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T台展示鮮豔的衣服,大家可能見得多了,而沒有模特的民族時裝秀,您見過嗎?
8099999記者張宇輝:“我現在是來到了雲南民族大學的校園裡面,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民族團結廣場的兩側,樹有不一樣的地方,它們穿上了衣服,我們看到這些衣服非常有民族特色。這棵樹就像人一樣,配上了頭飾和服飾,從這裡看過去,很多棵樹都穿上了民族服飾,讓人眼前一亮。”
學生:“挺有新意的。”
學生:“從視覺上來說還是挺賞心悅目的。”
學生:“很有創意,給樹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衣服。”
學生:“非常新奇,我們路過都會看兩眼,可能都不看手機了,看到樹上還挂着衣服還挺好看的,大家都能感受到,這就是我們雲南民族大學的特色,别的學校肯定沒有。”
穿梭在雲南民族大學的主幹道兩側,仿佛置身于一個露天的民族服飾展覽館,五顔六色的民族服飾異常吸睛,一名白族女孩慕名前來打卡。
小林(白族):“我是第一次來這個學校,我是特地來看這個樹的,朋友發給我看,說有我們民族的服裝,我覺得特别有意思。”
小林向前走了幾步,就看到了心心念念的白族服飾。
小林(白族):“大家好,我是白族, 第一次看這棵樹,我就看到了很多白族的元素,就比如說這個服裝,就是按照大理的特色風、花、雪、月來進行創作的。白族一般把白色作為自己的喜好和信仰,是以這個服裝就是白族年輕女孩所選擇的配色,大家可以看比較有特色的一點,這個穗子,還有花都是根據白族五朵金花的故事來改編的。”
據了解,為了配合學校的第十四屆民族風情文化周,大一大二的同學們專門組成了策劃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一起推出了“為樹穿衣服”的創意。社團部的劉琦同學,也是小組成員之一。
雲南民族大學社團部 第八屆常務副部長 劉琦:“這棵樹是以傣族元素進行創作的。首先是它的包裹方式,傣族一般是穿漂亮的裙子,上半身的衣服是側穿,下半身用長的布料做一個包裹。我們選擇的紋樣就是傣族比較有标志性的,像孔雀、大象,大家一看這棵樹就(知道是)傣族的風情。”
劉琦介紹,從緻遠樓到民族博物館這一段路上過的樹,基本上都穿了衣服,約有60至70棵,這一次為樹穿衣将持續到下一次民族風情周。
雲南民族大學社團部 第八屆常務副部長 劉琦:“就是讓同學們自主設計,我們隻給了一個主題,讓同學們自己采購布料,在樹上進行創作,讓同學們加深對少數民族的了解,營造一種氛圍,民族一家親的氛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起到這樣的一個表達作用。”
來源:8099999街頭巷尾
編輯:李瑩娜
編審:林帥超
終審: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