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我們現在的教育觀念來說,女孩應該被富養,廣義上說就是給予孩子更多經濟、文化、情感上的支援,讓她們變得自信、獨立且優雅。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女性可能并不完全是這樣富養出來的。
比如,我們熟知的前央視主持人董卿,集清雅、古典、溫柔于一身,看似就是一位被富養長大的女孩,然而事實恰恰相反,董卿是被父親“負養”長大的。
董卿在接受采訪時曾經說過,“我的父親對我,真的特别、特别、特别嚴苛。”
這位特别的父親從董卿7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嚴苛的管教,剛剛上學的董卿愛看連環畫,被父親知道後,給董卿布置了任務,希望她在看連環畫的時候,把上面的四字成語都摘錄下來,但是董卿并不能完全了解什麼是成語,有一次把“回維也納”摘錄了下來,被父親好一頓批評。
父親工作比較忙碌,大部分對董卿的指點都是在飯桌上,是以小時候的董卿很畏懼和父親一起吃飯,因為每次吃飯都是小小她的“批鬥大會”,甚至一邊吃飯一邊哭,是以小時候的董卿最喜歡父親出差的日子,可以獲得短暫的自由和快樂。
随着董卿年齡的增加,父親給她定制的任務也越來越多,比如背誦古詩詞,董卿能在《中國詩詞大會》上被媒體稱贊“腹有詩書氣自華”,并不是董卿天賦使然,而是童年時代涓涓細流的滋養,随着時間的推移,成就一片富饒的海洋。
除了在學業上的嚴苛,在生活上,父親也刻意鍛煉她獨立勤勞,在董卿個頭還沒有洗碗池高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洗碗、拖地做家務了。到了中學的暑假,更是被父親推出去做了免費的勞動力。
暑假剛剛開始,父親就通過開飯店的朋友要到了一份免費清潔工的工作,老闆實在不好意思招免費勞動力,就給了一天一塊錢的工資。董卿開始了打工生涯,給打掃飯店客房,小小的她連席夢思都推不動,一天卻要打掃10個房間,工作一天下來隻勉強打掃了2個房間,晚上父親接她下班,問她累不累,董卿一下子哭了出來,父親卻說,再堅持一下。
董卿不服輸的勁可能就是從那時開始萌芽的,一直到暑假結束,都沒有再退縮,完美的完成了60天的打掃任務,拿到了終生難忘的60塊錢工資。
我們現在很多家長都會注重孩子的身體素質,給孩子報體能課,董卿的父親在很早的時候就關注到了這一點,董卿國小的時候,就被父親要求早上要去隔壁國中的操場跑一千米,哪怕是寒冷的冬天,嘴裡哈着白氣,仍舊要去跑步。
很多個清晨,學生們都出來做早操了,董卿還在跑步,被人用奇怪的眼光打量着,董卿非常難受,有一次她掐準時間,躲在樓道裡,裝出一副剛剛跑完的樣子回家,幾次之後被父親發現,那天不僅餓着肚子上學還被父親狠狠揍了一頓。
當成為萬衆矚目的主持人後,董卿回憶到,不确定自己會不會用這樣的方式教育小孩,但是十分認可父親的教育方式,是父親無私的愛成就了她,隻有經曆苦難的成長,不斷磨練的智慧,才是一生中最好的禮物,雖然父親并沒有給禮物系上蝴蝶結,但是另類的“負養”成就了不一樣的董卿。
“負養”讓董卿成為披甲上陣、為自我戰鬥的冒險家,成為現實的行動派,值得被更多人尊重和珍愛。
這樣的“負養”可能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富養”。并不追求物質上的有求必應,更在意精神上的磨砺與鍛造,是賦予兒女掌控命運的能力。因為隻有精神的财富,才是永不貶值的無價珍寶,也是一個父親所能給兒女的最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