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由嶺南墨社主辦,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承辦的“大寫意在嶺南——嶺南墨社2024年展第一回”在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開幕,同時舉辦了“大寫意在嶺南”學術研讨會,各位嘉賓共同交流探讨如何推動大寫意藝術在當代發展。
展覽開幕當天,“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大寫意藝術創作與研究中心”宣布成立,為傳承與弘揚大寫意藝術提供了重要平台。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社長賴家彥,西泠印社社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郭莽園,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方土等嘉賓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展覽展出郭莽園、陳一峰、潘小明、方土、宋陸京、林藍、方漢權、許敦平、張演欽九位藝術家的38件作品。九位藝術家的作品各具特色,直指心性,展現出對大寫意精神的追求,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研讨會上,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社長賴家彥表示,羊城晚報作為文化傳承與傳播的文化媒體,會不斷把“大寫意”展做下去,通過持續的展覽打造文化品牌,讓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大寫意,讓中國文化和中國精神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西泠印社社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郭莽園表示,在這裡舉辦大寫意展覽是很奇妙的事,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大寫意接下來要怎麼發展”的問題。
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方土表示,大寫意展現的是個體的狀态,直指心性,不一定要說得很清楚。我們這一代,應該把大寫意延續和傳承下去,中國文化不會斷,大寫意就還是能夠弘揚。
中國大寫意藝術,源遠流長,内涵豐富。大寫意是追求自由表達的藝術形式,強調氣象、心性、意念等精神層面特點的筆墨之道,代表了中國藝術的獨特面貌,記錄和表達着人類的情感,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财富。
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和嶺南墨社舉辦過多場“大寫意”主題的展覽,一直積極傳承與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羊城晚報藝術研究院一直緻力于開展學術展覽和藝術活動,和藝術家們共同探讨藝術,推動文化藝術的交流與發展。嶺南墨社以“興筆墨、倡大寫、重品格、揚正道”為宗旨,執着于大寫意精神的守與承,破與立,用實際行動推動着大寫意發展。
大寫意在嶺南——嶺南墨社2024年展第一回
序
夫山奔海立,雲雷迸掣,百獸震駭,奇崛萬有,不可端倪,自然之象也,而叩其是以,惟區區一點心識。心涵造化,遊乎神域,則何所非足履目擊?此是以詩人對境興感,而作手應物賦形,蓋詩畫一也。
昔者唐人王洽始創潑墨,其法度如何,已不可考。聞吳道子圖千裡江陵,須臾而就,亦仿佛草拟王法。雲煙缭繞,山水迂曲,淋漓滿幛,此非大寫意與?
梁人梁楷,頗得神助,其作謹饬之外,别有一格,是以為心寫照,不求形似也。稍後僧牧溪自立家法,或以蔗渣代筆,落墨常有不可思議處,海外甚重其迹。
有宋文人墨戲,首推米海嶽父子,江南風物,岚霭迷離,逸筆草草,初似偶然得之,然非邃于實體,妙處固不可臻。
此道幽昧,元人方方壺,塵外羽客,超凡脫俗,而于書畫,直入聖域。其作任意揮灑,縱情為之,然無不超然矩镬,合乎奧旨,令人作天際仙界想也。至如高尚書輩,步武米家雲山,猶覺拘謹,未免去放達遠矣。
洎乎明人徐天池出,天縱英才,大拓秘境。此老筆精墨妙,垂法萬世,亦當不泯。明清之際,若擔當和尚(唐大來也)、若朱衣道人(傅青主也),不斤斤于筆墨,直抒胸臆,書畫一體,我用我法,格高調古,意趣靈動。雖不以作家鳴,然運斤斫輪,洵稱老手。禅宗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者。
清人尚此道者衆,若揚州、若白下、若四僧,皆足名家,甚或開宗立派。
近代以來,名手甚夥,要以缶廬白石為歸,各擅勝場,難于甲乙。
