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花語遲
2024-06-22 22:52釋出于山東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關注我找我傾訴哦
讓我來做你暖心的傾聽者,聆聽你内心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事實上:
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她的這位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隻有永遠失去和最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男人之間的嫉妒
與方協文離婚後,黃亦玫帶着女兒方太初離開上海,回到了北京。
而此時,莊國棟再一次從法國回來,追求玫瑰,問對方是否願意接受自己。
可惜的是,玫瑰想要的時候已經過了。
當他說出那句“隻要你願意,我就回北京”的時候,玫瑰就知道,莊國棟再如何僞裝,本質上還是從前的那個莊國棟。
畢竟,男人會為利益而争奪,卻不會為情感付出太多,往往能夠付出的,都是衡量過後可以拿的出的,那些拿不出的,往往需要你細品。
莊國棟是愛玫瑰,但她本質上和玫瑰是一樣的人,都是先更愛自己再去愛旁人。
當初分手,莊國棟有問題,可當她仔細回想這段感情的時候,這才發現,自己其實也存在着問題。
炙熱的愛戀當然好,兩個人傾其所有,把能給對方的愛意和快樂都給對方了。
然而可悲的是,人總是年少意氣,總是想問對方肯不肯為着自己做出犧牲這樣的傻話。
唯有等到失去的時候,人才能徹底冷靜下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莊國棟有自己需要證明的人和事業要進行,而自己的工作和親人,她也無法舍棄,除了自己,就連父母她都沒資格要求他們做出這樣的犧牲,或許當時自己是天之驕子,是以才會在遭遇滑鐵盧後,做出如此激烈的反應。
隻不過是各人都有自己需要在意,難以舍棄的人和事,而人往往是在失去後,才知曉自己想要什麼。
隻是當時已惘然,他們在最好的時間裡愛過,這就夠了,隻是,想要回頭,是不可能的。
深谙人性
而當方協文從女兒的口中得出傅家明這個人存在的時候,更多的則是一如既往的打壓和“補刀”。
“黃亦玫,你可以談戀愛,但是不能找個身體健康的嗎?”
可他這句話,其實也道出了黃亦玫與傅家明這段關系中的深層隐憂。
傅家明的身體狀況,其實一直都是個問題。
而無論是黃振華還是黃家人的看法都難得的一緻:
如果身體不好,隻能陪着玫瑰走前半段卻不能走後半段怎麼辦?
而黃亦玫卻是個既然選擇了愛就會傾其所有的人,又如何不會傷心欲絕?
可感情要是那麼容易細分對錯,成本控制的話,那就不是感情了。
大多數人都是還未曾來得及想過後果,想過明天,便由着自己的心愛上了。
傅家明是在弟弟傅家敏的婚姻上毫無征兆地暈倒的,而在此前,傅家敏有想過要替傅家明坦白,以免日後關系深刻後,走向預定的結局。
但陰差陽錯之下,他們尚未開口,傅家明被預定的結局終究還是提前顯現了。
然而玫瑰不用想這些。因為她擁有這樣的資本和能力,讓家庭來成為自己的後盾。
她隻知道,自己隻需要拼盡全力去愛就好了,她與傅家明有着相似的靈魂,也懂對方的心中究竟想要的是什麼。
浪漫主義是這對戀人的靈魂所在。
從她十年前第一次聽到傅家明的音樂開始,她就知道,那是相似的靈魂在與她對話,而十年後,當傅家明看到她的畫之後,他也清楚平靜的月光海面下究竟藏匿着怎樣的波濤洶湧,是怎樣被暫且壓制的自由與快樂。
海鷗怆鳴,雲卷雲舒,海岸邊的生物随着音樂的流動而慢慢從畫中浮現,萬事萬物都在流動,畫面随着光影和時間的變化而流轉,熱烈昂揚,浪漫自由,是她與他且鐘愛的。
如果說十年前的一切早有注定,那麼如今便是最好的結局。
即便前面困難重重又如何?
及時行樂,是這對戀人最終的選擇。
如果戀人終究會離去,親人終将會逝去,青春也終将不複存在,那倒不如好好抓住當下去愛一場。
而預告中莊國棟那句“活着的人還能追得上嗎”則更是一語道破了人性。
隻能說師太不愧是師太,永遠知道人性的最低處在哪兒,哪裡最戳人。
而電視劇《甄嬛傳》,其實也有一段類似的經典對話。
第三十四集,甄嬛倚梅園複寵後,皇帝再次踏足碎玉軒,但甄嬛卻托詞說在身體未曾痊愈,不宜承寵,皇帝隻好悻悻離去,可後來幾日,甄嬛愈是不見,皇帝愈是想要見她。
而甄嬛曾在其走後,向她的身邊人解釋說:
“漢武帝和李夫人的故事,李夫人因傾國之貌得幸于武帝,而死前武帝想見她最後一面,她卻以紗巾覆面,至死不肯相見,隻因色衰而愛馳,是後宮中所有女子的噩夢,隻有永遠失去和最難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莊國棟與方協文因為永遠失去了玫瑰,是以選擇了一追再追,始終都難以忘卻,而玫瑰對傅家明的愛亦是如此。
因為得到過最好的,是以在失去後,才會在面對旁人眼中最好的選擇和可以“湊合”的時候,可以不屑一顧。
同樣的道理,因為是靈魂伴侶,是以在保持距離的同時,也因為傅家明離開的早,是以才會一直保持這樣的愛,若是時間長了,兩邊但凡有一點想要自我一下的舉動,都會失去曾經的這段美好。
玫瑰深信,在傅家明身上,她已經得到過最好的愛了,而傅家明又剛好滿足了“永遠失去”和“最難得到”這兩個條件。
而這樣深刻入骨永恒的愛戀,又怎麼會容許旁人再染指?
永遠的玫瑰
傅家明去世後,玫瑰消沉了一段時間。
可玫瑰依舊美麗,因為,璀璨的靈魂不會随着時間的流逝而凋謝,反倒是會愈加熠熠生輝。
這一次,玫瑰再一次嘗試了新事物,她學着傅家明之前的習慣,慢慢走失去他的痛苦走出來,繼續向前走。
望着面前帶她開飛機的何西,玫瑰不由得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是那麼的年輕,勇敢,無謂,為愛不顧一切,在拼盡一身傷的同時,卻還是義無反顧。
眼前這個少年炙熱的眼神,她從莊國棟,方協文乃至傅家明的眼中都見過,而曾經的自己,亦是如此。
可惜的是,她已經有過最好的夫妻了,即便每一段戀情和婚姻于她而言,都不過是一段旅程。
歲月流轉,一切都在向前,而玫瑰,依舊璀璨。
親愛的讀者們,你的點贊,在看,評論,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哦。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檢視原圖 33K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 -
《玫瑰的故事》:要不是方協文用一句話提了醒,黃亦玫至死不知,靈魂伴侶傅家明早已用生命為她挖了一個“最深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