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文|李蛋

手握著名代表作《金莎男朋友》的孫丞潇在前幾天迎來口碑的反轉,繼周一圍之後成為第二個被動接受全網道歉的男人,這條罕見的“愧疚賽道”終究還是讓他給闖進來了。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起因是孫丞潇參加了優酷的一檔新綜藝《島嶼少年》,節目裡的他一人辛苦操勞了13個人的飯菜,結果卻被隊長陳雨濃陰陽飯做得晚了,不聽指揮,沒有團隊意識。

在陳雨濃的這番襯托之下,反而是孫丞潇會做飯、顧大局、懂分寸的優點變得尤為突出,于是網友紛紛表示,“原來金莎誇男朋友的時候是認真的。”“我承認我之前對他太大聲了。”“沒想到孫丞潇才是這檔綜藝裡的正常人。”

與此同時,《島嶼少年》也成功憑借這出“餐桌風雲”在網際網路上掀起了一陣讨論熱潮。有争議就有話題,有話題自然就有關注度,眼看着被《島嶼少年》拿捏住的觀衆越來越多,這檔綜藝的熱度也如孫丞潇的口碑一樣,開始反轉了。

不是種地,是島嶼改造

起初,不少網友都在诟病《島嶼少年》是硬蹭《種地吧》。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前者的節目簡介裡寫着,“120天,13個性格、背景迥異的少年共同建設一座海島,這是一次島嶼的更新改造,也是少年們的成長進步。”後者的節目簡介則是,“10位年輕人,踏踏實實地用190天,在142畝土地上播種、灌溉、施肥、收獲,成員們随着麥子一同成長。”

從字面意義上來看,《島嶼少年》不過是将10個人改成13個人,190天改成了120天,土地改成了島嶼,也難怪有“十個勤天”的粉絲會對此不滿。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自從愛奇藝打造出另辟蹊徑的農耕賽道,想要“複刻”《種地吧》的綜藝不在少數。騰訊視訊的種植綜藝《令人向往的種豆》、芒果TV的果園綜藝《田間的少年》,以及愛奇藝自己的放牧綜藝《燃燒的月亮》都難逃“十個勤天”粉絲的正義制裁,相同套路之下至今未能有第二個成功案例出現。

另一方面,《種地吧2》在播出後卻也難逃綜N代的既定命運,被粉絲指責剪輯混亂、廣告太多、吃相難看,“果然男人一有錢就變壞”。可見“複刻”絕非什麼易事,畢竟粉絲口味挑剔,連本尊的賬都可以不買。

而話說回來,《島嶼少年》吸引觀衆的地方恰恰就是那些沒有“複刻”《種地吧》的地方。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例如,《島嶼少年》的選角方向并不樸素。既有全網粉絲200萬的自媒體部落客,也有在蘋果公司工作過兩年又去環遊世界的青年,還有前擊劍運動員董力、徐錦江的兒子徐菲、金莎的男朋友孫丞潇、全網話題人物丁真......

相比于其他農耕賽道裡的綜藝嘉賓,這些人雖然算不上頂流明星,卻都是自帶話題的争議人物,觀衆眼裡的熟面孔。把他們集結在同一檔節目裡幹活,從一開始就會比全員素人更具有看點。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除此之外,《島嶼少年》的心機展現在“反群像”的打造上。節目組并沒有刻意追求13個少年之間的群像故事,反而播出了第四期“餐桌風雲”,用鏡頭直接呈現沖突,頗有當年“花少2”的火藥味。

有網友點評,“本以為又來一組‘十個勤天’,沒想到是‘十三太保’。”可正是“十三太保”的吵架日常,才讓《島嶼少年》實作了第一次出圈,徹底打開了這檔綜藝的知名度。

《島嶼少年》和《種地吧》更像是綜藝市場的一體兩面,有觀衆享受《種地吧》的溫情表達,就有觀衆愛看《島嶼少年》的激烈沖突,本質上,這一切并不沖突。

不是兄弟,是陌生社交

比起“複刻”《種地吧》,《島嶼少年》又更像是少年版的《五十公裡桃花塢》。

在《五十公裡桃花塢2》播出的時候,“塢學”曾一度超越“花學”的地位,被網友們拿來逐幀品鑒。如今“島學”也後來者居上,俨然成為了一門有趣的社會學科。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當初在“塢學”裡,宋丹丹認為晚會可以拉近塢民之間的距離,是以在家庭會議上提議全體塢民開一個迎新晚會,并給大家指派表演項目。在汪蘇泷、王鶴棣、李雪琴都無奈接受提議的時候,王傳君意外地選擇遵循自己的内心,開口拒絕了宋丹丹,直言“在開會之前,我一直都很開心,直到說到表演節目,覺得自己被強行push了。”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同樣的事情在“島學”裡也有上演。13個少年上島後召開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所有人都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迫切地想要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整個會議一團亂麻。這時候,是孫丞潇當場冷臉,對着其他少年貼臉開大,說自己有點煩,“不喜歡開這種浪費時間又讨論不出事情的會議。”

