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展全國青年發展型縣域試點工作以來,團區委積極推進社群青春行動,探索青年助力社群治理新模式,通過健全工作網絡、豐富青年發展平台、打造優質品牌項目,努力打造青年回歸社群、參與社群治理、增添社群活力、與社群共成長的新局面,實作青年與社群“雙向奔赴”。
健全工作網絡,凝聚青年力量
進一步夯實社群基層團組織建設。堅持“社群青年在哪裡,團組織就建在哪裡”的原則,豐富社群基層團組織形态,建構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社群共青團組織大網絡。目前,轄區内已建立245個城市社群團組織和174個農村團組織,實作惠城區225個村社群團組織全覆寫。今年5月,團區委統籌部署,正式啟動村(社群)團組織換屆工作,11個示範村(社群)團組織率先完成換屆工作。村(社群)100%成立青年議事小組,由團支部書記擔任組長,圍繞居民關注的社群治理熱點問題和相關訴求,由轄區青年主動參與“議事”,尋求“最優解”,為社群治理聚共識。
加強思想政治引領。依托“青年大學習”、“智慧團建”等網上學習平台,廣泛動員團幹、團員青年和少先隊員等開展理論學習。紮實指導各基層團支部、各領域青年依托“三會兩制一課”制度和“青年大學習”“智慧團建”系統等,每月至少開展1次專題學習,全區各級團支部“智慧團建”系統參學率達100%。
打造區級青春社群(金青社群)志願服務示範站。實施“志願服務積分兌換”激勵機制,進一步彙聚志願者聯合會、公益服務組織、駐地企業、機關、學校等志願團體力量,廣泛吸引和鼓勵黨、團員青年積極參與社群志願服務和社群綜合治理。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堅持需求導向,豐富青年發展平台
深化實施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行動。圍繞綠美廣東、鄉村公共服務、古建築活化、特色産業、助農增收等方面需求,積極對接惠州學院、惠州城市職業學院、惠州工程職業學院、惠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團隊與鎮(街道)、村(社群)開展大學生助力“百千萬工程”項目結對。目前,已成功結對90個項目,大大提升了在惠大學生投身“百千萬工程”實踐的參與度。開展大學生“1+1”社會實踐項目,建立團員社群報到、高校與社群結對機制,結合社群特點及高校專業優勢,開發具有社群特色、專業特色、共建特色的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引導大學生通過技能幫扶、公益文藝、普法宣教等方式參與社會治理創新。
打造“青年夜校”。充分發揮共青團育人功能,結合社群青年特點需求,整合多方資源,依托“青年之家”等陣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程。截至目前,已開發法律知識、心理學知識、書法、飛盤、手工木作、名著解讀、非洲鼓、職業美妝等課程,覆寫青年群體300餘人,不斷助力青年人才技能提升,豐富業餘生活。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實施重點青少年群體關愛行動。制定《惠城區青少年自護教育志願服務系列活動實施方案》,組織青年志願者走進村(社群),開展禁毒普法、反詐宣傳、防溺水、430課堂等關愛幫扶志願服務活動300餘場,惠及兒童約2800人次;開展惠城區流動少年宮公益興趣班進基層活動,為異地務勞工員子女、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子女等提供120個公益教育訓練名額;引入惠州狼幫應急救援志願服務隊、惠州市手牽手公益服務中心等公益力量,常态化開展親子沙龍、文化文藝、安全教育等志願服務活動。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圍繞服務大局,擦亮“青”字号品牌
深化開展“植綠護綠”志願服務。積極貫徹省委第十三屆二次全會“綠美廣東”引領部署,發動各級團組織結合社群自身實際,開展“青年林”、“紅領巾林”等主題植樹活動30餘場,參與團員、青年志願者超1500餘人。發動團員、青年志願者參與“河小青”巡河護河志願服務活動,今年以來,共開展相關活動超400場,參與志願者6700餘人次。目前,全區志願者總數為372396人,青年志願者占比71.7%,青年在參與社群治理中的貢獻度持續增強。
左右滑動檢視更多
持續開展青少年社群矯正社工服務項目。截至目前,面向青少年社矯對象累計提供社群矯正服務時數250個小時,個案服務開展20場職業技能教育訓練課程及8場就業創業教育訓練課程。
設立惠城區12355青少年服務中心。2024年2月在河南岸街道南城社群挂牌設立惠城區12355青少年綜合服務中心,将通過網絡、面詢等方式開展常态化的心理咨詢(輔導)服務及青少年團體輔導,引導和幫助未成年人解決心理問題,實作青少年需求與社會服務資源供給有效對接,為有效開展心理服務提供基礎保障。
接下來,團區委将進一步整合社會資源,通過關聯上級組織、愛心企業、公益服務團隊等不同層面,增加治理工作的投入和保障;探索建立多管道的溝通機制,加強與高校、專業機構、社會組織的溝通和協調,有針對性地解決社群治理問題;加強宣傳力度,讓更多的青年參與到社群協商議事、志願服務、社會實踐中來,讓社群治理彰顯青春活力,讓青年在服務大局、助力“百千萬工程”貢獻更多智慧和力量。
來源:惠城青年,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