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時候摒棄這種思維了

一個多世紀以來,我們都是同一種模式:

一代人在玩樂,另一代人在學習;一代或兩代人在另外一代人的指導下工作;兩代人處于退休狀态。

這是我們生活的最佳組織方式嗎?一連串的問題困擾着社會中的大部分人,而這些問題都源于或部分源于人生順序模式所形成的束縛。包括青春期壓力、成年期的延遲、少女媽媽、生育率下降、工作/家庭失衡、中年危機、職業生涯死胡同、代際沖突、養老金缺口、退休後的孤獨感、性别歧視、經濟不平等,以及不滿的消費者。

這些問題不僅吞噬作為個體的我們,而且使整個社會和國家面臨難以承受的緊張局勢。

為此,我們需要重新組織我們的生活方式,摒棄僵化的順序模式,不再單純依據年齡來定義我們自己及我們所做的事情。

沃頓商學院教授、全球趨勢研究專家莫洛·紀廉繼《趨勢2030》之後的又一前瞻性力作《多代社會》,他基于全球人口變局和技術浪潮,向我們解讀長壽時代的另類活法。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時候摒棄這種思維了

設想一個常青一代社會

年齡既是一種生物學事實,也是一種社會和政治建構。醫學和技術正在重新定義人類的壽命和健康壽命,促使我們調整長期以來關于在不同年齡段做不同僚情的社會假定、觀念和預期。

現在,需要重塑我們的生活方式。

真正的常青一代社會應該是這樣的:它要求我們對生活、學習、工作和消費的方式進行重組。它意味着各代之間互動的加強,因為學校和職場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至于學習模式,則主要是基于技術支援的遠端學習與面對面學習的混合模式。

它為青少年提供壓力較小的人生路徑,讓他們精心選擇适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他們可以多次重返校園,然後在此基礎上重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無須在未做好充分準備或迫于父母的壓力的情況下做出影響一生的重大決定。

它使父母(尤其是年輕母親)能夠平衡工作和家庭責任,減少了必須在家庭和事業之間做出選擇的可能性;在任何年齡段,他們都可以回歸家庭、重回校園或重返職場,而無須遵循嚴苛的時間表。

它為那些原本可能被社會“遺棄”的人提供機會,包括辍學生和因技術變革或經濟結構調整而面臨職業生涯死胡同的人。

它為退休人員或半退休人員提供條件,確定他們可以過上更充實、更有經濟保障的生活。

組織變革

在常青一代社會,教育部門是最有可能改變世界的部門,它有助于我們克服文化偏見,并為我們在學校和職場之間來回轉換身份造新的機會。

人口、經濟和技術轉型将迫使我們在一生中多次進入學習、忘卻學習和再學習的循環。

在25歲及以上的群體中,學習新技能的人越來越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學生的年齡在25歲及以上)

一方面,他們通過正規的學校教育學習新技能;另一方面,他們通過令人眼花缭亂的數字化途徑擷取新技能,比如資料分析、公共演講和素描等技能。

要想在新崗位上取得成功,忘掉原有的習慣、程式和思維方式至關重要。

學習、忘卻學習和再學習有助于人們追求非線性的職業發展道路和多重職業發展路徑,但這不僅需要新的教育機會,而且需要雇主的配合,即雇主願意重新審視和重塑他們甄選、吸引、獎勵和留住人才的方式。

這是一項異常艱巨的任務,打造靈活的晉升階梯可以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等到大大小小的公司開始在人才招聘和晉升等方面接受線上教育資格證書時,真正意義上的後世代勞動力才會誕生。

或許隻有大公司率先行動起來,才能掀起打造後世代工作場所的浪潮。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時候摒棄這種思維了

政策變革

在向常青的後世代社會過渡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法律調整,以解決在就業、住房、醫療保健和法律訴訟等領域針對年輕人和60歲及以上人群的歧視問題。

在《全球年齡歧視報告》中,聯合國指出,無論是在發達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針對年齡分布譜系兩端人群的歧視尤為嚴重。

克服年齡歧視,我們還需要采取一種新的生活組織方式,加強各代之間的互動。

比如,我們可以擴大教育機會,通過教育改變人們的心态,并為他們提供更靈活的職業發展路徑。

此外,政府可以考慮重新配置資源,比如在公司内實施配額制。

多代消費

受多代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推動,多代消費呈現增長趨勢。品牌商已經開始着力吸引不同代的消費者:一是強調不同代之間的共性,二是利用多代共同消費和常青一代營銷的新趨勢。

媒體和流媒體平台正在打造多代的内容。

美妝品牌把目标鎖定在“19-99歲”的年齡群體。汽車公司也加入了這一趨勢,就連迪士尼和樂高等廣受歡迎的公司也不例外。

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是時候摒棄這種思維了

更加平衡、更加靈活的常青一代

常青一代社會發展的最佳方法如下:

  • 消除種種惡劣的年齡歧視,包括與教育、就業、住房和醫療保健相關的限制性政策。
  • 鼓勵教育部門的創新和競争,讓人們參與到終身學習中,而且是多代一起學習。
  • 改革工作績效考核和晉升制度,使那些有孩子的員工不必在家庭和工作之間進行複雜的權衡。
  • 政府因勢利導,針對個人和公司出台相應的激勵性政策和資助措施,使人們更容易在學校和職場間來回轉換身份,同時鼓勵組織不斷強化後世代的互動與協作。
  • 在工作、教育訓練、再教育訓練和職業發展方面,說服更多的公司和政府機構嘗試推行後世代的政策。在人員招募和晉升方面,也應當接受高品質的線上教育資格證書。如此一來,率先采取相應政策的公司和政府機構就會成為變革先鋒,也會成為其他公司群組織效仿的典範。

我們需要擁抱世代精神,讓多代人一起生活、一起學習、一起工作、一起消費。

後世代革命早在醞釀之中, 越來越多的人也已經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常青一代。我們要做的就是擺脫舊有觀念,駕馭變革浪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