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金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中藥材,它來源于姜科植物郁金,是這種植物的塊狀根,多生長在土質肥沃濕潤的向陽地帶,在中國浙江四川等地都有大量出産,人們在冬天和春天采挖它的根,以後去掉泥沙經蒸煮以後再取出曬幹就能入藥。
中醫
中藥郁金為姜科植物溫郁金、姜黃、廣西莪術或蓬莪術的幹燥塊根。前兩者分别習稱“溫郁金”和“黃絲郁金”,其餘按性狀不同習稱“桂郁金”或“綠絲郁金”。主産于四川、浙江、廣西、雲南。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除去泥沙和細根,蒸或煮至透心,幹燥。溫郁金氣微香,味微苦;黃絲郁金氣芳香,味辛辣;桂郁金氣微,味微辛苦;綠絲郁金氣微,味淡。以切面角質樣者為佳。切薄片,生用。
中藥郁金性味辛、苦,寒;歸肝、膽、心、肺經。具有活血止痛,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利膽退黃的功效。
注意:不宜與丁香、母丁香同用。
郁金之名出自唐·《藥性論》,《本草綱目》引朱丹溪言:“郁金無香而性輕揚,能緻達酒氣于高遠。古人用治郁遏不能升者,恐命名是以也。”異名有馬蒁,黃郁,黃流,玉金等;又産于浙江溫州者名溫郁金,又稱黑郁金、川郁金;色鮮黃者名黃郁金,又稱廣郁金。處方中之郁金,系指選淨生用之品,其炮制品名為炒郁金、醋郁金、酒郁金。
《本草乘雅半偈》
郁金。氣味辛苦,寒,無毒。主血積,下氣,生肌,止血,破惡血,血淋,尿血,金瘡。
【核曰】原從大秦國及西戎來,今蜀地、廣南、江西州郡亦有,不及蜀中者佳。四月生苗,莖葉都似姜黃,末秋複從莖心抽莖,黃花紅質,不結實。根如指頂,長寸許,體圓無枝,芳香色黃,橫紋宛如蟬腹也。古者合玄秬以釀酒,名之曰鬯。《周禮》:郁人掌祼器,凡祭祀、賓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實彜而陳之。浸水染衣,色極鮮麗,經久不變,炙之微有郁氣也。
先人雲:金本克木,反為木用,故名郁金。其輕達有金象,其高遠似春暄。
【參曰】以郁合秬,釀之成鬯,則酒色香而黃,在器流動,《詩》所謂“黃流在中”者是矣。周人尚臭,灌用鬯,陰達于九淵,陽徹于九天,故曰條暢于上下,緻氣于高遠,是以降神也。《經》雲:藏真高于肺,以行營衛陰陽也。設遏逆于中,則萎暢于四肢,為結、為積、為宿、為淋矣。與香薷合其德,略有異同。香薷偏于衛與陽,郁金偏于營與陰。将形藏,彌玄府,敷幽門,則一耳。
秬者,百谷之本;郁者,百草之華。合以成鬯,上暢于天,下暢于地,無所不暢,故天子以鬯為贽。
香附與郁金均
香附與郁金均能疏肝解郁,可用于肝氣郁結之證。然香附藥性偏溫,專入氣分,善疏肝行氣,調經止痛,長于治療肝郁氣滞之月經不調;而郁金藥性偏寒,既入血分,又入氣分,善活血止痛,行氣解郁,長于治療肝郁氣滞血瘀之痛證。此外,郁金還有涼血止血、清心開竅、利膽退黃的作用,可用于血熱吐衄、婦女倒經,熱病神昏,癫痫發狂,黃疸尿赤,膽脹脅痛。
現代藥理
中藥郁金主要含酚性成分:姜黃素,脫甲氧基姜黃素,雙脫甲氧基姜黃素等;揮發油:姜黃酮,莪術醇,倍半萜烯醇,莰烯等。還含生物堿、多糖、木脂素、脂肪酸等。姜黃素和揮發油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洩,溫郁金揮發油有保肝作用。
郁金煎劑能刺激胃酸及十二指腸液分泌,能降低全血黏度,抑制血小闆聚集。郁金提取物能抗心律失常。郁金水煎劑、揮發油對多種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郁金也有一定的抗炎止痛作用。溫郁金水煎劑及水煎醇沉物有抗早孕作用。
時間: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