嶺南巨埠,自來文明昌盛,書畫之道,久為重鎮。明人林良,号稱國手,其首創寫意,形神兼備,精彩動人。後來蘇仁山、蘇六朋輩,筆洽妙理,自出新意。二高一陳出,熔鑄東西,奇肆奔放,“嶺南畫派”諸公于是乎名高當代,聲馳海宇。若丁衍庸,關良,賴少其、關山月、黎雄才、饒宗頤,皆一時巨擘,筆墨之間,遺貌取神,各具隻眼。而以饒公為特出,其文章學術,重于内外,書畫第其餘事爾。
然大寫意者,果然精神何在?曆代不絕如縷,獨在一“意”字也。何者謂“意”?心涵萬有,大則吞吐宇宙日月星辰,囊括天地山川,微則觀乎一枝一葉,一蟲一魚。然物存于外,而心攝于内,内外有異者,意主而物客也。意主,則物為所駕馭驅使,客者遂不複本來面目矣。以意之主,而視客物,必非其客物明矣。意有高下,物以應之。是以卑陋之意,不可以照物,蓋物之明,須意以會之也。意臻而物華,此理固然。
謝赫有言:“氣韻生動,應物象形,随類賦彩”,或以為尚拘拘形彩。蓋雪裡芭蕉、火中紅蓮,意中有此,則筆下自當有此。東坡之“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旨哉言也。
今者嶺南九君子,承前修之遺意,紹往賢之心傳,瓣香梁、石,薪火方、徐,而各秉所天,掃除陳規,絕去畦町,自成面目。觀者當自有所得,毋庸贅言。九君子者,皆嶺南人:曰莽園先生、曰方土先生、曰一峰先生、曰小明先生、曰陸京先生、曰演欽先生、曰林藍主席、曰方漢權先生、曰敦平先生。涔陽蘇大平,甲辰午節前四日夜,草于立錐廬燈下。
藝術家作品欣賞
郭莽園 心歸逆旅還 48cm×59cm
郭莽園 貼貼 59cm×48cm
郭莽園 牧牛圖 69cm×69cm
陳一峰 海風 138cm×69cm 2016年
陳一峰 廣西南丹紀事 69cm×138cm
陳一峰 草原雄鷹 180cm×97cm 2019年
潘小明 秋風又起 68cm×68cm 2017年
潘小明 荷塘清香 136cm×68cm 2017年
潘小明 雨露 68cm×68cm 2021年
方土 江西寫生 37cm×48cm 2017年
方土 江西寫生 37cm×48cm 2017年
方土 倚竹佳人 136cm×18cm×4 2010年
宋陸京 禅境無垠 73.5cm×50cm 2024年
宋陸京 憨山得清 73.5cm×50cm 2016年
宋陸京 蕉嶺即景 73.5cm×50cm 2024年
林藍 榴紅 50cm×50cm 1999年
林藍 詩經——長歌清唱 507cm×390.3cm 2016年
林藍 嶺南風情 300cm×75cm×4 金箔設色 2018年
方漢權 綠觀系列 480cm×176cm 2022年
方漢權 松風圖 365cm×145cm 2021年
方漢權 虛空系列 240cm×136cm 2019年
許敦平 嶺上白雲 43cm×31cm 2021年
許敦平 層疊冰绡 43cm×31cm 2021年
許敦平 野梅如屏 43cm×31cm 2021年
張演欽 虎賁中郎將 69cm×46cm 2023年
張演欽 道體為之一凝也 69cm×46cm 2023年
張演欽 時惟清哉 47cm×77cm 2022年
藝術家簡介(按年齡排序):
郭莽園:西泠印社社員,廣東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館員
陳一峰: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課題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潘小明:國家一級美術師,廣州畫院專職畫家,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秘書長,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課題組專家
方土: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畫藝委會委員,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宋陸京: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廣州畫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林藍: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黨委書記,廣東省美術家協會主席
方漢權:廣東美術家協會會員,廣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廣東畫院第三屆青年畫院畫家
許敦平: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所學生導師、中國畫學院總支書記兼副院長(主持工作),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張演欽:廣州畫院特聘畫家,廣東省美術家協會國畫藝委會委員、策展委員會委員,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課題組專家
責編|王绮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