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精品長文創作季#

中國商務部22日晚宣布,中歐雙方商定就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案啟動磋商。歐方同日也發表聲明稱,“就歐盟對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談話”,“同意基于事實并充分尊重世貿組織規則進行接觸”。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這個态度轉變得有點快啊!6月12日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額外征收關稅,6月17日,中國就宣布對來自歐盟的豬肉祭出了産能過剩反傾銷調查,6月22日中歐宣布将啟動汽車關稅磋商,看來人話聽不懂的歐盟還是屈服于“屠刀”了!

反轉再反轉:歐盟低頭,中國出手又準又狠!

商務部6月17日釋出的2024年第23号公告,對對原産于歐盟的進口相關豬肉及豬副産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包括鮮、冷、凍豬肉;鮮、冷、凍豬的食用雜碎;鮮、冷、凍、幹、熏、鹽腌或鹽漬等豬肉産品。據商務部公開的中國畜牧業協會送出的反傾銷調查申請,歐洲豬肉産品存在“産能過剩”的擔憂。歐盟豬肉存在大量的過剩産能,年均高達426萬噸!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中國一年消費豬肉超過5000多萬噸,從歐盟進口不到100多萬噸,占比隻有2%不到,但卻被中國商務部冠以“産能過剩”為由祭出了反傾銷調查的“屠刀”!很多網友立馬就将在6月12日歐盟對中國産的電動車額外征收17.4%至38.1%的關稅聯系起來了,這是妥妥的報複歐盟征收額外關稅!

中國電動車何德何能,為何會引起歐盟征收額外關稅?

原因很簡單,歐盟擔心中國的電動車“淹沒”歐洲!2023年歐洲銷售的電動車301.7萬輛,其中中國向歐洲出口的電動車超過64萬輛,占比超過20%,而且份額在逐年上升,來看看如下比例就知道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的恐懼到底從哪裡來了: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據法國汽車行業咨詢機構Inovev的資料顯示,2019年中國電動車在歐銷售1.4萬輛,2020年達到3萬輛,2021年達到近8萬輛。而2022年前9個月,中國制造的汽車在歐洲售出了約15.5萬輛,占歐洲電動汽車市場5.8%的份額。

Inovev預計到2030年,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将占到歐洲電動車市場20%以上的份額,銷量将在72.5萬輛至116萬輛之間。然而這個目标已經提前6年完成,因為在2023年中國出口到歐洲的電車就已經達到了64萬輛,占比已經達到20%。

中國電動車在歐洲市場火箭一般崛起的因素有幾個,第一個就是售價!自2015年以來,歐洲電動車平均售價從4.89萬歐元上漲到了5.58萬歐元,美國則從5.3萬歐元上漲至6.39萬歐元,但是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則從6.68萬歐元下跌至3.18萬歐元,并且這個價格還普遍低于燃油車的售價。

法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Forvia的首席執行官帕特裡克-科勒認為,中國電動車制造商的研發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更低,是以能夠以更低的成本生産汽車!看似冠冕堂皇的說法,但卻夾帶了大量私貨,這也是歐洲對中國電車價格低的普遍認知,我們不否認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比歐洲确實要低一些,但電動車的最大成本并非人力而是材料、技術與研發成本!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中國研發電車起步比美國還要早,研發投入最大,産業鍊全球最完善,從電池、電控、電機、車身、車載系統、自動駕駛......中國占全了!更有優勢的是中國還是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中國每年銷售汽車超過3000萬輛,其中有30%是電動汽車!

這是一個相當龐大的市場,國内電車企業在這個市場中競争得頭破血流,各方都以堆積技術取勝,電壓從400V到800V,電池從20度到50度,再到100度,續航從150千米到500千米,再到現在的700~800千米,車載電子裝置從娛樂車機發展到AI車機,再到自動駕駛,這些眼花缭亂的功能,在國内中高端電車市場就是标配!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經過國内這個龐大的市場内卷,這些在國内殺紅了眼的電車企業出國的都是去屠殺的,歐洲的車企都習慣了幾年不換配置,但中國的電車,一年都可能換三次配置!除了特斯拉外,德國大衆在電車市場還有一席之地,但歐洲流行的400V的平台在中國已經落伍了,在歐洲卻還在先進行列,慢悠悠的歐洲技術發展,完全不适應中國競争!現在的中國電車,隻能用二級下沉技術出口歐洲,否則對歐洲電車技術那真是妥妥的屠殺!

豬肉及副産品反傾銷調查:中國出手又準又狠

歐洲的恐慌是不無道理的,但中國出口歐洲的電動車可是有個比較奇怪的構成!在向歐洲出口的汽車中,上汽占比最高,占了30%以上!并且上汽的股份構成是德國占了50%,各位是是不是看到了一個很奇怪的結果,德國占一半股份的公司向歐洲出口汽車卻被歐洲人以“産能過剩”打了個措手不及!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這個背後就是美國人搞的鬼!德國是反對歐洲對中國加征額外電動車關稅的,但歐盟主席馮德萊恩在美國的訓示下,忽略德國意見,放大了法國西班牙的意見,主導對中國電動車關稅案通過,原本指望中國将吞下苦果,但是中國可沒慣着歐盟,轉身就對歐洲出口豬肉的出手了。

為什麼對豬肉下手?原因是為馮德萊恩打下手的是法國和西班牙、荷蘭等國,歐洲向中國出口的豬肉中西班牙占比第一,出口總量超過15億美元,其次是美國和巴西,荷蘭、丹麥和法國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七,是以這次反傾銷調查在歐洲受影響最大的就是西班牙。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中國每年5000多萬噸的豬肉消費,這100多萬噸真不算什麼,不過有部分進口豬肉主要還是調節市場,近些年來進口豬肉從500多萬噸逐年遞減,但來自歐洲的豬肉占比卻沒有同步下降,還是保證了一定的份額,主要也是考慮到歐盟的合作關系,現在撕破臉了,大家也就沒必要保持表面上的緩和了。

從6月17日宣布反傾銷調查,6月22日中歐就表示就“中國生産的電動汽車進行反補貼調查進行了坦誠和建設性的談話”,這個态度幾乎就是光速轉彎,這表示這個工具已經起到作用了,要不然心高氣傲的歐盟怎麼都不會心平氣和的與中國來談判!

