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堅持分享幹貨的 EarlGrey,翻譯出版過《Python程式設計無師自通》、《Python并行計算手冊》等技術書籍。
如果我的分享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起向上進擊。
學習程式設計時,第一個程式通常是輸出 "Hello, World!",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
1972 年,貝爾實驗室的成員布萊恩·柯林漢在其撰寫的内部技術文檔《A Tu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Language B》(B語言的教程介紹)中首次引入了 "Hello World" 這一字元串。
他當時利用 B 語言編寫了一個示例程式,用以展示如何使用外部變量:
main( ) { extern a, b, c; putchar(a); putchar(b); putchar(c); putchar('!*n'); } a 'hell'; b 'o, w'; c 'orld';
這個簡單的程式是計算機程式設計教育中的一個标志性起點。
代碼會在終端列印出 "hello, world",随後輸出一個換行符。
代碼之是以被拆分為多個變量,是因為B語言中每個字元常量隻能存儲四個 ASCII 字元。
到了 1974 年,随着 C 語言逐漸取代 B 語言,柯林漢在貝爾實驗室的另一篇内部備忘錄《Programming in C: A Tutorial》(C語言程式設計教程)中,再次使用 C 語言編寫了一個"Hello World"程式作為教學示例。
由布萊恩·柯林漢 撰寫的“Hello, world”程式:
這個示例後來被他和丹尼斯·裡奇在1978年出版的《C程式設計語言》一書中繼承:
main( ) { printf("hello, world\n"); }
以上代碼中,main( ) 函數定義了程式開始執行的位置,其主體由一條語句組成,即對printf函數的調用,意思是“列印格式化”(print formatted)。這個函數将使程式輸出以參數傳遞給它的任何内容,在本例中是字元串 hello, world。
自此,"Hello, World!" 已成為程式設計教育和文化的一部分。
對于許多學習程式設計,這是他們編寫的第一個程式,标志着他們進入程式設計世界的起點。
"Hello, World!" 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程式,它還承載着程式設計教育的曆史和文化意義,是初學者進入程式設計世界的第一步。
各種語言 Hello World:
參考位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Hello_World
- EOF -
文章已經看到這了,别忘了在右下角點個“贊”和“在看”鼓勵哦~
推薦閱讀 點選标題可跳轉
1、Python 項目工程化最佳實踐
2、Python 可以比 C 還要快!
3、streamlit,一個超強的 Python 庫
4、豆瓣8.9分的C++經典之作,免費送!
5、Python 3.12 版本有什麼變化?
最近我開了一家淘寶店,名字叫【打破壁壘】,主打程式開發相關付費素材、工具的共享類商品,幫助大家降低試錯和使用成本。歡迎大家關注。
回複關鍵詞「 pybook03」,領取進擊的Grey與小夥伴一起翻譯的《Think Python 2e》電子版回複關鍵詞「書單02」,領取進擊的Grey整理的 10 本 Python 入門書的電子版
告訴你更多細節幹貨
歡迎圍觀我的朋友圈
👆每天更新所想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