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此文為【高能E蓓子】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轉載,轉載請背景聯系,但歡迎你們轉發到朋友圈。

最近有在看一部古裝劇,說離譜是有點離譜,正常的地方又相當正常。男主是個重度臉盲,在他眼裡,看到的所有人,五官排序≈沒有排序。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女主是個月更版《馬丁的早晨》,由于中毒,會随着每個月的大姨媽變身,變男變女變胖變瘦,都有可能。

小媳婦變大胖媳婦,這一幕過于美不勝收了……劇名叫《顔心記》,羅雲熙和印小天(劃去),和宋轶主演的一部探案元素古裝輕喜劇。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開頭的幾集,風格多少有點獵奇。一方面是設定本身就蠻神奇,另一方面,羅雲熙之前給觀衆的印象,多是溫潤如玉、飄逸若仙的形象。放進一個讓觀衆笑到流口水的劇裡,難免會讓觀衆好奇:

這哥們兒圖什麼呢?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喜劇不是羅雲熙專長的類型,而且《顔心記》并不是什麼特别熱門的頭部大ip。羅雲熙在可選的劇本裡,挑一部爆相機率不高,也不是舒适區的作品,除了會被路人唱撲,還會被懷疑是不是本人并不擅長選劇本。

題材小衆,真就有那麼勸退路人嗎?

這部劇我一路看到26集,劇裡的主線始終是探究私販毒草牟利的真相,而男主的臉盲隻是其中一個影響因素。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男主江心白,由于臉盲,鍛煉出了異于常人的嗅覺辨識能力,能在多人當中靠氣味分辨出女主身上的藥味兒、靠寵物分辨主人的味道。包括看似長得沒啥差異的鴿子,他也可以通過生活習性去辨認。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和女主的變身設定結合到一起,《顔心記》裡原本看似小衆的設定,更接近古代寓言故事的風味。

一個臉盲心明,卻擔心會因為沒有辨識能力而防備心奇高的人,和一個渴望被衆人看到,然而總是在換臉的人。兩個缺乏安全感的存在,在互相切磋、幫助中放下芥蒂,是對外貌攻擊很有格調的diss back。

一路看下來,很容易發現,羅雲熙的挑劇審美很線上。劇中對于盛唐之風的還原度可圈可點,男女主出場、第一次大婚的河景,取到的群像鏡頭和空鏡都極美。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整個故事的基調,能看出主創們善意的期許。

男主和男二在店裡大打出手,還給了旁邊的戲班子避難跑路的時間差;男主的妹妹想當女官,家裡人并沒有極力阻攔,她可以追求自己的仕途;在《顔心記》的世界,你會發現所有古裝劇裡的弱勢群體,草民、女性、奴籍,全都有自己的出路。

創造一個異世界的世外桃源,不一定非要什麼誰主外誰主内,隻要誰眼裡有活兒、誰願意去做,就去做。着眼于眼前的一日三餐,沒有什麼過于玄奧的四海八荒,一樣讓觀衆看得很快樂。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羅雲熙一直算是個有點叛逆的藝人。

在有了代表性角色潤玉之後,很多人以為他會把白衣神仙這條路再升一個台階,整個以潤玉2.0為男主視角的仙俠巨制。結果之後的《月上重火》并沒有繼續這個路線,《長月燼明》更是開辟了“男主開局手持反派劇本”這條冷門的路子。

一年前我看《長月燼明》的時候,也是曾經抱着“好家夥,什麼冷門人設,讓我嘗兩口再說”的心态打開app的,結果一連狂炫了全集,每天追劇追到眼睛要滴眼藥水。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不光是戶口本厚到光男主一個人就有3個身份的《長月燼明》,羅雲熙其他劇的選劇思路也蠻有個人特色的。

現偶這個領域,一般來說想要追求流量,無非就是把男主高光做得特别足,然後大火猛炒cp。而羅雲熙拍過的現偶,演過意圖竊取實驗成果的科研人員,演過民間救援題材的《追光者》,還有視角落點于援助第三世界國家外科醫生的《治愈系戀人》。

