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德國街頭,為什麼沒有監控攝像頭?

與一些國家相比,德國在公共場所的監控相對較少。雖然在城市中心、車站等繁忙地區會設有一些監控攝像頭,但總體來說,德國并沒有像其他國家那樣廣泛鋪設監控裝置。

德國街頭,為什麼沒有監控攝像頭?

這也導緻,在最近治安事件頻發的時候,警察總是因為沒有監控等證據線索,而遲遲找不到犯罪嫌疑人。為此,部分德國學者和政治家批評德國公共場合的治安監控太少,呼籲增加公共場合的監控數量,并且要引入人工智能監控系統。

例如基民盟(CDU)就在一次議會選舉中表示,“我們希望公民在我們的國家感到安全。是以應當增加在繁忙的公共場所和犯罪熱點地區的視訊監控數量。”

一些德國犯罪學學者也同意,視訊監控的一大優勢便是可以給予公民安全感,因為有了監控,識别犯罪變得更加容易了,還能震懾潛在的犯罪分子。此外,監控可以在發生任何犯罪時直接且實時地儲存證據,減輕司法程式的壓力。

德國街頭,為什麼沒有監控攝像頭?

但這些呼籲也遭到廣泛批評。

例如專注于網絡自由、數字隐私權、知識共享和透明政府的德國政黨“皮拉特黨”(Piratenpartei Deutschland)和“左翼黨”(Die Linke)就認為,“即使增加再多的監控,也隻是會給公民一種安全的錯覺。它既不能提高破案率,也不能防止犯罪。重點是監控會侵犯公民的隐私與資訊安全。”

公共場合到底要不要增加監控?德國人為何對此争論不休?

德國人對監控持有相對謹慎和保守的态度,是有其曆史原因的。德國人在20世紀上半葉的納粹時期經曆了大規模的監視與迫害。在納粹德國,獨裁政府通過廣泛的監控手段追蹤、監視和鎮壓政治異見者、宗教團體和少數群體。這些曆史教訓讓德國人對于個人自由和隐私的保護格外敏感。

此外,德國文化強調個體的尊嚴和獨立性,個人權利被認為是不可侵犯的,也包括隐私權和自由。這種價值觀影響了德國人對于政府或其他機構過度幹預個人生活的态度,尤其是通過監控手段。是以,在監控領域,德國人可能更關注潛在的濫用風險,而非僅僅看到監控的安全利益。

德國街頭,為什麼沒有監控攝像頭?

這也導緻,想要在公共場合增加監控,需要經過十分複雜的稽核程式,例如:

1. 确認安裝的目的必須是為了公共安全,且有這個必要

2. 必須在監控探頭旁邊張貼醒目的警示牌

3. 監控的存儲和檢視必須受到監管

......

而如果個人在公共場合私裝監控,違反了德國生效的歐洲《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GDPR),那麼責任人将有可能面臨2萬歐元以上的罰款,而如果侵犯到個人的肖像權,例如非法傳播監控中的個人肖像,則有可能會被判處一年的監禁。

德國街頭,為什麼沒有監控攝像頭?

當然不僅僅是監控,在德國如果想要在公共場所拿起手機拍照,也要謹慎地選擇拍照的場合與對象。例如拍攝兒童的照片需要格外小心,以確定不侵犯兒童的權利和隐私。在一些場合,可能需要得到父母或監護人的同意。包括在一些敏感場合,如醫院、診所、教堂、葬禮等,拍攝照片可能會遭到别人的拒絕甚至呵斥。

大家支援在德國的公共場合增加治安監控麼?

本文由米德線上西野整理,未經作者允許,禁止轉載,如有疏漏,歡迎指正。

參考:www.dr-datenschutz.de; www.keyed.d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