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
[1]李麗霞,張巍.豬油吃多了,真會讓人糊塗嗎[J].大衆健康,2023,(12):46-47.
[2]柏秀紅.豬油渣到底能不能吃[J].江蘇衛生保健,2022,(12):47.
[3]馬冠生.豬油真的“百害無一利”嗎[J].江蘇衛生保健,2022,(03):46-47.
民間流傳着一句話:一勺豬油等于五副藥,在曾經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豬油是非常珍貴的食物,很多中老年人對這句話也深信不疑。但近年來也有很多研究表明,豬油對身體會造成一定的傷害,那麼到底孰是孰非呢?對于中老年人而言,豬油當真碰不得嗎?
2015年,家住河南的潘女士已經年過六旬,度過了磨人的更年期之後,潘女士又出現了一個新的困境。從上個月開始,潘女士就發現自己的排便情況有了變化,以前至少一天能上一次,現在三天都沒有便意。好不容易來了感覺,排出的東西卻像羊糞蛋一樣,又小又幹。
潘女士每天多喝水、多吃青菜,用盡了各種方法,她的情況卻沒有半點改善。有好幾次潘女士強行排便,用力時突然感覺眼前一黑,頭也暈乎乎的,險些摔倒。潘女士在樓下的藥店購買了番瀉葉顆粒,的确非常有用,但店員卻表示長期服用可能會導緻腸壁僵硬,更加重便秘的情況。
如果每周解大手的次數小于3次,糞便質地幹燥堅硬,并且像潘女士一樣存在排便困難,則可以診斷為便秘。導緻便秘的原因有很多,而導緻潘女士出現這一情況主要與年齡相關,也就老人便秘。
到了60歲之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不斷退化,消化道也理所當然會受到影響。腸道出現生理性衰退後,蠕動能力也會随之下降,容易導緻糞便滞留在體内,不易排出。此外,負責排便的直腸肌和腹肌也會發生退化,導緻排便無力,更加重排便困難。
中老年人群的血管彈性本就有所降低,用力排便、咳嗽時都會導緻血壓出現瞬時性的波動,就會産生類似高血壓的症狀,包括潘女士出現的一過性頭暈、黑蒙。為了徹底解決這個困擾,潘女士靈光一現,突然想起了老祖宗留下來的好東西:豬油。
自從搬來城裡,她就用上了植物油和調和油,幾乎再也沒碰過豬油,但如今她大便幹結,正是它派上用場的時候。說幹就幹,潘女士趕緊去菜市場買了一大塊闆油,回家就細細切碎開始煉油。
聞着鍋裡噴香的味道,她忍不住撿了一塊油渣丢進嘴裡,焦脆的油香瞬間溢了出來。潘女士将油和油渣分開,并在油渣中撒了點鹽,邊看電視邊當零食吃,不到三天就吃了個幹淨。接下來的一個月,潘女士幾乎每天都圍着豬油轉,豬油拌粉、拌飯、豬油炒青菜,她把自己知道的和豬油沾邊的料理都做了一遍,隻差沒直接喝了。
在享了口福的同時,潘女士便秘的情況也确實改善了很多,基本一兩天就能輕松的排一次便,她的心情也跟着明朗了不少,但意外總是在突然間發生。潘女士連着吃了三個月的豬油,人都圓潤了不少,女兒久違地回了家,一打開家門就看見神色紅潤的母親,心中的擔憂也瞬間散去。
母女二人晚飯時促膝長談,洗漱完畢後就雙雙睡下。第二天女兒醒來後卻沒有在客廳發現母親的聲影,正感到奇怪,她突然聽到廁所傳來一聲悶響,一打開門就看見癱倒在地的母親。好在幾分鐘後潘女士就醒了過來,但依舊把女兒吓得不輕,她不顧母親的阻攔,将她帶去了醫院。
醫生聽完描述,馬上為潘女士安排了頸動脈B超檢查,潘女士卻一直念叨着沒必要,她身體健康得很,結果卻出乎她的意料。潘女士的左頸動脈彩色血流圖内膜增厚達2.0mm,正是這個情況導緻潘女士的腦組織供血不足,進而出現暈倒的現象。好在發現得早,否則很有可能突發腦梗死,最壞結果就是下半輩子都隻能癱在床上。
此外,血液生化結果顯示,潘女士的血脂和血壓都超出了正常值,血糖也到了臨界值水準。這樣的結果讓潘女士直冒冷汗,如果不是這次的檢查,她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健康已經到了懸崖邊緣。
醫生主動詢問起潘女士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當聽說炒菜愛放上一勺豬油的時候,他嚴肅的表示這是最嚴重、最根本的禍根子。潘女士聽後卻有些不服氣,豬油導緻高血脂她可以了解,但豬油裡面既沒有鹽,又沒有糖,和高血壓、高血糖有什麼關系?而且它可是祖祖輩輩留下的東西,怎麼可能是禍根?
醫生笑了笑,“對于很多便秘的中老年人來說,豬油的确是必備的調味品。可想要讓其中的營養素能更好的被人體吸收,降低豬油對身體造成的負擔,一定要掌握這2個科學的食用方法,否則就很可能引起腦梗死、腦出血這種嚴重的血管疾病,最後隻能癱瘓在床!”
曾經豬油被“捧上神壇”隻是因為那時糧食緊缺,油水不足,食品工藝也沒有如今這麼發達。但随着經濟不斷發展,我們已經從“吃飽”進展為“吃好”,營養也十分充足,各種“富貴病”的發病率也跟着上來。
是以,在平常飲食充足的情況下,最好不要額外攝入豬油,因為這種動物脂肪與植物脂肪相比,對于機體的傷害更大。一般來講,脂肪酸的飽和程度越高、碳鍊越長,熔點也越高。
動物脂肪中含飽和脂肪酸多,是以常溫下呈固态,如豬油、牛油、羊油等,少數植物油如椰子油、棕榈油等也含有較多飽和脂肪酸。飽和脂肪酸中含有較多的膽固醇,攝入過多會導緻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對健康無益,“一勺豬油等于五副藥”實屬無稽之談。
而植物來源的油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較多,常溫下呈液态。不飽和脂肪酸還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都對健康有益。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内具有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環、抑制血小闆聚集、阻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和血栓形成等功效,對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但豬油也并非毫無用處,與植物油相比,豬油的熱穩定性更高,在烹饪過程中也不容易産生厭惡,在爆炒、油炸時産生的有害物質也相對較少。但無論是植物脂肪還是動物脂肪,在食用時都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注意用量
近 20 多年來,大陸居民植物油的消費量已經超過《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量,每天食用油的用量應控制在30克以内。另外,本身患有血管疾病的人群更應該控制油脂的攝入,動脈粥樣硬化患者或高血脂、高血壓人群,更要減少或者停止豬油的攝入。
2.控制反式脂肪酸的攝入
研究表明,過多攝入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可能增加過敏、哮喘等的發生風險。反式脂肪酸的來源有兩個,一是天然食物,如牛肉、羊肉、乳和乳制品等。
二是加工來源,主要是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中産生,烹饪食物時油溫過高、時間過長也會産生少量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常見于人造黃油、奶油蛋糕等西式糕點、烘烤和油炸食物,以及巧克力、色拉醬中,建議中老年人少碰這幾樣食物。
(注:《回顧:一勺豬油等于五副藥?豬油是心血管疾病的加速劑嗎?一文科普》人名均為化名,部分圖檔為網圖;文章禁止轉載、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