不知道有沒有朋友看過羅雲熙演的醫療劇。說到職業題材劇,很多觀衆都會吐槽是披着上班的外衣談戀愛,而《治愈系戀人》是披着談戀愛的皮談工作。劇裡甚至還會涉及開顱手術從經濟角度上,實際花費更低、還會拆“男人酒後犯錯”的台——

真喝醉的話,是沒可能還有精神頭兒幹别的事兒的。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這些劇的重點,從來不是什麼cp濃度、加強标簽、能占多少熱搜。羅雲熙的選劇思路,更傾向于能通過演員身份,帶來什麼有意義的作品,選什麼劇本,長遠來看會讓自己不後悔。

與其說羅雲熙喜歡搞些劍走偏鋒的題材,不如說他不癡迷于追逐主流。

從開拍階段就吸引了大量“買股路人”的《水龍吟》,亦是一部挖掘新賽道的作品。這部劇的定位是“玄幻武俠”,以目前官方釋出的物料來看,品質和服化道都可以說是在試圖打破國産架空古裝美學高度。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對于一個流量不小的85生來說,試錯的範圍很小。但羅雲熙永遠都在嘗試選擇不同的拍攝體驗,拒絕把當演員這份工作幹成行活兒。

羅雲熙是舞蹈專業畢業,歌手身份出道,演員身份走紅,是以他的嘗試,也不僅限于是拍劇。做自己的演唱會,做自己的綜藝,堅持在發歌……

他對得起身上的關注度。想做能吸引很多觀衆的藝人,首先自己要做一個有趣的人。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從2017年第一次見到羅雲熙以來,我們陸陸續續見證了他很多作品,和在不同階段的職業選擇。如果說要提一個最喜歡他的藝人特質,我個人覺得是膽子大。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内娛往往是紅過一個賽道,就會有無數人想要擠占某個賽道。白切黑、美強慘……隻要輸入關鍵詞,就會跳出一大把同類項。

而羅雲熙是敢在粉絲量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選擇做屬于自己的藝人風格的路數。他明明也可以做到在各種Title裡站穩腳跟,但并未留戀當“古希臘掌管XX的神”,而試圖提煉出專屬的特性。

目前多數流量産物都算是快消費。很多人會選擇打不過就加入,而羅雲熙會選擇打不過就自行鋪一條路——

在抖音、騰訊視訊上,有他的自制視訊《魔熙先生》,從2017年開始,出了三季,每一季都是新的思考,對過去一段時間的感悟與總結。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太在乎完全迎合市場的内容,會失去自己的判斷,做出來的東西也很容易缺乏質感和意義。

羅雲熙自己當創意擔當的《魔熙先生》,從最初是分享生活裡的點滴,比如旅遊、自己的小愛好、打遊戲的趣事,還有如帶孩子這樣,能展現另一面的自我的日常。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之後的第二季,《魔熙先生》選擇了更加廣闊的視角,與個人的情愫結合。

兒時的街巷、熟悉的味道、不同的方言,還有作為一個古裝很出彩的演員,對漢服的探知。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到第三季的時候,這個綜藝可以說是很有章程了。提升的不光是畫質,還有節目的質感,以小見大地品味大美中國:

國風美學的翻糖蛋糕、冷染的國潮單品,還有更新換代的線下娛樂,羅雲熙分享給觀衆的每一刻,都有在展現“藝人的自覺”。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喜歡就去做,做不怕出錯。看似出其不意,實際上是在流量疊代的大風大浪裡激流勇進,天涯趕海。

不一定每一次選擇都是100%成功,也不一定每一次都會赢得觀衆的認可。不過我相信在每一次選擇背後,都是對職業道路的尊重——

用事業的未來去承擔作品的口碑,是羅雲熙的選劇思路,是羅雲熙對觀衆的最有力的承諾。

做有深度的心靈SPA和有格調的故事!

喜歡請分享哦!麼麼哒!

E姐換新Logo咯!各位閨蜜認準正版↓↓↓

流量生的選劇政策,怎麼讓人看不懂?

都市男女的心靈SPA

以學術的嚴謹看貴圈

未經許可,謝絕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