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樓市資料,有态度的專業觀點,關注“地産S姐”頭條号,帶給你更多樓市幹貨。
意料之中,又被刷屏了~
今天聯考成績出爐,網傳高新一中拿下陝西省文理雙狀元。去年的狀元還分散在西工大附中、鐵一中、高新一中三所學校,今年獨攬榜首,結果房地産朋友圈就在短時間被刷屏了。不管是高新從業者還是一些與高新一中有關的“名校+”大家都在賣力宣傳。
除了聯考揭榜,這兩天西安釋出了2024高中招生政策,長安區無緣融入城六區也成了熱議話題。
我不是教育部落客,選專業、選學校的事幫不了大家,但試總歸是考完了,9年也好,12年也罷,無論什麼樣的答卷都是人生一個階段而已,還是祝所有考生們不負青春,再戰人生。今天從樓市的角度我們簡單聊聊。
壹丨又在刺激買房?
隻要是有關教育類的政策,提到戶籍,評論區一定會出現,“這是讓大家買房”此類評論。
确實,買房落戶,房戶一緻對于孩子上學來說是最友善的途徑。那如果不買房,就沒辦法上學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家長持戶口卡、租房合同、社群居住證明、身份證等證件到居住地對應區域服務點進行資訊稽核、登記就好了,隻是每個區的資料會有所差異,還是要實地了解清楚。
6月19日西安市教育局釋出《西安市2024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政策》中針對随遷子女入學4證也簡化成了3證,不在需要之前的流出證明了,隻需要準備居住材料、戶籍材料、就業材料就可以。
那如果想要靠落戶在西安中考(2026年及以後政策),國小階段就要落進西安,到了國中戶籍、學籍都滿3年,報考才不會受限。不想落戶的,孩子學籍、家長居住證&社保都滿3年,報考也不會受到限制。
隻有沒學籍,戶口是外地遷入西安,才需要孩子、監護人的家庭戶滿3年,社保滿3年。劃重點,這裡說的是家庭戶,之是以很多人說“這是逼大家買房”就是因為這點。但這恰恰是給去年“回流生”事件的交代,不管是西安的中考政策還是戶籍政策的收緊都是在保護本地學生的教育資源。換句話,對西安GDP有貢獻的人才能享受西安資源,很正常啊。
針對不允許跨市招生這點其實由來已久,這次算是再次重申不允許掐尖。在此之外又明确了五區二縣因生源不足、尚有富餘學位的部分高中學校,可以面向城六區招生。其實去年,鄠邑、藍田、周至、長安部分學校其實都有釋出過補錄通知,也是面向城六區招生的,也不算新聞。
不過這一點自然會傷害到一些郊縣的學霸,本來有機會上好學校現在隻能去縣城。而城六區的一些學習比較一般的孩子,可以去等待郊縣的補錄,當然學校隻能是有一個普高學籍。
今年2月底長安區教育局正式釋出《長安區2024年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其中明确展現了長安區中招融入主城區方案。
但是新出爐的入學政策塵埃落定,2024長安中招無緣融入城六區。打破長安跟主城區的學籍問題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這個落地時間還不清晰,之前官方也回複過這項工作正在推進,計劃在未來3年之類逐漸融合,大夥兒可能還得耐心等等。
但中招融合本身也是有兩面性的。熟悉長安的小夥伴都知道,長安一中在西安的高中排名裡,雖不是頭部,但也算得上二類重點學校了,去年聯考一本上線率是在97.3%。而長安的教育主體大都是農村學校,在教育資源、生源pk不過主城區的大前提下,一旦開始同場競技,像長安的主場好學校如長安一中勢必會遭到“城六區”考生的逆向侵襲,擠壓本地生源的資源,對普娃并不友好。當然,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長安的學霸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我看一些人說這次招生規則是對“五區二縣”的樓市利空,尤其長安區,畢竟這是和主城最強融合度最強的區域,房價也不便宜,但理性看融不融合實際對區域樓市影響不大。長安區總面積1583平方公裡,人口達到163萬,不缺人更不缺地,而且長安一中現在也在做“名校+”工程,真把名校+普及了,自成體系,到時說不定還願不願融呢?
貳丨生源是重點
老粉都知道,我們向來不建議大家去對賭學區房,尤其是高溢價的學區房。
經過這幾年的變化,你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好學校并不能保證好“未來”。随着中國經濟發展,階級會越來越固化,有的人就像玫瑰的故事裡太初一樣,出身就不凡;有的人不停卷孩子,刷題、文娛一樣不拉,終歸是普通人。當然我不是說就此躺平,而是針對名校、針對學習、針對考分這件事不能太偏激、固化。
像去年西工大附中進入清北的有78人,高新一中有72人,鐵一中有60人,這三所學校幾乎壟斷了陝西的清北名額。學校确實優秀不錯,但這些學校“掐尖”也從不是秘密,名校、名師、生源都是互相成就的。
人們習慣拿醫院和學校做對比,但我們很清楚,好醫院是因為有好醫生可以解決病患在普通醫院解決不了的問題,但好學校的重點顯然不在老師而是生源,也沒聽過哪個學渣到名校變學霸的事情,甚至很多普娃到了名校,心理失落感會變強。
現在不少學校都設有聯辦班,西安12中的鐵一聯辦班,主三科為鐵一中國中部老師進行教學任務,2023年600分以上有188人。不否認教育資源的關鍵,但這批生源都是通過DK,一層層選拔出來的,本身也都是“牛蛙”。
有像中專生天才少女姜萍,拿到全球12名的數學好成績的故事,也有像神童張炘炀的案例,超乎常人的智商卻被父母的無知、一次次的選擇失誤毀掉了一生。
房地産市場因為一直下沉,“名校+”不知從何時起變成了賣房利器,但這本身是畸形的。房子和教育本就兩碼事,現在之是以綁得深,有開發慣性的問題,有認知不足的問題,有資本驅使的問題……但一切都在向着好方向發展,名校+換個角度看就是教育資源被攤平。
教育從來就不是買套學區房那麼簡單,或者說在準備學區房前,我們至少應該對教育投入、理念、方向有大概認知,否則還是“一寫作業,雞飛狗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