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雞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它是優質蛋白來源,富含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同時含有多種維生素及硒等人體所需營養元素,營養杠杠的。
中醫認為,雞蛋味甘性平,可健脾和胃、滋陰潤燥、補肺養血、除煩安神,是扶助正氣的常用食品。
令人欣喜的是,雞蛋不但能“獨挑大梁”,制成美味,而且很百搭,和很多食材藥材都能碰撞出火花,比如以下幾個~
雞蛋+韭菜:男人吃補腎通便
作為一道家常菜,雞蛋炒韭菜用料樸素、做法簡單,但營養功效卻都不簡單。
中醫認為,韭菜味辛性溫,能補腎助陽、溫腎固精、溫中開胃、行氣理血、充肝氣、暖腰膝,适用于腎陽虛衰、陽痿遺精、腰膝酸痛等症。
從現代營養學觀點看,韭菜含有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C、礦物質、膳食纖維及硫化物等。
其中,它所含的鋅、硒、碘等微量元素,對精子的形成确有好處。這與中醫稱韭菜為“起陽藥”,有補腎固精之效不謀而合。
此外,韭菜中含有較多膳食纖維,能促進胃腸蠕動,并把消化道中的殘渣包裹起來,随大便排出,預防便秘和腸癌,是以韭菜素有“洗腸菜”之稱。
雞蛋+當歸:女人吃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大多數女性因月經、孕産等原因,常有血虛、血滞、氣血不和等情況。此時,婦科聖藥——當歸能派上用場。
中醫認為,當歸性溫,味甘、辛,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等功效。
當歸甘溫質重,為補血之要藥,适用于面色蒼白、唇爪無華、頭暈目眩、心悸等血虛症狀。
同時,當歸味辛氣輕,能行能散,活血化淤,淤血消散,腫去痛止,是以,當歸可用于凡血虛、血滞、氣血不和所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也可用于跌打損傷、淤血腫痛及筋傷骨折等症。
現代藥理學研究則表明,當歸有促進造血、抑制血小闆凝集以及抗血栓形成等功能,且對子宮有雙向調節作用。
總之,當歸是一種藥食同源的食材。把它和雞蛋炖着吃,非常适合女性食用。
當歸炖蛋
原料:當歸20克、雞蛋2個。做法:雞蛋煮熟,剝殼備用;砂鍋中放當歸,加适量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煎半小時,撈出藥渣;将雞蛋放入鍋内小火煮10分鐘即可。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對血虛導緻的心悸、失眠調理效果更好。注意:
當歸會影響子宮收縮,孕婦、哺乳期女性不要食用;
在經期或有病理性出血的情況時(如月經過多、崩漏、胎動不安等),不宜用當歸;
當歸性味辛溫,辛溫助陽,故血少而陰虛者,不宜用當歸,或不宜單獨使用;
服用當歸前及服用過程中如有不适,應咨詢醫生或藥師。
雞蛋+雞内金:老人小孩吃健脾胃
小孩本就髒腑嬌嫩、形氣未充、脾胃不足,若吃東西沒有節制,很容易導緻脾胃受損。
脾胃一弱,孩子往往不能充分消化食物,容易導緻積滞,出現口氣重、胃口不佳、腹部脹滿等症狀。
積滞日久,還容易化熱,内熱連累其他部位,可出現咽喉紅腫、幹咳、發熱、煩躁、夜眠不安、食欲不振、便秘等問題,如此惡性循環。
至于老人,在中醫看來,人步入中老年後,體内陽氣日漸虛衰,體質多半屬氣虛,常表現為面無光澤、脾胃功能差、疲乏少力等等。
特别是脾胃功能差,會使老人食欲不振、吃點東西就腹脹或積食、胃納不佳、大便溏薄、形體消瘦......
家有老人小孩的,遇到以上情況,不但要消食化積,還需益氣健脾,以改善老人小孩脾胃虛弱的狀态。
說到消食積、健脾胃,被中醫們稱為“積滞全能手,百搭消食藥”的雞内金,老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均宜服用。
雞内金味甘性平,可消各種類型的積滞,可謂消食藥之集大成者。同時,它還能健脾胃、助運化。
雞蛋雞内金米粥
原料:雞蛋2個,雞内金1個,薏米30克,粳米25克,食鹽、蔥花适量。
做法:鍋中加清水1.5升,加入雞内金、薏米、粳米,武火煮開後,改文火煲半小時;将雞蛋打散放入食鹽、蔥花,攪拌均勻後倒入鍋中,不斷攪拌,同煮成粥,煮沸即可食用。
功效:此粥補脾益氣,消食開胃,補消兼施,老少鹹宜。
此外,雞蛋可滋陰潤燥、除煩安神,對于睡不好的老人,這碗粥同樣适用。
當然,除了以上黃金搭配和吃法,雞蛋還能和很多食材一起吃,也有很多各具風味的吃法。
但有種吃法特傷身,建議大家最好少嘗試!
雞蛋雖好,但千萬别這樣吃
雞蛋吃法很多,但是最不推薦的就是生吃雞蛋或者吃溏心蛋。
不少人認為,雞蛋的營養會随着溫度“蒸發”,是以更喜歡吃生雞蛋或溏心蛋。然而,沒有煮熟的雞蛋,不但有沙門氏菌污染導緻食物中毒的可能,還含有抗酶蛋白和抗生物素蛋白兩種有害物。前者會影響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後者能與食物中的生物素結合,導緻人體生物素缺乏,産生精神倦怠、肌肉酸痛等症狀。經煮熟,這兩種物質才會被破壞。
此外,生雞蛋含抗胰蛋白酶,會抑制胃腸道對蛋白的吸收。這樣,大量還沒來得及消化的蛋白質就跑到了大腸裡,在大腸杆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會産生有毒物質。這些有毒物質,一部分被排出體外,還有一部分需要肝髒進行代謝,這就大大增加了肝髒的工作量。是以,為了健康着想,建議把雞蛋完全煮熟再吃。
(養生每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