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導讀
原标題:牌照登出、機構更名!一行業迎來大“洗牌”!
作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後出台的金融領域首部行政法規,《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5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中國銀行保險報》注意到,《條例》落地一個月以來,非銀行支付機構消息不斷,支付行業正處于加速調整“進行時”。
31家支付機構集中獲批更名
5月31日,人民銀行官網披露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重大事項變更許可資訊公示》中新增32條變更許可資訊。其中,上海商旅通商務服務有限公司等31家支付機構獲批更名,相關更名機構均在公司名稱中加上“支付”字樣。素喜智研首席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采訪時表示,支付機構密集更名主要是為了響應監管精神。按照《條例》第六條規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名稱中應當标明“支付”字樣。“更名後的支付機構在工商主體名稱方面提升辨識度的同時,增強了合規性。”除31家支付機構獲批更名外,人民銀行同日釋出批複公告,同意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合并後,平安付電子支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增至11.6958億元、《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類型增加預付卡發行與受理(全國),平安付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終止支付業務并登出《支付業務許可證》。在業内人士看來,平安旗下支付牌照将由兩張合并為一張也與監管要求密切相關。按照《條例》,非銀行支付機構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應當遵守非銀行支付機構股權管理規定;同一股東不得直接或者間接持有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10%以上股權或者表決權;同一實際控制人不得控制兩個及以上同一業務類型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仍需加強合規建設
實際上,在新規指引下,同一家公司旗下多張支付牌照的出售、兼并和登出已有先例,持續“瘦身”的銀聯商務即是一例。而不論是密集更名還是登出牌照,背後指向的都是支付機構的合規化調整。5月31日,人民銀行公布的行政處罰公示資訊表顯示,浙江航天電子資訊産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航天電子”)因8項違法行為,被人民銀行予以警告,沒收違法所得1596.31萬元,罰款2825.31萬元,合計罰沒金額達到4421.62萬元。此外,相關責任人也受到處罰。博通咨詢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對《中國銀行保險報》表示,從公告來看,浙江航天電子的違規問題很“全面”,都是人民銀行三令五申、最常見的違規情形,其中“與身份不明的客戶進行交易或為客戶開立匿名賬戶、假名賬戶”這一行為往往容易引發高額罰單。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資料顯示,浙江航天電子是跨境支付巨頭PingPong(杭州乒乓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為51%。“這次處罰,也是給PingPong這類為了跨境持牌而收購國内支付牌照的公司的一個提醒,收購過後也要遵守國内的合規要求,要注意對原有國内業務的良性經營。”王蓬博說。展望後續,在業内人士看來,支付行業處于劇烈洗牌期,非銀行支付機構的合規建設仍在路上。蘇筱芮建議,存量非銀行支付機構在支付新規下,首先需要健全及完善支付相關的内控制度,将具體的支付業務責任落實到人;其次需要對标支付新規并梳理近年來的罰單情況,深入合規短闆區域及時查漏補缺;此外,也需要回歸支付本源業務,在打造優質綜合服務、增強科技創新能力等方面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水準。
本文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實習記者:英草卓瑪
微信編輯:關喬
《風險預警·金融版》簡介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命脈,金融穩則經濟穩。金融安全事關國家、區域企業發展大局,需要對金融風險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增強風險防範意識,科學應對,防範于未然。由中國金融資訊中心出品的《風險預警·金融版》在政府權威部門指導下,依托先進的大資料輿情監測系統和專業的分析師團隊,對金融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别的風險輿情進行總結梳理和分析研判,為金融監管部門、要素市場、金融機構、上市公司、行業協會、各類企業、高等院校、研究機構等提供權威、專業、實用、及時、有效的金融風險輿情監測、研判、預警與應對建議。1.8萬/年,每周一期,每周五釋出。
最新報告:
【2024年5月第5期】總第128期:基金經理變動潮,喜或憂?
【2024年5月第4期】總第127期:“大招”來了,銀保“陣痛”
【2024年5月第3期】總第126期:券商一季報“開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