分别為全球首台18-20MW級風儲荷網機組——EW18~20-260,以及中低風速捕風之王——EW14.0-270。
風儲荷網模式下 以差異化産品構築海神産品矩陣
此次電氣風電在汕頭下線的兩款機組均為海神平台産品,均沿用成熟的海上半直驅技術路線。
其中,全球首台18-20MW級風儲荷網機組的下線,是電氣風電進一步以差異化産品構築海神産品矩陣,以定制化産品解決方案承接、服務國家戰略的關鍵一步。
随着深遠海大基地風電場的廣泛開發,新能源局部占比将大幅提升,對電網安全提出更嚴苛的要求。目前分散式儲能及構網型技術成為行業最需迫切解決的技術難題。
本次下線海神平台第三代機組,可實作“一機一儲”的分散式儲能配置,實作電網調峰能力;并且同時搭載電氣風電最新研發的構網型風機技術,可實作局部弱電網下的風電場開發,具有更友好的電網适應性,為将來遠海孤島弱電網供電、分散式海風制氫、柔直輸電、低頻輸電、漂浮式風機等多場景的海上風電利用提供有力支撐。
所謂風儲荷網,即一種包含“風電、儲能、負荷、電網”整體解決方案的營運模式。該模式可以有效解決目前風電行業所面臨的消納困難、穩定性差、智能化水準低等痛點,通過綜合性的能源要素有機整合,使得能源系統更加靈活可控,并可實作弱電網乃至離網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保障能源的高效利用。
風:即風能和風電機組,是風電高比例接入的電力系統的主要能源源頭,由于伴随着自然界能量的不可控輸入,勢必帶有波動性、間歇性與随機性。
儲:采用分布式儲能電源解決方案,可滿足新能源配套儲能要求,并為風電機組主要、偏航系統等提供後備電源,增強風電機組安全功能的同時實作能源供需的靈活調配。
荷:即用電負荷,是電能的實際消費者。電網的終端用電方,如園區内的工業用電、照明和充電樁等用電裝置及孤島離散式電網系統,搭載能量管理平台可智能耦合多種能源發電。
網:新産品通過電壓源控制和自同步電網特性,可完美發揮構網型風機的電壓建構、慣量支撐、一次調頻的技術優勢,并可實作弱電網乃至離網系統的安全穩定控制、并離網切換、風儲黑啟動等高階功能。
據介紹,新産品采用全次元協調控制技術,充分融合機電控儲,實作整機構網功能,完美釋放機組暫态電壓支撐、頻率響應、弱電網耐受、振蕩抑制等潛力,圍繞并離網解決方案,能夠覆寫能源大基地、直流/低頻送出、制氫系統、孤網運作及黑啟動等多種應用場景,以靈活的并網技術支援客戶實作最大價值。
瞄準“高收益” 聚焦“高可靠”
電氣風電在2020年前便開始了海上半直驅技術路線的預研工作,并于2020年10月釋出首款海上半直驅機組。結合首款機組的開發運作經驗,于2021年釋出半直驅海神平台首款8.5MW級别産品。到如今第三代海神産品下線,應用電氣風電最新一代高度內建半直驅驅動鍊技術,集電氣風電十餘年海上風機設計及運維經驗打造,瞄準“高收益”、聚焦“高可靠”,全面覆寫中國所有海域。風機完成下線後,計劃立于臨海試驗風場進一步進行整機運作測試驗證。
海神平台傳承了電氣風電成熟的葉片設計、可靠的變槳和偏航系統、高效低能耗的冷卻系統、綜合最優的電氣系統等。在碳纖維葉片、雙TRB主軸承設計、三相中速永磁同步發電機、緊湊的驅動鍊結構等方面創新設計,并針對不同海域的風資源禀賦和海洋地質條件,因地制宜,提供适合當地的最佳解決方案。
行穩緻遠,質造未來。此次“雙星”下線,是電氣風電向客戶兌現“高可靠、可信賴”整體解決方案承諾的重要表現。電氣風電表示,公司将繼續以質造緻敬未來,持續為客戶創造核心價值、為客戶提供卓越服務,以穩步疊代的産品和不斷優化的服務,助力汕頭、助力海上風電行業向高品質發展邁進,為新質生産力的培育和發展,為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注入内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