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搜神记02】古代满级修仙者,取龙子,骑鲤鱼,不当神仙就当神医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书接上文。

【7】熬鹰的,被鹰啄了眼:昏君妖臣反目,果然报应不爽

一个人欲求不满会怎样?到处生是非,惹闲祸。那两个欲求不满的人碰到一起、还针锋相对,又会发生什么?

夏朝时,有个叫师门的修仙者,传说是啸父的徒弟。啸父本是冀州人氏,早年间在集市上补鞋为生,一鸣不闻,后因长寿而飞升成仙,得享民间烟火供奉。传说,师门习得火术,也能自焚登仙,终年以桃花为食,故有仙人之姿。

【搜神记02】古代满级修仙者,取龙子,骑鲤鱼,不当神仙就当神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夏帝孔甲听说师门此人善御龙,招为御龙师。可惜,师门自恃有才,又有主见,每每不能顺从孔甲的心意行事。孔甲让他御龙往东,他非得往西。虽然孔甲不是什么明君,但他好歹是君,手中握有生杀大权。师门也是够不长眼的,自己小命还在人家手心里攥着,就敢跟顶头上司闹掰了,自是落不得好下场。于是孔甲找了个理由就把他杀了,而且弃尸荒野。

孔甲的做法的确不厚道,人都杀了,还不管埋尸。也是不巧,那天晚上,风雨大作,雷电频闪,山上的草木紧跟着燃烧起来。众人皆说,师门羽化成仙了。孔甲惧其报复,便给他修祠祈祷,结果还没回宫,就死在半路了。(原文见《搜神记·卷一·师门使火》)

师门的故事,跟孔甲时期的另一位御龙师刘累很像,刘累是刘姓始祖,以御龙为业。在《史记》和《东周列国志》中均有记载,不知刘累和师门是否为同一人?咱们再说一说孔甲之死。作为夏朝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孔甲在世时,可谓惹得天怒人怨。据说,他是被山火烧死的。但是天火还是人为,就不得而知了。总之,多行不义必自毙,孔甲就是典型的例子。

【8】满级修仙者葛由:绥山一只桃,快乐似神仙,真相细思极恐

修仙真能使人乐不思蜀吗?为什么羽化升仙后就再难回人间了,是人仙有别,还是天人永隔?唯有修仙者自己知道。

咱们都知道诸葛亮做过木牛流马,但真正见过者寥寥。其实,诸葛亮也并非千古第一人,不有一个人比他早了上千年。

周成王时,蜀地有个叫葛由的羌族人,喜欢雕刻,便雕了一只木羊骑到集市上去卖。那个时代木匠行业的技艺水平并不发达,别说会走的木羊了,就是不会走的木羊,也够稀奇了。蜀中的达官显贵见有人骑木羊远道而来,纷纷称奇。再加上葛由很会忽悠,不少贵族信以为真,跟随他上了绥山。

绥山在峨眉山西南,高耸入云,不见其顶,如仙境一般。传说山上有一种桃子,味道极其鲜美,乃仙人所栽。跟随葛由上山的这些贵族们,没有一个回来的,坊间传闻这些人皆得了仙道。

故而谚语有云:“得绥山一只桃,虽不能成仙,也足可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了。”于是,绥山脚下一下子就多出了十余处葛由的神祠。(原文见《搜神记·卷一·葛由乘木羊》)

被忽悠,并不是现代人才会犯的蠢事;古人也会被忽悠。所谓关心则乱,人越在意什么,就越容易在这上面栽跟头。葛由骑木羊上街,本就是为了吸引关注;达到目的后,立刻切入正题,开始忽悠这些显贵们跟自己上山修仙。贵族们平时丰衣足食,唯一所求便是长生不老。葛由可谓一语中的,这些人乖乖地跟他上山了。

哪知上山容易下山难,到了山上可就由不得他们了。或许正因为没有一个人下得山来,所以葛由是否真有道行,谁会知道真相呢?简直细思极恐。

【搜神记02】古代满级修仙者,取龙子,骑鲤鱼,不当神仙就当神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9】不当神仙当神医的崔文子:当大夫,也得有靠山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卖自夸,有时候真不好使。尤其在古代,大夫这个行当,口碑尤为重要。但在没有积累足够的口碑时,师承又显得很重要,否则任凭你医术再高明,也没人敢信你。

秦朝有个叫崔文子的大夫,山东泰山人,好黄老之术,曾在咸阳一带卖药为生。有一年,咸阳城发生了特大疫情,百姓死者数以万计。所谓医者父母心,崔文子救死扶伤的热忱一下子涌上心头。再说,谁不想扬名立万,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初时,没有信服他。毕竟他只是街上一个卖药的,谁会相信他能治好国医都束手无策的疫症。于是他就搬出了自己的恩师王子乔。

王子乔,本姓姬名晋,字子乔,是周灵王的太子。正史上说他没有等到继位就英年早逝了。此人好吹笙,敏而好学,博学古今。也有传说他游于伊洛之间时,遇到一名道士浮丘生,接引上了嵩山,羽化成仙了。

但是王子乔距崔文子有两百多年的差距了,两人又是怎么产生交集的呢?原来王子乔曾化为一条白霓,带着仙药来见崔文子。崔文子见白霓顿感惊奇,便拿起一把长戈就朝空中掷去。岂料果中白霓,仙药便掉落下来。

