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搜神記02】古代滿級修仙者,取龍子,騎鯉魚,不當神仙就當神醫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書接上文。

【7】熬鷹的,被鷹啄了眼:昏君妖臣反目,果然報應不爽

一個人欲求不滿會怎樣?到處生是非,惹閑禍。那兩個欲求不滿的人碰到一起、還針鋒相對,又會發生什麼?

夏朝時,有個叫師門的修仙者,傳說是嘯父的徒弟。嘯父本是冀州人氏,早年間在集市上補鞋為生,一鳴不聞,後因長壽而飛升成仙,得享民間煙火供奉。傳說,師門習得火術,也能自焚登仙,終年以桃花為食,故有仙人之姿。

【搜神記02】古代滿級修仙者,取龍子,騎鯉魚,不當神仙就當神醫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夏帝孔甲聽說師門此人善禦龍,招為禦龍師。可惜,師門自恃有才,又有主見,每每不能順從孔甲的心意行事。孔甲讓他禦龍往東,他非得往西。雖然孔甲不是什麼明君,但他好歹是君,手中握有生殺大權。師門也是夠不長眼的,自己小命還在人家手心裡攥着,就敢跟頂頭上司鬧掰了,自是落不得好下場。于是孔甲找了個理由就把他殺了,而且棄屍荒野。

孔甲的做法的确不厚道,人都殺了,還不管埋屍。也是不巧,那天晚上,風雨大作,雷電頻閃,山上的草木緊跟着燃燒起來。衆人皆說,師門羽化成仙了。孔甲懼其報複,便給他修祠祈禱,結果還沒回宮,就死在半路了。(原文見《搜神記·卷一·師門使火》)

師門的故事,跟孔甲時期的另一位禦龍師劉累很像,劉累是劉姓始祖,以禦龍為業。在《史記》和《東周列國志》中均有記載,不知劉累和師門是否為同一人?咱們再說一說孔甲之死。作為夏朝曆史上有名的昏君,孔甲在世時,可謂惹得天怒人怨。據說,他是被山火燒死的。但是天火還是人為,就不得而知了。總之,多行不義必自斃,孔甲就是典型的例子。

【8】滿級修仙者葛由:綏山一隻桃,快樂似神仙,真相細思極恐

修仙真能使人樂不思蜀嗎?為什麼羽化升仙後就再難回人間了,是人仙有别,還是天人永隔?唯有修仙者自己知道。

咱們都知道諸葛亮做過木牛流馬,但真正見過者寥寥。其實,諸葛亮也并非千古第一人,不有一個人比他早了上千年。

周成王時,蜀地有個叫葛由的羌族人,喜歡雕刻,便雕了一隻木羊騎到集市上去賣。那個時代木匠行業的技藝水準并不發達,别說會走的木羊了,就是不會走的木羊,也夠稀奇了。蜀中的達官顯貴見有人騎木羊遠道而來,紛紛稱奇。再加上葛由很會忽悠,不少貴族信以為真,跟随他上了綏山。

綏山在峨眉山西南,高聳入雲,不見其頂,如仙境一般。傳說山上有一種桃子,味道極其鮮美,乃仙人所栽。跟随葛由上山的這些貴族們,沒有一個回來的,坊間傳聞這些人皆得了仙道。

故而諺語有雲:“得綏山一隻桃,雖不能成仙,也足可随心所欲無拘無束了。”于是,綏山腳下一下子就多出了十餘處葛由的神祠。(原文見《搜神記·卷一·葛由乘木羊》)

被忽悠,并不是現代人才會犯的蠢事;古人也會被忽悠。所謂關心則亂,人越在意什麼,就越容易在這上面栽跟頭。葛由騎木羊上街,本就是為了吸引關注;達到目的後,立刻切入正題,開始忽悠這些顯貴們跟自己上山修仙。貴族們平時豐衣足食,唯一所求便是長生不老。葛由可謂一語中的,這些人乖乖地跟他上山了。

哪知上山容易下山難,到了山上可就由不得他們了。或許正因為沒有一個人下得山來,是以葛由是否真有道行,誰會知道真相呢?簡直細思極恐。

【搜神記02】古代滿級修仙者,取龍子,騎鯉魚,不當神仙就當神醫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9】不當神仙當神醫的崔文子:當大夫,也得有靠山

俗話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賣自誇,有時候真不好使。尤其在古代,大夫這個行當,口碑尤為重要。但在沒有積累足夠的口碑時,師承又顯得很重要,否則任憑你醫術再高明,也沒人敢信你。

秦朝有個叫崔文子的大夫,山東泰山人,好黃老之術,曾在鹹陽一帶賣藥為生。有一年,鹹陽城發生了特大疫情,百姓死者數以萬計。所謂醫者父母心,崔文子救死扶傷的熱忱一下子湧上心頭。再說,誰不想揚名立萬,這可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初時,沒有信服他。畢竟他隻是街上一個賣藥的,誰會相信他能治好國醫都束手無策的疫症。于是他就搬出了自己的恩師王子喬。

王子喬,本姓姬名晉,字子喬,是周靈王的太子。正史上說他沒有等到繼位就英年早逝了。此人好吹笙,敏而好學,博學古今。也有傳說他遊于伊洛之間時,遇到一名道士浮丘生,接引上了嵩山,羽化成仙了。

但是王子喬距崔文子有兩百多年的差距了,兩人又是怎麼産生交集的呢?原來王子喬曾化為一條白霓,帶着仙藥來見崔文子。崔文子見白霓頓感驚奇,便拿起一把長戈就朝空中擲去。豈料果中白霓,仙藥便掉落下來。

