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範偉出生于遼甯省沈陽市一個普通勞工家庭。家中有三個孩子,給父母帶來了沉重的生活負擔,範偉和他的姐姐弟弟都沒有受過多少教育。
但是,範偉的父母發現範偉從小就對相聲有着濃厚興趣于是,在他16歲那年,他們付出了很多努力,終于将他送到了沈陽相聲表演藝術家陳連仲的門下。
盡管家境貧寒,範偉對于學習相聲藝術的熱情從未消減。他如同一頭耐力持久的老黃牛,辛勤地日夜跟随陳連仲師徒學習表演技巧,并最終考入沈陽的曲藝團。
自此之後,他牢記父母常常告誡的“窮人家孩子要早當家”的教誨,對出人頭地的理想充滿了渴望。
在曲藝團的日子裡,範偉異常刻苦認真鑽研藝術,創作出了多部優秀的獨幕喜劇作品,并是以獲得了一些小有名氣的新人獎項。
雖然這些獎項在當時算不上高大上,但它們卻讓範偉在圈内小有名氣,為他日後的成功奠定了基礎更重要的是,正是因為在這一階段取得的成績,他結識了改變他一生的人——趙本山。
在這個時期,在沈陽的另一個普通勞工家庭中,一位名叫趙本山的年輕人降生。趙本山的家庭背景平平,他從小就缺乏管教,但在跟随二叔學習表演技巧時,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表演天賦。
在1982年的第一屆農村小戲表演中,他憑借在《摔三弦》中的出色表演一夜成名,他所塑造的盲人角色深入人心,讓他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範偉和趙本山在新秀時期都異常出色,但當時他們并未合作。他們各自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為自己的事業打拼。然而不久後,趙本山遇到了他人生中的貴人——姜昆老師。
姜昆第一次看到趙本山的表演就被他身上純樸的喜劇天賦所折服,并熱心地将他推薦到中央廣播電視台。
僅僅兩年時間,趙本山就像是打了雞血般充滿活力,他連續演出達數千場。憑借這股子頑強不言敗的精神,1989年,趙本山終于取得了重大突破,他登上了遼甯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一夜之間家喻戶曉。
就在這時,範偉和趙本山的人生軌道即将交彙......
在1990年,趙本山打算和知名獨幕喜劇演員高秀敏排演一部新獨幕喜劇《稅緣》。然而,劇本中需要一位男演員來搭檔出演,但趙本山毫無法子。
就在這時,他想起了當年在沈陽結識的範偉,于是主動打電話給他:“是範偉嗎?我是趙本山我這裡有個角色覺得很适合你……”。
範偉接到趙本山的電話,瞬間感到喜出望外,這簡直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他正發愁沒有舞台能一展身手,趙本山的邀約無疑是上天的恩賜。
于是,範偉毫不猶豫地爽快答應了下來。
就這樣,趙本山、高秀敏和範偉首次聯手,開始了拍攝《稅緣》的工作。趙本山在表演中塑造了一個诙諧幽默、純樸質樸的鄉土形象;高秀敏則變成了一個時尚都市、精緻知性的白領;而範偉則扮演了一個憨厚老實、和氣親和的和事佬角色。
三人默契配合,配合得天衣無縫,現場不斷傳來陣陣喝彩聲和掌聲。
在那之後的十幾年裡,趙本山和範偉這對搭檔幾乎每年都會在一些重要的晚會上亮相,他們的獨幕喜劇作品也接連登上了春晚等重要的舞台,為觀衆們帶來了一個又一個難以忘懷的精彩瞬間。
像在《賣拐》這出獨幕喜劇裡,範偉飾演了一個單純、老實本分的農民,卻被趙本山扮演的狡黠鄉紳無情騙去了雙腿;第二年他想學聰明,卻再次中了趙本山的新圈套,被騙得狼狽不堪。
兩人在台上對口相聲,時而你來我往,時而鬥嘴打情罵俏,那些經典的語錄至今流傳甚廣,讓無數觀衆們終生難忘。
範偉在趙本山的獨幕喜劇中,摒棄了之前文雅溫和的形象,轉而塑造了一種樸實無華,典型的人民形象,深得觀衆們的追捧與喜愛。
成功與名利似乎觸手可及,夢想似乎也不再遙不可及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正當趙本山和範偉的合作如火如荼的時候,突然一件事情的發生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軌迹。範偉開始逐漸離開趙本山的身邊,減少了同台演出的機會,這讓外界紛紛猜測——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範偉的離開引發了娛樂圈内的各種猜測,一時間謠言四起。有人說是因為範偉太過想搶戲、太想出風頭,觸怒了帶他出道的趙本山老師。
也有人說是趙本山嫉妒範偉風頭太盛,小家子氣地不願再合作;還有人爆料說是因為配置設定報酬時趙本山太小氣了,才讓範偉無法忍受而選擇離開。
對于後者,内部人士何慶魁爆料了一件讓人驚奇的事情。有一次趙本山、範偉和高秀敏一起做了7場演出,趙本山共拿到了42萬元的酬勞,但隻分給了範偉7000元。
當時在一旁的高秀敏看在眼裡,皺着眉頭勸趙本山多給些,沒想到趙本山竟然理直氣壯地回應:“他是我帶出來的,别在我這談賺錢,要賺錢到别的地方去”。
高秀敏聽了趙本山的話後很是不滿,于是告訴趙本山自己曾給範偉1.5萬元。但沒想到趙本山的反應更加強烈,臉色陰沉,顯然是感受到了嫉妒和憤怒,他立刻就對高秀敏指責道:“你給那麼多,我以後還怎麼給?”。
何慶魁的爆料無疑讓趙本山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雖然他帶出了範偉,但趙本山給他的報酬确實太微薄了,這引發了公衆的強烈不滿和質疑。
然而,其實範偉并非因錢而離開趙本山,根據範偉自己的解釋,他的離開更多的受到妻子楊寶玲的影響。
範偉的妻子日夜不斷的絮叨使他決定離開沈陽前往北京發展。此時,趙本山卻極不願意,他不想失去這個自己一手培養出來的“徒弟”。
在他看來,範偉是“翅膀硬了想要單飛”是以,師徒二人産生了沖突,關系一度陷入了冷淡。
兩人從無話不談變為無話可說,關系從親密無間的合作關系變成了彼此生疏,仿佛陷入了冷戰般的冰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