此處,王傳君和孫丞潇似乎拿到了同一份劇本,在陌生社交關系裡充當網友的嘴替,通過尴尬和冷場引發了綜藝名場面的誕生。而在“島學”裡被罵的陳雨濃就像是“塢學”裡的宋丹丹,雖然會因為一些事情被觀衆讨厭,但隻要本心不壞,也許後期就能輕松“洗白”。

不僅是氛圍相差無幾,13位少年分組打造文旅項目的形式,也有點《五十公裡桃花塢》裡塢民聯手創新“業态”的意思。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其中,馬琪芮因為工作能力格外突出,在少年們需要向當地政府彙報具體提案的時候,主動承擔了整理方案、修改方案和制作PPT的工作。彙報結束以後,馬琪芮在自己的微網誌裡寫到,“盡力了,兩個多小時,八個版本,7000多字,我想這是我能奉獻自己力量的地方。”

很難總結《島嶼少年》在“複刻”哪一檔綜藝,設定上靠攏《種地吧》、氛圍上雷同《五十公裡桃花塢》、改造島嶼的過程又有點像《令人心動的offer》,這些與其他綜藝的相似之處一通雜糅,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特殊的《島嶼少年》。

這樣雜糅的弊端在于《島嶼少年》的任務主線變得極為不明顯,優勢則是這檔綜藝很适合在短視訊時代進行傳播,每一段具有争議的内容都值得被單獨拎出來觀看。

不是解壓,是足夠抓馬

事實上,《島嶼少年》的綜藝名場面自開播後就沒有間斷過。

少年們第二次召開會議的時候,陳雨濃提議要花掉僅剩的2000元啟動資金請大家吃一頓大餐,就當作是一次團建。孫丞潇聽完很無語,畢竟他中午為了替團隊省錢隻吃了一罐八寶粥,其他成員也對這個提議有所不滿,但礙于陳雨濃是隊長,都不好直接拒絕這個有些離譜的提議。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最終團建還是如約而至,隻不過各懷心思的成員顯然無法在一起和和美美地吃完這頓大餐,聽到隊長說可以回宿舍休息以後,成員們一個接一個地離席,隻剩下陳雨濃和董力留在KTV裡唱歌。壓力過大的陳雨濃在KTV裡失聲痛哭,覺得大家都不了解他。

在“餐桌風雲”發生後,陳雨濃一個人躲在漆黑的廚房喝水,似乎在思考自己究竟是不是做錯了,又似乎在糾結該不該去向孫丞潇道歉。而孫丞潇因為被氣得沒吃晚飯,下樓來廚房找吃的,剛剛還差點動手的陳雨濃和孫丞潇就這麼毫無預兆地碰面了。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牛在在看到他們兩個人碰面以後,一邊小聲勸告,“别打起來了,求你們。”一邊跑去餐廳向其他成員通風報信,“救命,他們倆在廚房相遇了。”有觀衆說牛在在很可愛,是真心不希望陳雨濃和孫丞潇打起來,但也有觀衆覺得牛在在這麼做是在拱火,本來陳雨濃和孫丞潇就不會在鏡頭前打架。

愛攪局的董力也是觀衆集中火力吐槽的重點對象之一,認為他比陳雨濃更加可惡。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内推提案的時候,其他成員實地調研、畫圖講解,董力和陳雨濃一唱一和,批評其他成員是在内卷;陳雨濃要花2000元搞團建前,是董力先私下向陳雨濃提議請成員吃大餐;“餐桌風雲”發生的時候,也是董力裝作主持公道的樣子,“我這個年紀能接受别人指出我的不好”,内涵孫丞潇年紀小要面子,聽不懂陳雨濃的話。

《島嶼少年》的導演徐朗軍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談到過:相信這13位少年的所想所思、堅持與糾結都是跟當下年輕人同頻的,《島嶼少年》會放手讓少年們去做,保持真實性,少年們改造島嶼的過程就是現實中每天在我們身邊上演的故事。

其實這也正是《島嶼少年》越播越熱的原因,無論吵架還是和解,無論是被觀衆喜歡的孫丞潇還是被觀衆讨厭的董力,“島學”的魅力就是真實。而生活裡的真實一定不全是溫情、積極和正能量,吵吵鬧鬧的名場面也不一定都是所謂的劇本。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綜藝市場發展至今,任何内容、形式和概念都是新壺裝舊酒,但唯有人是不可控的變量,《島嶼少年》做得最對的一件事,或許就是在所有慢綜藝都講究治愈的時候,它“吵”起來了。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
《島嶼少年》:一款更像《五十公裡桃花塢》的《種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