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們要殺我可以,但是得先答應我的兩個條件。”12歲的小紅軍,在被匪軍槍決前,提出了兩個要求,誰知匪軍聽後不但沒殺他,反而給了他一筆錢将他放了。
這位小紅軍是誰?他究竟提了什麼要求?能讓匪軍如此震驚!
12歲的小紅軍
這個小紅軍名叫張金龍,是紅三軍團“娃娃營”的小戰士。因為家裡貧窮,張金龍沒有吃過一頓飽飯,後來村子也因日軍的到來,慘遭屠戮。
張金龍的父母為了保護孩子,将張金龍藏在水缸中,交代他無論發生什麼都不要出來。在交代完這句話以後,張金龍的父親就被日軍一刀砍下頭顱殺死了,他的母親也因不堪受辱,跳進井中自盡了。
小小的張金龍,聽着外面的一切,瑟瑟發抖。等到鬼子離開以後,張金龍從井中出來,看着滿地的鮮血,以及父親的屍體,絕望的痛哭起來。
此刻他對日本鬼子的恨意達到了頂峰,他發誓一定會為父母報仇,一定要将鬼子趕盡殺絕。父母死後,年紀還小的張金龍,隻能靠着吃百家飯保住性命,他知道,隻有自己活着,才能為父母報仇。
後來,他所在的村子路過了一支紅軍,張金龍看着他們,似乎找到了人生的目标,隻要加入紅軍,就能打鬼子,還能幫助有困難的群眾。
帶着這種信念,張金龍申請加入紅軍,本來他的年紀并不符合标準,但是紅軍看他意志堅定,又得知了他的身世,破格同意讓他加入隊伍。
1935年,正值紅軍長征期間,張金龍跟着大部隊翻山越嶺,這個過程非常的艱難,但是張金龍從來不喊苦不喊累,再加上他年紀小,部隊裡的同志都很照顧他。
長征期間,國民黨對于紅軍的圍剿從未停止,兩軍經常爆發激烈的戰鬥,有一次,張金龍不幸被炸開的炮彈擊中,腿部受傷,滾落山坡昏了過去,戰友因為張金龍在這次戰鬥中犧牲了,而且這個時候,抓緊時間撤離才是最重要的,是以并未顧及到張金龍。
等到張金龍醒來以後,大部隊已經不知所蹤。畢竟是年紀小,此時他一個人在荒郊野嶺的地方,心中難免會害怕,但是他轉念一想,自己已經是紅軍了,紅軍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是以他很快振作了起來。
為了追上大部隊,張金龍拖着受傷的腿,沿着北上的路獨自前進,隻是他的傷口由于撕裂流血不止,最終張金龍再次暈倒過去。
幸好這個時候有一個獵戶經過此地,看到張金龍面色鐵青,腿部流血不止,頓時心生憐意,将孩子帶回了家中。并為他挑去了腿上的子彈,獵戶的妻子則在一旁照料,獵戶怎麼也不會想到,就是這個撿來的孩子,最後竟救了他們一命。
那個時期的特殊之處在于,對外有日本對大陸的侵擾,對内有國民黨對于紅軍的圍剿,同時還有土匪軍肆意橫行,其中以西北的馬家軍和豫西的鎮嵩軍最為嚣張。
張金龍在獵戶家裡養了幾天,身體逐漸好轉。此時他最緊要的想法,就是追趕大部隊,隻是他的身體還沒有徹底好全,是以獵戶讓他再養養,等到完全好了再走。
結果突然有一天,馬家軍闖進了村莊,開始搜刮民财和共軍。獵戶因為救了張金龍,自然成為了馬家軍讨伐的對象。
他們在獵戶的家中,看到了僅僅抱着紅軍帽的張金龍,這不就是他們找的共黨嗎?匪軍拖着張金龍來到頭目面前,眼裡是藏不住的興奮。
獵戶夫妻看到張金龍被如此對待,趕忙上去阻攔。“他還是個孩子,求求你們放過他吧”。
匪軍聽後一腳把倆人踹翻在地,“你算是什麼東西,也敢和我們對着幹。”之後更是将他們走了一頓,并将槍口對準了他們,想要将他們槍決,告訴村子裡的所有人,誰敢包庇紅軍,就是這個下場。
隻是還沒等到匪軍開槍,張金龍就掙脫的束縛,擋在二人面前,對着土匪們說到:“我是紅軍,你們有什麼事情沖我來,放了他們。”
土匪們一看,一個毛頭小子還挺有膽量,既然他承認紅軍的身份,當然就得處置了他。于是匪軍将張金龍帶到了村子外的荒地上,打算對他實行槍決。
兩句話保住性命
面臨着死亡的危險,張金龍卻毫不懼怕,隻是他不明白,這些人都是中國人,他們不将槍口對準日本鬼子,為何要對準自己的同胞呢?
他認為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将來也許會有更多的人,死在同胞手裡,這和自相殘殺有什麼差別。
他的質問并沒有換來土匪們的悔改和同情,反而覺得張金龍竟然有膽量責怪他們,這個小孩不除掉不行了。
就在匪軍打算開槍時,張金龍又說到:“你們殺我可以,但是我有兩個要求,你們答應了,要殺要剮随便你。”
聽了張金龍的話,匪軍暫時放下了槍,他們心想,死到臨頭了還這麼多話,反正也是要死的人了,那就給他個機會讓他把話說出來,于是匪軍對張金龍揚了揚頭,示意他說出自己的要求。
“第一,你們殺了我行,但是不能傷害獵戶和其他的村民。”
聽到這話,匪軍覺得這個孩子還真是天真,他們并沒有反駁,等着張金龍說出第二個要求。
“第二,你們可以用刀殺我,不要用槍,子彈應該留着打鬼子,而不是浪費在同胞身上。”
土匪們聽完張金龍的話,都羞愧的地下了頭。都是中國人,卻不如一個孩子明白事理,這下子他們也沒有殺張金龍的心了。
匪軍頭目下令放了張金龍,并且給他留下了一袋銀元,交代手下,把他安然無恙的送回獵戶家裡,之後匪軍就離開了村子。
對于張金龍來說,這次算是死裡逃生,但是他并沒有沾沾自喜,他的心中隻有紅軍的大部隊。他将匪軍留下的銀元,分發給了農戶們,感謝他們這段時間的照顧,之後便隻身一人離開了。
張金龍是那個時候所有紅軍的縮影,他經曆過苦難,卻并沒有是以倒下,反而是有了堅定的信念。
十二歲的年紀,放到現在他應該在享受快樂的童年,應該無憂無慮的玩耍,可在那個時候,卻已經經曆戰争和死亡。如果沒有他們,也就沒有今天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