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有温度的楼市数据,有态度的专业观点,关注“地产S姐”头条号,带给你更多楼市干货。

意料之中,又被刷屏了~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今天高考成绩出炉,网传高新一中拿下陕西省文理双状元。去年的状元还分散在西工大附中、铁一中、高新一中三所学校,今年独揽榜首,结果房地产朋友圈就在短时间被刷屏了。不管是高新从业者还是一些与高新一中有关的“名校+”大家都在卖力宣传。

除了高考揭榜,这两天西安发布了2024高中招生政策,长安区无缘融入城六区也成了热议话题。

我不是教育博主,选专业、选学校的事帮不了大家,但试总归是考完了,9年也好,12年也罢,无论什么样的答卷都是人生一个阶段而已,还是祝所有考生们不负青春,再战人生。今天从楼市的角度我们简单聊聊。

壹丨又在刺激买房?

只要是有关教育类的政策,提到户籍,评论区一定会出现,“这是让大家买房”此类评论。

确实,买房落户,房户一致对于孩子上学来说是最方便的途径。那如果不买房,就没办法上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家长持户口卡、租房合同、社区居住证明、身份证等证件到居住地对应区域服务点进行信息审核、登记就好了,只是每个区的资料会有所差异,还是要实地了解清楚。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6月19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西安市2024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中针对随迁子女入学4证也简化成了3证,不在需要之前的流出证明了,只需要准备居住材料、户籍材料、就业材料就可以。

那如果想要靠落户在西安中考(2026年及以后政策),小学阶段就要落进西安,到了初中户籍、学籍都满3年,报考才不会受限。不想落户的,孩子学籍、家长居住证&社保都满3年,报考也不会受到限制。

只有没学籍,户口是外地迁入西安,才需要孩子、监护人的家庭户满3年,社保满3年。划重点,这里说的是家庭户,之所以很多人说“这是逼大家买房”就是因为这点。但这恰恰是给去年“回流生”事件的交代,不管是西安的中考政策还是户籍政策的收紧都是在保护本地学生的教育资源。换句话,对西安GDP有贡献的人才能享受西安资源,很正常啊。

针对不允许跨市招生这点其实由来已久,这次算是再次重申不允许掐尖。在此之外又明确了五区二县因生源不足、尚有富余学位的部分高中学校,可以面向城六区招生。其实去年,鄠邑、蓝田、周至、长安部分学校其实都有发布过补录通知,也是面向城六区招生的,也不算新闻。

不过这一点自然会伤害到一些郊县的学霸,本来有机会上好学校现在只能去县城。而城六区的一些学习比较一般的孩子,可以去等待郊县的补录,当然学校只能是有一个普高学籍。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今年2月底长安区教育局正式发布《长安区2024年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其中明确体现了长安区中招融入主城区方案。

但是新出炉的入学政策尘埃落定,2024长安中招无缘融入城六区。打破长安跟主城区的学籍问题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这个落地时间还不清晰,之前官方也回复过这项工作正在推进,计划在未来3年之类逐步融合,大伙儿可能还得耐心等等。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但中招融合本身也是有两面性的。熟悉长安的小伙伴都知道,长安一中在西安的高中排名里,虽不是头部,但也算得上二类重点学校了,去年高考一本上线率是在97.3%。而长安的教育主体大都是农村学校,在教育资源、生源pk不过主城区的大前提下,一旦开始同场竞技,像长安的主场好学校如长安一中势必会遭到“城六区”考生的逆向侵袭,挤压本地生源的资源,对普娃并不友好。当然,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长安的学霸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我看一些人说这次招生规则是对“五区二县”的楼市利空,尤其长安区,毕竟这是和主城最强融合度最强的区域,房价也不便宜,但理性看融不融合实际对区域楼市影响不大。长安区总面积1583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63万,不缺人更不缺地,而且长安一中现在也在做“名校+”工程,真把名校+普及了,自成体系,到时说不定还愿不愿融呢?

贰丨生源是重点

老粉都知道,我们向来不建议大家去对赌学区房,尤其是高溢价的学区房。

经过这几年的变化,你会发现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就是:好学校并不能保证好“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阶级会越来越固化,有的人就像玫瑰的故事里太初一样,出身就不凡;有的人不停卷孩子,刷题、文娱一样不拉,终归是普通人。当然我不是说就此躺平,而是针对名校、针对学习、针对考分这件事不能太偏激、固化。

像去年西工大附中进入清北的有78人,高新一中有72人,铁一中有60人,这三所学校几乎垄断了陕西的清北名额。学校确实优秀不错,但这些学校“掐尖”也从不是秘密,名校、名师、生源都是相互成就的。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人们习惯拿医院和学校做对比,但我们很清楚,好医院是因为有好医生可以解决病患在普通医院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好学校的重点显然不在老师而是生源,也没听过哪个学渣到名校变学霸的事情,甚至很多普娃到了名校,心理失落感会变强。

现在不少学校都设有联办班,西安12中的铁一联办班,主三科为铁一中初中部老师进行教学任务,2023年600分以上有188人。不否认教育资源的关键,但这批生源都是通过DK,一层层选拔出来的,本身也都是“牛蛙”。

有像中专生天才少女姜萍,拿到全球12名的数学好成绩的故事,也有像神童张炘炀的案例,超乎常人的智商却被父母的无知、一次次的选择失误毁掉了一生。

中考招生,高考出炉,楼市却热闹了?

房地产市场因为一直下沉,“名校+”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卖房利器,但这本身是畸形的。房子和教育本就两码事,现在之所以绑得深,有开发惯性的问题,有认知不足的问题,有资本驱使的问题……但一切都在向着好方向发展,名校+换个角度看就是教育资源被摊平。

教育从来就不是买套学区房那么简单,或者说在准备学区房前,我们至少应该对教育投入、理念、方向有大概认知,否则还是“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