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良法善治是企業家的信心之源。為妥善處理涉企糾紛,惠水法院大資料法庭立足服務保障企業發展實際,結合數字法院建設要求,創新司法理念、延伸司法服務,為轄區企業發展厚植“法治沃土”。
堅持品牌引領,探索司法惠企“新路徑”
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化小鎮是“網際網路+大資料應用”為引領的貴州首個省州縣共建的新型産業園區,鎮域交通發達,園區内集聚了近百家企業。針對轄區企業“短、頻、快”的訴訟需求,大資料法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在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的“主心骨”作用,主動聚焦企業發展需求,開通了涉企案件快調、快審、快裁“綠色通道”,并将“坐堂辦案”變為“上門問診”。持續深化“好花更紅·智‘惠’天平”黨建品牌建設,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以實地走訪、聯合主題黨日等形式,積極開展糾紛摸排、訴前調解、法治宣傳等活動,分行業分領域“把脈問診”,幫助企業依法規避發展風險,将末端保護引領至前端預防。另外,以大資料法庭作為惠水法院數字法院建設的前沿陣地,積極推進法庭智能化、資訊化建設,全面推進電子卷宗“單套制”歸檔改革,為轄區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訴訟服務。堅持運用“一站式”訴訟服務平台,為轄區企業和群衆提供線上線下、友善快捷的“一站式”立案、分案、調解、保全、送達、鑒定等全面訴訟服務,確定沖突糾紛高效處理。2023年以來法庭網上立案占比95%,網上開庭占比58%,電子送達率達92%,在提高辦案效率的同時讓企業切實感受到了貼心的“司法溫度”。
深化訴源治理,激活多元解紛“新動能”
“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是我們法院與所有企業主的共同願望和責任。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各位企業家進一步加強與法院的溝通聯系,共同探索服務企業發展的新路子。”在一次送法進企業活動中,法庭負責人這樣講道。這是對企業的期望,也是大資料法庭依法助企的一項重要工作。近年來,法庭根據企業需求,常态化開展送法進企業、送法進工廠中的房間等活動,為企業答疑解惑,增強企業自身應對風險的“免疫力”。同時秉持“關聯融合”理念,健全“社會協同”參與機制。法庭便設立專門的“特邀調解室”,建立了“特邀調解+司法确認”工作模式,積極與鄉鎮綜治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司法所、派出所等基層組織對接,搭建起了基層摸排調處、訴前分流化解、訴訟高效斷後的分層遞進式多元解紛體系,力求尋找最優方式化解沖突糾紛,提升沖突糾紛調化效率。同時積極探索“調+撤”糾紛化解模式,邀請園區從業人員、企業代表、職工代表參與訴中調解,做到調解優先,應調盡調。2023年以來,法庭司法确認涉企案件28件,有效減輕了企業訴累。2024年,貴州某服務公司與貴州某科技公司服務合同糾紛一案中,法庭收到訴狀後立即委派給人民調解員,在法庭和人民調解員的共同努力下,貴州某科技公司自願承諾付清6.6萬元服務費款項,貴州某服務公司也主動放棄了1.3萬元的利息,成功将糾紛止于訴前,既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又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踐行能動司法 助力企業纾困“新篇章”
高效處理各類涉企案件是大資料法庭解決涉企沖突糾紛、減輕企業訴累的又一舉措。堅持問題導向,以涉企案件生産經營影響評估為牽引,對長期未結涉企案件分别制定計劃、限期辦結,切實加快涉企案件辦理進度,持續增強服務企業的精準性、實效性,全力消除訴訟案件長期無法審結對企業經營造成的不利影響。2023年以來法庭受理涉企訴訟案件68件,審結56件,結案率達82.35%,其中簡易程式适用率達85%,着力降低企業糾紛解決的時間和成本,讓企業切實感受到了高效的“審判速度”。此外,對于申請保全企業的案件,法庭審慎當機企業的銀行基本賬戶,對于企業确定用于發放工資的賬戶原則上不予當機,支援合理置換保全财産,緻力實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例如在一起租賃合同糾紛案中,貴州某酒店公司申請對貴州某房開公司名下賬戶進行查封當機。後因該房開公司自願用其其他固定資産進行擔保,考慮到該房開公司名下銀行賬戶屬于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賬戶,需要用于房地産項目開發建設,是以最終決定對保全财産進行置換,盡量降低因保全程式對企業正常經營活動造成的影響,營造和諧互諒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企業有所呼,法庭有所為。大資料法庭将始終秉持“營商環境隻有更好,沒有最好”理念,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融入審判各個環節,主動回應司法需求,着力提高涉企糾紛辦案效率,以實際行動護航企業發展,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來源:惠水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