待崔文子俯身去看时,惊见那仙药竟是王子乔的一只鞋。他将鞋子藏于屋中,用破筐盖好。没过一会儿,那鞋子竟变成一只大鸟。崔文子好奇,挪开破筐,大鸟飞身于屋中盘旋几圈就飞走了。

经此一说,人们以为崔文子所持乃仙人赐药,便纷纷购买,果然疫病很快得到控制。崔文子自此名声大造。(原文见《搜神记·卷一·崔文子学仙》)

任何行业想混出名堂都不容易,尤其是第一桶金,没有名人提携,没有平台背书,谁会相信你呢?在社会行走,没有信任,简直寸步难行。

【10】姜太公的低配版冠先:钓的从来不是鱼,而是人心

会钓鱼的人,大多心思沉稳,是一位造势高手。比如姜太公,钩的从来都不是鱼,而是伯乐。没想到,五百多年后的春秋时代,又出了一位后起之秀,此人还会如他那般幸运吗?

春秋时,雎水河畔住着一位以钓鱼为业的修仙者,名叫冠先,据说已有百余岁。有意思的是,此人虽以钓鱼为业,所钓之鱼,一部分拿去贩卖,所得银钱够果腹即可,剩下一部分就地放生,还有一部分自己饲养。此人穿衣儒服冠带,仙气飘飘,与渔民截然不同。好种薜荔,以其花和果实为食,此物有壮阳益寿之效。

宋景公听闻冠先活了百余岁,视为奇人,便向其请教长生之术。冠先自是不愿相告。宋景公一怒之下,将其杀了。

事情的反转就在几十年后,宋国城门上突然出现一个儒服冠带的老者,抚琴数十日,乃去。那老者竟与冠先一模一样。冠先死而复生,在宋国城门上羽化成仙的消息,一时之间传遍宋国,家家户户都祭祀他。(原文见《搜神记·卷一·冠先钓鱼》)

宋景公欲求长生,逼问冠先不果,就将其杀害,未免过于武断了。且不说冠先是否真为得道之人,只说他活了百余岁此事,便无据可考。宋景公不但轻信传闻,还信以为真,可见其名昏聩之至,此等国君必然会绝于黎民社稷。

不过,几十年后城门上那位抚琴之人,才是真正的高手,懂得借前人故事造势,必有大作为。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想起了那位斩蛇者刘邦的手法。

【11】造势专家琴高:取龙子,骑鲤鱼,他算是把“修仙”这事整明白了

修仙这档事,太过缥缈。十之八九,都是忽悠。修身养性,练习功法,这些可以有;但羽化成仙,腾云驾雾,就言过其实了。但古人喜欢,信以为真,乐此不疲。很多人以此为业,也算是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就业机会。

明代一幅名画叫《琴高乘鲤图》,写的是战国时一位修仙者琴高取龙子、骑鲤鱼的故事。这位琴高是何许人也?他是赵国人,早年间,因为善于抚琴,而得名琴高,成为宋康王的随员,私人助理。讲到这里,是琴高的主业;接下来要讲的,是他的副业,也是他成名之处。

琴高还有一个厉害的身份——修仙者。据说,他早年习得涓彭之术。什么是“涓彭之术”呢?涓是指齐人涓子,活了三百岁,曾在荷泽一带钓鱼,得鲤鱼,传说鱼腹中有一道风雨符,涓子不久便羽化成仙了;彭就是咱们前面读到的,那位活了七百岁的彭祖。这两位的共同特点就是长寿。琴高所习之术,后来所演之术,就是这二人的翻版。

虽然琴高入宋廷为侍,可能致仕后又回到了赵国。据说,他在涿郡一带云游了两百多年,然后就避世了。到哪里去了呢?相传是涿水。入水底生活就太夸张了,有可能是在涿水一带隐居。但琴高不是一个耐得住寂寞之人,很快就传出他取了龙子的消息。什么是龙子呢?就是长相似龙的一种动物。有可能是大鲵,黄河流域颇多,就是咱们俗称的娃娃鱼。

弟子们很快得到消息赶来。琴高就弟子们商定,第二天洁身戒斋,在涿水畔临时建一个神祠,搞一场祭祀仪式。毕竟抓住龙子可不是小事,非神力不可及也。

结果第二天,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到场观礼的有上万人之众,只见琴高骑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从水中走来,坐于祠中,接受人们的祭祀。这是真把自己当神仙了。

这场祭祀活动整整持续了一个月,每天都有人来祭拜、供奉,琴高简直成了“活神仙”。一个月后,他才没入水中而去,自此再无消息。(原文见《搜神记·卷一·琴高取龙子》)

【搜神记02】古代满级修仙者,取龙子,骑鲤鱼,不当神仙就当神医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得不说,琴高真是位造势专家。原本一位普普通通的琴师,安分守己在国君身边做个侍从,已经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了。没想到,他并不安于现状,反而积极寻找机会,没有机会就自己创造机会。从号称修习“涓彭之术”开始,他的人生就注定走上了另一条路。

自从致仕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计划。先是取龙子造势,搞祭祀活动引流,令弟子们四处散播消息。吸引众多信众前来。故事中说聚集了上万人,有可能是持续了一个月的总计到场人数。毕竟河岸边地域狭小,上千人同时到场已经是名场面了,人再多,赵王就会派兵去维持秩序了,万一聚众怎么办?

祭祀活动连搞一个月,光是信众的拜礼就够他们吃上许久了,再加上有达官显贵前来……可想而知,自是盆满钵满,足够他们逍遥好一阵子了。足见,在任何时代,想赚钱,想出名,靠卖傻力气是不行,还得靠智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