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獨角金融
2024-07-03 21:45釋出于山西獨角金融官方賬号
全文2953字,閱讀約需9分鐘,幫我劃重點
劃重點
01中金公司一位1994年出生的女員工不幸離世,引發關注金融從業者高壓生活下的身心健康問題。
02該女員工身背巨額房貸、房價縮水、二次降薪等壓力,最終選擇跳樓。
03金融行業一直将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點,但高壓環境下的從業者健康狀況令人擔憂。
04事實上,金融機構已開始關注職場健康,提供健身裝置、定期組織體育活動等福利。
05專家建議,金融從業者應在工作之餘重視生命和健康,珍惜當下,把時間和精力分散給家人的關心和美好生活中。
由騰訊混元大模型提供技術支援

作者 | 鄭理
來源 | 獨角金融
金融圈再次傳來噩耗。一位來自中金公司的(601995.SH)女員工,頂級名校畢業,幸福的家庭、燦爛的人生,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30歲,願逝者安息。
7月3日午後,社交平台傳來中金公司一位1994年出生的女員工不幸離世的消息。随後,這一傳聞迅速登上熱搜。
不久後,中金公司回應這一消息稱,該公司上海地區一名員工不幸離世,中金公司對此突發事件感到非常悲痛,并向員工的家人朋友表達了親切的哀悼,并已在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小組,和員工家屬共同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妥善處理好相關事宜。希望大家尊重逝者隐私,不信謠,不傳謠。
金融從業者的高光身份和高薪待遇,讓很多人心生向往。但高光背後的艱辛,面臨的壓力與焦慮也是外界無法想象的。
1
固收部“90後”女員工去世,身背巨額房貸
《21世紀經濟報道》援引網傳消息稱,該女生于上海家中跳樓,跳樓前面臨多重壓力,包括千萬房貸、房價縮水、二次降薪等。
7月3日下午,中金公司上海分公司一負責人員對媒體稱,不幸離世的女員工并非網傳的跳樓。對于該員工的離世,其表示為員工自身原因,并否認有二輪降薪和裁員。
另據《中國新聞周刊》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網傳出事員工為中金上海FICC部門(即固定收益部門)員工。
圖源:罐頭圖庫
公開資料顯示,該員工在中金公司執業,2021年登記為“一般證券業務”,是一名碩士研究所學生。
據了解,這名員工在進入中金公司前的履曆同樣優秀。高中就讀于天津市外國語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大學進入浙江大學竺可桢學院,後續保送至浙江大學經濟學院金融學研究所學生,曾獲國家獎學金、浙江省優秀畢業生等榮譽。
目前,該員工的訃告已傳出,人已逝世,終年30歲。
有部分網友對事件的具體原因持有疑慮,同時反映出公衆對類似事件的複雜情緒,既有惋惜也有對真實原因的探尋。也有網友表示,應尊重逝者,不輕易評判其離世原因,同時表達了對年輕人在高壓環境下掙紮的同情,并呼籲社會重視心理建康,尤其是在面對生活困境時,提醒人們注意精神世界的建設。
還有網友質疑高薪環境下極端行為的可能性,認為經濟因素不是主要原因,一些人對券商較高的薪資水準也提出了質疑,認為即便在困難時期,這樣的待遇也不太可能導緻員工采取極端行為。
作為人力密集型行業,證券行業一直将人才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點。受創業業務推進、IPO擴容、财富管理轉型因素影響,2010年-2021年的11年時間裡,券商大舉擴容人才。自2022年以來,受資本市場震蕩影響,券商從業者人數和收入增長出現瓶頸。
根據Wind統計資料,2022年四季度末,券商從業人員總數達到35.41萬人的高位後,開始波動下行。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從業人員總數下降至34.87萬人,減少約5417人。
平均薪酬也是持續下降。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022年5月釋出《證券公司建立穩健薪酬制度指引》(以下簡稱《指引》),要求證券公司建立穩健的薪酬制度,健全薪酬激勵限制機制。《指引》出台後,證券行業員勞工均薪酬普遍下滑。
根據Wind資料,2022年-2023年,包括中原證券、國泰君安、東興證券、中金公司、華林證券、國金證券、浙商證券等多家券商人均薪酬持續下降。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集團總部位于北京,集團及下屬子公司在中國大陸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擁有200多個證券營業部。2015年11月9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機闆上市,2020年11月2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據中金公司官網介紹,該公司緻力于為多元化的客戶群體提供高品質金融增值服務,建立了以研究和資訊技術為基礎,投資銀行、股票業務、固定收益、資産管理、私募股權和财富管理全方位發展的均衡業務結構。
2
高光背後的艱辛
“金融有周期,人無再少年”。重壓下的各行各業打勞工都應注重身體健康、适度休息。
