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臨近
很多家長都會安排親子出遊計劃
不少人選擇到海邊感受大自然
然而
看似平靜美麗的海灘
也可能隐藏着未知危險!
近日,深圳衛健委釋出提醒:
去海邊玩
别碰這種“塑膠袋”!
什麼是“塑膠袋”?
原來,
這種又像塑膠袋又像氣球的生物
就是有劇毒的僧帽水母!
(去年3月,深圳大鵬西湧海灘曾出現過僧帽水母)
在它平均長達10米的觸須上
有充滿毒素的刺細胞
毒性之強不亞于眼鏡蛇
嚴重時可緻命
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駐宋卡總領館官方帳号釋出《駐普吉領辦提醒中國遊客警惕有毒水母》文章,稱日前在普吉島海域發現劇毒僧帽水母,近期泰國南部已有3名成年人被毒水母蟄傷,1名兒童接觸後死亡。
提醒中國遊客在普吉島海域或沙灘進行涉水活動時務必多加小心,不要主動觸碰僧帽或其他水母等海洋生物。
萬一不小心被水母蜇傷,
接觸部位可能會出現——
- 突發性疼痛;
- 幾分鐘後(或數小時後)出現線狀、紅色的荨麻疹樣皮損;
- 劇烈燒灼感,或伴有瘙癢或波動感。
某些種類的水母除了引起局部反應,還有可能導緻全身症狀如惡心、嘔吐、肌肉痙攣、頭痛等。
被水母蜇傷的事件時有發生
事實上,
被水母蟄傷的新聞報道
時不時會出現:
01
2024年2月,多位遊客在三亞後海下海玩水,不慎被藍瓶僧帽水母蜇傷,據醫生介紹,就診患者多為手掌受傷,患處腫脹、疼痛,部分兒童還伴有腹部痙攣性疼痛。
02
2022年9月,深圳7歲的男孩豆豆跟着父親楊先生來到大梅沙海濱遊玩,豆豆不慎被水母蜇傷,雙腿出現了大面積紅腫,楊先生趕緊帶他去往醫院治療。
醫生檢查發現,豆豆腿部傷勢比較嚴重,部分皮膚已經潰爛到可以看到脂肪組織,于是對豆豆的傷口進行了清創處理,還先後進行了兩次植皮手術。
03
2021年6月10日,演員陳學冬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透露,自己由于下海拍攝需要,“被水母蜇成了篩子,腿上都是包,仿佛被一萬隻毒蚊子咬過”。
看到水母
請馬上遠離
據統計
大陸沿海有30多種水母會蜇人
有的水母刺絲
可分泌類眼鏡蛇毒
把人蜇傷後迅速取人性命
對人類危害極大
而且,
水母生長的季節性較強,
多在5-8月份開始漂浮在淺海水域
活躍期正值暑期
僧帽水母
但也不用過于擔心!
因為水母一般不會主動攻擊人,
如果去海邊玩看見它,
馬上遠離一般就沒事。
被水母蜇傷應該怎麼處理
- 去除水母觸手(盡量借助手套、木棍等,避免皮膚直接接觸);
2. 用海水/醋沖洗蟄傷部位;
3. 用小刀、刮胡刀、卡片等,分離掉皮膚上的刺細胞。在刮刺細胞之前用剃須泡或者肥皂泡沫進行塗抹效果更佳。
4. 重新用醋/鹽水溶液塗抹患處,或用海水沖洗。讓蜇傷部位自然幹燥,并配合服用抗組織胺藥物,每天清洗開放的創口、塗抹抗生素軟膏。
出現下列症狀
請立即就診:
1. 蟄傷處皮膚紅腫明顯,燒灼樣刺痛,潰爛;
2. 全身中毒症狀,如惡心嘔吐、頭痛頭暈、乏力、關節痛等;
3. 可能緻命征象(過敏性休克),荨麻疹症狀、喉頭腫脹、呼吸困難、神志改變、休克,甚至心髒驟停。
除此之外
這些海邊“隐形殺手”
也要警惕!
街坊們,
轉發提醒親友吧!
來源:廣州日報綜合自深圳衛健委、人民日報、新海南用戶端、廣東衛生線上、泰南望、廣州日報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