歐盟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技術轉讓:劇本倒過來寫了

對中國電動車征收額外關稅,其實歐盟還是有小算盤的!對中國電車征收額外關稅的比例是比亞迪征17.4 %,吉利汽車是20%,最高的是上汽38.1%。其他沒有提到的車企則是21%,相對于美國幾乎就是勸退的102.5%,歐盟的比例也不高,這表示歐盟并沒打算将中國電動汽車一棍子打死,而是留了餘地!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這個餘地到底是什麼?劇本反寫了!

據多個智庫分析,歐洲對華電車征收額外關稅盡管有着美國影子在背後作祟,但其實也有歐洲本土的訴求在起到關鍵的推動作用,是以專家認為,歐洲的真正目的可能是技術轉讓與歐洲本土化生産,歐洲在電車技術上完全無法和中國競争者已經是一個不争的事實,但歐洲并不願就此放棄電車技術,因為歐洲的傳統車企,特别是德國大衆、奔馳與寶馬在電車領域的技術底蘊仍然是非常雄厚的,盡管目前有些落後,但如果中國電車技術能拉這些企業一把,那麼這些傳統車企重回巅峰也是有很有希望的。

另一個則是本土化增加歐洲的就業,俄烏戰争以來,歐洲能源轉向中東與美國,與廉價的俄羅斯能源相比,來自這些地區的天然氣與石油運輸成本就高出不少,并且歐洲需要大量訂購LNG船隻以及建設儲存液化天然氣的設施,比此前管道天然氣成本高得多,這導緻此前大量使用天然氣發電的歐洲能源價格飙升,歐洲本土企業紛紛出走,部分去到美國,大部分來到了中國。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歐洲的目的當然希望重振歐洲本土制造業,中國電動車企大舉投資歐洲顯然是最好的選擇!歐洲的天然氣也已經重新轉向俄羅斯,此前就報道俄羅斯重回歐洲天然氣第一供應商行列,這表示歐洲開始抛棄意識形态重新擁抱實用主義,那麼接下來電車的投資将會對歐洲制造業注入一劑強心針!

歐洲目前的狀态與中國改革開放時的很相似,技術落後需要更新,而中國就是那個有技術又有錢的東方大佬,歐洲以退為進強勢切入與中國的“技術轉讓”談判,盡管開局不是很好看,但好歹歐洲已經做到了談判桌前!

歐洲計劃很完美:問題是中國會配合嗎?

答案是很有可能會!如果你不信的話不妨來看個新聞:“中國C919飛機即将獲得歐洲認證,監管機構計劃通路”,這是南華早報的報道,引用了某消息人士的話稱:

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官員将參加該飛機的飛行模拟,與其設計團隊協商,并與中國民航局(CAAC)的同行會面。歐洲代表團還将有“充足的機會”進行詳細檢查,登上飛機近距離觀察并參觀制造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Comac)的裝配線。

此次通路标志着北京方面在争取歐洲監管機構對該飛機的認證方面邁出了一步,這一成就将使歐洲和其他地區的潛在買家在考慮與中國商飛的潛在交易時更有信心。

歐洲在中國C919适航證的問題上出現松口!

C919是中國商飛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屬于座級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裡支線客機,其未來競争對手為空客A320Neo和波音B737Max,全球能制造大中型客機的公司就隻有美國的波音和歐洲的空客,現在來了個第三者中國商飛,肯定是眼中釘肉中刺,兩個人的吃一盤變成三個人分一盤,換誰都有意見不是嗎?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是以中準入歐美民航市場的适航證上,美國FAA第一個卡中國人脖子,第二個歐洲也跟着卡,是以拿不到歐美适航證的C919隻能在國内或者與認可中國民航頒發适航證的國家之間飛行,盡管國内市場一時半會也能吃撐商飛,但去不到歐美的C919總歸是一個遺憾。

這次歐洲極有可能拿C919适航證(胡蘿蔔)以及加征額外關稅(大棒)讓中國就範,畢竟C919的歐洲适航認證也是非常誘人的!但是中國人會着了歐洲的道嗎?答案是不一定,中國極有可能是既要又要,在電車産業上一定會基于國内的狀況做非常有限的技術落地,對外投資的電車企業一定會有技術審查,因為電動車産業是中國未來百年的基業,中國制造業做大做強,電車是一項不可或缺的産業。

歐盟慫了!中國祭出豬肉反傾銷“屠刀”後:中歐啟動汽車關稅磋商

不過對于電動車技術來說更多的是産業技術的叢集捆綁,因為電動車不是突破了哪項技術就能吃遍天的程度,這是一個需要叢集産業鍊優勢的産業,是以中國可以考慮在某些做過“脫敏”的技術有限度轉移,産業鍊還是基于國内,怎樣既能滿足現階段歐盟的需要,也能達成我們的目的。

對于中歐電動車以及C919适航認證的問題,各位網友如果有更好意見的話不妨留言作個讨論,看看有沒有更完美的解決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