一位資深券商人士表示:“金融本身也算是高危行業,投行做一單項目,深入一線企業連續盡調幾個月都很正常的。”
圖源:罐頭圖庫
曾有投行民工調侃稱,一年365天可能有300天都在出差,如果你和你的另一半都是投行的,可能到年底會突然發現自己忘了另一半長什麼樣子。
中國醫師協會HMO、北京市健康保障協會等曾聯合釋出過一份《中國金融人士健康白皮書》(簡稱“白皮書”),講述了金融從業者的健康問題,其中提到腸胃病幾乎成為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病,患者比例超過9成。
中國醫師學協會健康管理分會等曾對中國金融人士健康狀況做過調查,他們普遍存在長期超負荷工作,部分從業者日均工作時間達到12個小時以上。
一位華東地區券商從業者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今年以來,感覺各個業務條線壓力都不小。“比如一線業務部門,投行進入寒冬、研究所面臨降費改革壓力自不必說。就是背景壓力也大了很多,且有些壓力是無形的。比如我做輿情管理,就如同做媒體跟新聞一樣,随時處于待命狀态。”
作為高端職業的代名詞,金融圈成了諸多年輕人的向往之地。然而真實的金融圈遠不是《華爾街之狼》中描繪的樣子,長期活在聚光燈下的金融人們其實背地裡并沒有外人看到的那麼美好。過度勞累、精神壓力大,生活不規律,都在透支健康,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和猝死的因素。
2018年,浙商證券證券投資部一位82年出生的研究員在家中猝亡,年僅36歲。
2020年2月6日,西部利得基金總經理助理、投資總監吳江因病醫治無效離世,年僅38歲。
2020年4月14日,中海基金常務副總經理宋宇辭世,年55歲。
2020年8月19日,中交基金董事、總經理李雪松因突發心髒病救治無效逝世,享年51歲。
2020年8月20日,廣發證券戰略投行部副總經理張京因病去世,年僅35歲。
2020年11月22日,天風證券原董事總經理、天津團隊負責人張嘉棋因病辭世,年僅49歲。
2020年11月29日,财通基金旗下量化投資部負責人徐益鋆因病去世,年僅37歲。
2020年11月30日,黑馬基金創始合夥人鄭雨林因工作過度勞累突發心源性疾病離世,終年55歲。
2021年2月28日,國金證券一名投行陳姓員工因呼吸心髒驟停去世,年僅39歲。
2021年3月20日,蓮花資本創始人邱浩因身體原因逝世,享年48歲。
2021年9月27日,原安信證券副總裁李勇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53歲。
2021年11月1日,華夏基金原進階管理人員、投委會成員、基金經理蔡向陽因病逝世,享年41歲。
2023年4月29日,興業證券原黨委書記、董事長、興證全球基金原董事長蘭榮因病醫治無效,在滬去世,享年63歲。
2023年6月15日,泊通投資總經理盧洋突發心梗離世,享年41歲。
2024年1月31日,因個人心理健康原因,天理(上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天理資本”)創始合夥人、中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蓉集團”)董事長曹欣(現名曹邦訓)去世。
3
關注職場健康,金融機構也在行動
一次次警鐘的敲響,也讓不少人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職場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
圖源:罐頭圖庫
智聯招聘曾釋出《2020年智聯招聘職場健康調研報告》,呼籲企業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職場健康。在對近6000名職場人的調研中發現,有近9成職場人表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會更加重視自己的健康。
一些金融機構也越發注重員工的身體健康,配備健身裝置,定期組織體育活動,以及提供一些健康管理的福利等,有些券商有補充醫療,疫情期間給員工上商業險。
上海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曾透露,“我們現在每周會請一位中醫來公司坐診半天,員工可以去和中醫溝通,了解整個身體機能所處的狀況。”
據獨角金融了解,各大券商每年都會定期組織員工體檢,有一些券商還有過急救護理的教育訓練。
南方某大型券商的從業人員表示,公司有俱樂部,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以及做各種運動,以此舒緩身心,釋放工作壓力。
所有命運饋贈的禮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而我們萬萬不能用生命換取禮物。況且,健康和财富本就是互為支撐的關系。
天者誠難測,神者誠難明,理者不可推,壽者不可知。奮力拼搏在各行各業的朋友們,工作之餘,也應駐足回望轉身的幸福,重視生命和健康,珍惜當下,把時間和精力分散給家人的關心和美好生活中。
檢視原圖 38K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 -
券商“90後”女精英去世,金融圈高光的背後有多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