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巫溪縣通城鎮清泉村駐村工作隊,攜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派駐巫溪鄉村振興工作隊,為大山深處的清泉村村民們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禮物——“愛在清泉 守護健康”暨“義診進鄉村 端午送安康”系列公益義診活動。
(“愛在清泉 守護健康”活動現場)
啟動儀式上,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派駐巫溪駐村工作隊與清泉村村委會簽訂了“醫療服務助力清泉鄉村振興”合作協定,由重醫附一院派駐巫溪縣4位駐村第一書記組成“愛在清泉·重醫附一院醫療服務隊”,定期對該村開展線上線下、公益性醫療知識科普、醫療咨詢服務。特别是面向該村“一老一小一困”等群體,進行“一對一”精細化醫療健康指導。“将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打通基層醫療‘最後一公裡’是我們重醫附一院派駐巫溪駐村工作隊義不容辭的責任。未來,我們還将開展更加形式多樣‘進鄉村、到家門’醫療服務”。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派駐巫溪駐村工作隊隊長、巫溪上磺鎮嚴家村第一書記全鳳英說到。
(全鳳英、王丹為村民講解海姆立克急救法)
據悉為了義診活動順利開展,重醫附一院第一書記們提前一周就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工作,利用駐村之餘反複溝通,針對清泉村留守老人多、慢病人口多等實際情況,集體讨論,制定了詳細的義診計劃,并自費驅車,很早就趕到了活動現場。“我們深知大山裡的老百姓看病不容易,尤其是留守老人和患病人群。能夠運用自己的醫學專業知識為老百姓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我深感榮幸!”作為醫療隊成員之一,重醫附一醫院派駐巫溪縣田壩鎮白草村第一書記徐勝生說到。
(徐勝生正在為村民提供影像診斷咨詢)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前來就診村民絡繹不絕。“普通急救技術不是醫護人員的專屬,人人都應該掌握,尤其是偏遠山區的老百姓。”重醫附一醫院派駐巫溪縣天星鄉灣潭村第一書記王丹一邊忙碌着,一邊給老百姓示範如何包紮傷口。醫療隊現場還開展了心肺複蘇、海姆立克法急救,肺結節良惡性鑒别等健康醫療知識講座,并對村民進行了緊急救助技能教育訓練。4名隊員分别發揮專業優勢,從卒中康複護理、泌尿結石防治、放射影像診斷、生化檢驗等多個方面進行講解,并設計了村民互動、有獎問答等環節,現場歡聲笑語、掌聲雷動。“這些大城市來的醫生真好,不僅技術好,還耐心得很,給我們講解了這麼多健康知識,真是幫了我們大忙了!”參加講座的劉華修老人開心的說。
醫療隊還開展了一對一醫療義診服務,詳盡采集了村民身體狀況、過往疾病史、家族遺傳病史等重要資訊,并對其身體情況作出專業診斷,提出診療意見,進行風險提醒。還進行了測量血壓、聽診心率、檢測血糖等基礎醫療體檢服務。“黃醫生,你還來不來?真希望你們以後能多來幾次”。老人楊坤樹對着重醫附一醫院派駐巫溪縣田壩鎮田壩村第一書記黃韶光不舍的說。
(黃紹光正在耐心回答村民問題)
活動最後,醫療隊還前往了村裡癱瘓在床的監測戶楊恒友家進行專業的康複訓練指導和疾病護理知識指導。“感謝重醫附一院的各位專家專門到我們屋裡來給我老公看病,感謝‘愛在清泉’駐村工作隊和鎮裡、村裡上司的關心,更感謝黨的好政策一直扶持我們”。楊恒友老婆田其燈一邊抹着眼淚,一邊感激的說道。
(義診結束後村民集體點贊合影)
作為活動的發起人,重慶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處長、駐巫溪縣通城鎮清泉村第一書記陳星月介紹,“愛在清泉”是市政府研究室打造的基層黨建品牌,圍繞“一老一小一困”,把資源向鄉村振興一線下沉,積極拓展“黨建+産業+民生+社會+公益”營運模式。近一年來,“愛在清泉”基層黨建品牌已成為巫溪的“愛心名片”,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事業機關、社會團體的幫扶力量加入,先後協調上百萬資金用于改善村路村道、改建村黨群服務中心,扶持青脆李等支柱農産業發展,以務實舉措辦成了一件件看得見、摸得着的暖心事、貼心事和舒心事。
“鄉村振興是幹出來的。”陳星月表示,在重慶市政府研究室、市政府辦公廳幫扶集團駐巫溪縣通城鎮鄉村振興工作隊、通城鎮鎮黨委的關懷指導下,她将聯合村支兩委,以黨建為引領,繼續圍繞村道路基礎設施、醫療衛生保障、教育資源供給等民生關切,繼續深耕“愛在清泉”品牌,在促進鄉村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中邁出铿锵有力、行穩緻遠的步伐,共赴鄉村振興之路。
責編:李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