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嫦娥6号成功完成全球首次月背采樣,成果讓世界矚目。其後繼者嫦娥七号計劃于2026年前後發射,仍将前往月球南極艾特肯盆地,其主要任務是開展月球南極的環境與資源勘查,并為月球科研站建設奠定基礎,預計将再創輝煌。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嫦娥七号包括軌道器、着陸器、巡視器、飛躍器和中繼衛星。巡視器就是可以在月球表面自由移動的月球車,2022年就傳出計劃搭載阿聯酋研制的“拉希德二号”月球車,不過後來在美國的幹預下已經黃了,嫦娥7号的月球車将由大陸自研。它将和軌道器、着陸器等科學探測儀器與2028年前後發射的嫦娥八号組成月球南極科研站的基本型。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除了大陸自研的儀器裝置以外,嫦娥七号還将搭載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羅斯、瑞士、泰國和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這7個國家、國際組織的6台載荷。

其中嫦娥7号着陸器上将搭載意大利雷射角反射器陣列、俄羅斯研制的月球塵埃與電場探測儀和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研制的月基天文觀測望遠鏡,這三個儀器裝置均會被放置在月球南極月表。說到雷射角反射器陣列,嫦娥6号着陸器上就攜帶了一面意大利提供的雷射角反射器陣列,該裝置可為月面高精度測量和軌道器定軌導航提供支援。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另外三個國際載荷将搭載在軌道器上,分别是埃及和巴林聯合研制的月表物質超光譜成像儀、瑞士研制的月基雙通道地球輻射能譜儀和泰國研制的空間天氣全球監測傳感裝置。月球軌道器本質上就是環繞月球運作,類似于人造地球衛星的這麼一個平台,主要用于對月球進行探測、觀測,并為着陸器提供通信支援服務。

在嫦娥7号搭載的這些儀器裝置中,大陸自研的飛躍器以及國際月球天文台協會研制的月基天文觀測望遠鏡是亮點。

月基天文觀測望遠鏡将用于開展月基銀河系、地球、全景天空觀測。這應該是一台光學望遠鏡,不過其口徑應該不會太大,因為嫦娥7号對載荷品質、體積都有要求,太大了帶不上。盡管如此,也很厲害,因為它将是人類首台部署在月球上的天文望遠鏡。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月球具有無大氣層、磁場小、自轉周期長、月震強度低等優點,是極為理想的天文觀測場所。把望遠鏡放到月球上,不存在地球上天文望遠鏡受到的大氣擾動、水汽折射等不利因素,且整個月球天空背景一直都是黑的,能減少太陽的幹擾,可長時間觀測星星。

至于飛躍器,它安裝在嫦娥七号着陸器頂部,是首個具備在月面上空飛行的探測器,将首次在月球開展飛越探測,将開創曆史。美國曾經往火星上送了一架小型無人機,現在我們在月球上也要弄。隻是月球上沒有空氣,不能使用依靠浮力飛行的無人機,目前隻能使用其它動力的航行器。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嫦娥7号搭載的飛躍器将用于探索月球南極太陽光無法照射的“永久陰影區”,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存在水冰資源。

嫦娥7号将攜多種裝置登月,飛躍器、月基天文望遠鏡将開創紀錄

飛躍器不使用化學燃料,而是利用電力驅動多條機械腿進行彈跳式飛躍,形似蜘蛛,并且還可能依靠機械腿進行月面移動。每次使用前用太陽能充滿電即可。它具備月面反複起飛降落、多次使用的能力,可借助軌道器微波成像雷達規劃飛行路徑,具有比月球車更強的避障能力和地形适應能力。相較于以往的月球車和着陸器,飛躍器的推測範圍更廣,它可以直接飛入撞擊坑中的永久陰影區進行探測,擷取水冰存在與否的直接證據,為将來人類在月球南極建立永久基地做前期探索。

#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