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慶縣龍溪鎮紅軍社群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龍躍自任職以來,堅持以服務群衆為第一要務,履職盡責,積極作為,在他的帶領下,紅軍社群組織“強”了起來、集體資産“活”了起來、基層治理“動”了起來。
中午剛吃過飯,龍躍便和同僚來到因病緻貧群衆李祖雲的家中,了解李祖雲一家目前的生産生活情況。
“龍躍書記經常到我家來問有什麼困難,黨和政府,特别是我們社群這些上司同志、包片幹部真的确實到位了,我們感到滿意。”紅軍社群居民李祖雲說。
龍溪鎮紅軍社群地處龍溪鎮集鎮所在地,轄區管理人口2萬餘人,且流入人口較多,管理難度非常大。為了更好的發揮基層社群幹部與群衆聯系密切的優勢,讓社群的治理工作更好的“動”起來,2022年,龍躍把轄區劃分為39個網格,實施“雙網格員”機制,形成網格化開展工作。
“不斷強化網格力量的下沉、責任到點到人,将日常巡查、入戶走訪、便民服務等重點工作抓在網格一線,社群治理效能得到大幅提升。”龍躍說。
作為社群負責人,龍躍深知強有力的集體經濟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往年,紅軍社群村集體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有限的土地和閑置資産擷取租賃性收入,發展後勁不足,前景有限。如何用好黨建這把鑰匙,啟動振興鄉村的“火車”?龍躍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并多次與班子成員商議,決定利用社群閑置空房,打造一個集中辦理喜宴的場所。
“打造集中辦理喜宴的場所,不僅能有效抵制低俗婚鬧,減輕集鎮建設管理的壓力,倡導文明鄉風,也有效增加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龍躍說。
2022年,社群通過“黨支部+合作社+婚慶公司”的營運模式,建成了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的鄉風文明大禮堂,配備有廚房、舞台、餐桌等,最多可容納3家同時辦喜宴。盤活閑置資産變“廢”為寶,不但激發了集體經濟活力,更是讓傳統“流水宴”真正實作從“露天辦事”到“入室辦事”,大大降低了農村集體用餐的安全風險。
“我們鄉風文明大禮堂自開辦以來,每年辦理喜宴約50場次,社群文明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已經形成。”龍躍說。
經過三年的工作,龍躍也從剛參加工作時面對複雜社群事務時的手足無措,到如今能夠熟練地協調各方資源、解決問題,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和決策能力都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通過這三年直接面對群衆,了解他們的心聲,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為人民服務的意義和價值,讓我更加堅定了我作為一名黨員幹部的初心和使命。看到社群環境不斷改善、居民生活品質逐漸提高,讓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也成了我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我也将繼續努力,為社群的發展和居民的幸福貢獻更多的力量。”龍躍說。(全媒體記者 王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