待崔文子俯身去看時,驚見那仙藥竟是王子喬的一隻鞋。他将鞋子藏于屋中,用破筐蓋好。沒過一會兒,那鞋子竟變成一隻大鳥。崔文子好奇,挪開破筐,大鳥飛身于屋中盤旋幾圈就飛走了。

經此一說,人們以為崔文子所持乃仙人賜藥,便紛紛購買,果然疫病很快得到控制。崔文子自此名聲大造。(原文見《搜神記·卷一·崔文子學仙》)

任何行業想混出名堂都不容易,尤其是第一桶金,沒有名人提攜,沒有平台背書,誰會相信你呢?在社會行走,沒有信任,簡直寸步難行。

【10】姜太公的低配版冠先:釣的從來不是魚,而是人心

會釣魚的人,大多心思沉穩,是一位造勢高手。比如姜太公,鈎的從來都不是魚,而是伯樂。沒想到,五百多年後的春秋時代,又出了一位後起之秀,此人還會如他那般幸運嗎?

春秋時,雎水河畔住着一位以釣魚為業的修仙者,名叫冠先,據說已有百餘歲。有意思的是,此人雖以釣魚為業,所釣之魚,一部分拿去販賣,所得銀錢夠果腹即可,剩下一部分就地放生,還有一部分自己飼養。此人穿衣儒服冠帶,仙氣飄飄,與漁民截然不同。好種薜荔,以其花和果實為食,此物有壯陽益壽之效。

宋景公聽聞冠先活了百餘歲,視為奇人,便向其請教長生之術。冠先自是不願相告。宋景公一怒之下,将其殺了。

事情的反轉就在幾十年後,宋國城門上突然出現一個儒服冠帶的老者,撫琴數十日,乃去。那老者竟與冠先一模一樣。冠先死而複生,在宋國城門上羽化成仙的消息,一時之間傳遍宋國,家家戶戶都祭祀他。(原文見《搜神記·卷一·冠先釣魚》)

宋景公欲求長生,逼問冠先不果,就将其殺害,未免過于武斷了。且不說冠先是否真為得道之人,隻說他活了百餘歲此事,便無據可考。宋景公不但輕信傳聞,還信以為真,可見其名昏聩之至,此等國君必然會絕于黎民社稷。

不過,幾十年後城門上那位撫琴之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懂得借前人故事造勢,必有大作為。讀到這裡我們不禁想起了那位斬蛇者劉邦的手法。

【11】造勢專家琴高:取龍子,騎鯉魚,他算是把“修仙”這事整明白了

修仙這檔事,太過缥缈。十之八九,都是忽悠。修身養性,練習功法,這些可以有;但羽化成仙,騰雲駕霧,就言過其實了。但古人喜歡,信以為真,樂此不疲。很多人以此為業,也算是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就業機會。

明代一幅名畫叫《琴高乘鯉圖》,寫的是戰國時一位修仙者琴高取龍子、騎鯉魚的故事。這位琴高是何許人也?他是趙國人,早年間,因為善于撫琴,而得名琴高,成為宋康王的随員,私人助理。講到這裡,是琴高的主業;接下來要講的,是他的副業,也是他成名之處。

琴高還有一個厲害的身份——修仙者。據說,他早年習得涓彭之術。什麼是“涓彭之術”呢?涓是指齊人涓子,活了三百歲,曾在荷澤一帶釣魚,得鯉魚,傳說魚腹中有一道風雨符,涓子不久便羽化成仙了;彭就是咱們前面讀到的,那位活了七百歲的彭祖。這兩位的共同特點就是長壽。琴高所習之術,後來所演之術,就是這二人的翻版。

雖然琴高入宋廷為侍,可能緻仕後又回到了趙國。據說,他在涿郡一帶雲遊了兩百多年,然後就避世了。到哪裡去了呢?相傳是涿水。入水底生活就太誇張了,有可能是在涿水一帶隐居。但琴高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之人,很快就傳出他取了龍子的消息。什麼是龍子呢?就是長相似龍的一種動物。有可能是大鲵,黃河流域頗多,就是咱們俗稱的娃娃魚。

弟子們很快得到消息趕來。琴高就弟子們商定,第二天潔身戒齋,在涿水畔臨時建一個神祠,搞一場祭祀儀式。畢竟抓住龍子可不是小事,非神力不可及也。

結果第二天,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到場觀禮的有上萬人之衆,隻見琴高騎着一條紅色的大鯉魚從水中走來,坐于祠中,接受人們的祭祀。這是真把自己當神仙了。

這場祭祀活動整整持續了一個月,每天都有人來祭拜、供奉,琴高簡直成了“活神仙”。一個月後,他才沒入水中而去,自此再無消息。(原文見《搜神記·卷一·琴高取龍子》)

【搜神記02】古代滿級修仙者,取龍子,騎鯉魚,不當神仙就當神醫

圖檔來自網絡,侵删

不得不說,琴高真是位造勢專家。原本一位普普通通的琴師,安分守己在國君身邊做個侍從,已經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了。沒想到,他并不安于現狀,反而積極尋找機會,沒有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從号稱修習“涓彭之術”開始,他的人生就注定走上了另一條路。

自從緻仕後,他就開始了自己的計劃。先是取龍子造勢,搞祭祀活動引流,令弟子們四處散播消息。吸引衆多信衆前來。故事中說聚集了上萬人,有可能是持續了一個月的總計到場人數。畢竟河岸邊地域狹小,上千人同時到場已經是名場面了,人再多,趙王就會派兵去維持秩序了,萬一聚衆怎麼辦?

祭祀活動連搞一個月,光是信衆的拜禮就夠他們吃上許久了,再加上有達官顯貴前來……可想而知,自是盆滿缽滿,足夠他們逍遙好一陣子了。足見,在任何時代,想賺錢,想出名,靠賣傻力氣是不行,還得靠智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