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網友發帖稱
她的父親在某直播間花9999元
下單了圓明園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之一的馬首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在直播間能買到?
還不足一萬塊?
如此降智的騙局竟能成功
簡直不可思議!
然而,事實上
這類“一眼假”的假古董直播間騙局
正在掏空許多老人的錢包
一些老人深信不疑
甚至不顧反對瘋狂下單
在廣東湛江工作的王梅,因為舅舅沉迷在收藏品直播間消費,專門建了一個維權群,目前群裡已有86人。
“怎麼讓父母意識到被騙了,是最令那些群裡子女頭疼的問題。”王梅說,每個群友背後都至少有一位在收藏品直播間瘋狂下單的老年人。但包括她舅舅在内,目前隻有不到5個人算是完全“出坑了”。更多的是堅決不認為自己被騙了,不僅做着發财夢,而且聽信主播說的“阻攔你不讓你買的都是壞人”,是以和家人發生了不少沖突。
山西太原的王軍近來頭疼不已,他剛知道自兩年前起,父親就開始在短視訊平台上看各種收藏品直播。
“主播推銷一套99元的郵票,說到時候600萬元上門回收,我爸就信了,立刻下單。這種東西買了一屋子。”王軍說,他父親關注了三四百個做這種直播的賬号,兩年多來,他把自己開洗車門市掙的錢、養老金全用來買藏品,花完後又開始四處借錢。
“我們兄妹幾個勸過無數次,一點兒用沒有。有一次給他手機開了個青少年模式,這種視訊刷不到了。結果我爸就急了,大鬧一場。我們沒辦法,隻能又給他把模式調回來。”王軍一家人已經不知道該怎麼讓老父親收手,同時還有另一層擔心:看這類直播等人上門回收俨然已成了父親的精神支柱,如果讓他意識到自己被騙了,他能承受得住嗎?
以高價回收誘導下單珠寶文玩
直播間一夜進賬幾十萬
“家人們,十年來這件藏品巡展到哪,張某謀導演就跟到哪裡。再看這件,幾任某宮某故博物院院長連續數年登門求取,想放在展館C位,我們一直沒答應。”
上述吹捧發生在某瓷器文玩直播間。主播多次暗示藏品價值高昂、有許多名人權貴求取不得,現在因為情義分享給家人們,不能做到保密的就不要拍。随後,“保密”“格局”“情義”等彈幕滾動刷屏。
主播嘴裡“最後一件”的大師遺作以标價2380元的閃購連結出現,頁面顯示該花瓶共有16件,數秒内售罄下架。記者蹲守當晚,這個平均線上觀看人數僅140多的直播間賣了10-25萬元。
老人們深信不疑,是因為主播編織了一個完全虛假卻又自洽的世界。
促使直播間觀衆下單的核心邏輯在于撿漏。主播的話術包括且不限于被境外勢力追殺、家族幫派内鬥、重建博物館沒有地方存放藏品等,是以需要家人們暫時守護這些珍貴的珠寶古董。
老人代博物館守護的藏品
主播們給出的承諾則圍繞錢和權展開。比如高價回收、參與某某家族舉辦的拍賣會、放進博物館收租金、用古董換取位于北京的醫療教育就業資源及VIP服務等。
部分主播會明示或暗示藏品的回收價值
為連續詐騙
有些主播甚至還會
雇人上演“藏品回收”的戲碼
以安撫人心
左圖中的車隊和黑衣人“準備下鄉回收藏品”
此外,為規避平台監管和後期維權,直播間通常會在左上角注明“虛構劇情”“劇情演繹”等字眼試圖免責。
但從采訪情況來看,這樣的标記完全不足以動搖觀衆對主播的信賴,甚至有受訪家屬反映,自己都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小提示”。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有不少沉迷此類直播間的中老年人眼神不好,看不清字甚至可能不認字。
相關産業鍊已成熟
多個矩陣賬号死而複生
有知情人士透露,其所在的中原某縣城,售賣假文玩字畫的直播間已經形成産業鍊,在當地發展多年。
主播們的粉絲基本維持在數百到幾千之間,因為怕粉絲太多影響大了被封号。但即便是兩三百人的直播間,倆小時直播也能淨賺5-6萬。
受害者子女是目前維權和投訴的主力。據了解,多數受害者子女都嘗試過向平台舉報申訴、回報給相關監管部門或者報警,但總體進展緩慢。
有短視訊平台方回應記者稱,對有違規行為的商家和達人,平台會依據違規情況采取下架商品、清退、禁止直播發視訊、封禁賬号等措施。知情人士補充稱,這其中的難點在于這些号會死而複生,平台治理是一個反複而漫長的過程。
主播在直播間為自己辯白 / 目前該賬号已被封禁
勸不動的家長
退不掉的“藏品”
挽不回的錢财
清不掉的直播間
纏繞在一起
成為不少子女、家屬心中解不開的結
如何将深陷在收藏品直播間的
老年人拉出來?
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謝澍認為,平台應當進一步加強賣貨直播間的準入機制,加強對主播的身份認證。
“還應加強止付制度的建構,可以要求直播平台設定資金當機期,在一定時間内将買家所付價款暫存于平台,待期滿後無異常情況再将資金打給賣家,以便在被害人發覺被騙後可以有機會挽回損失。優化平台審查機制,面對越來越巨大的審查壓力,平台應當進一步優化關鍵詞捕捉和内容識别等程式開發,提高平台對違規直播間的甄别能力,及時封禁違規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