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扣非連虧17年,A股“不死鳥”,終于退市!

扣非連虧17年,A股“不死鳥”,終于退市!

侃見财經

2024-05-27 09:34釋出于廣東财經領域創作者

随着監管力度的加強,一些曾經的“不死鳥”再也不能複制往日的輝煌了。

5月21日晚,*ST商城公告稱,收到上交所出具的自律監管決定書《關于終止沈陽商業城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決定》,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根據公告顯示,公司因2022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為負值且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且2022年度經審計的期末淨資産為負值,*ST商城股票自2023年3月31日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此前,*ST商城披露了2023年财報,公司未能扭轉業績。根據财報顯示,公司2023年淨利潤繼續虧損3.41億元,且營收僅為1.01億元,且其财報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觸發了上市規則中的終止上市情形。

因而,*ST商城無可避免走向了退市的結局。

扣非連虧17年,A股“不死鳥”,終于退市!

實際上,這家公司走到今天這一步,并不意外。

根據資料顯示,沈陽商業城成立于1991年,1997年9月組建沈陽商業城集團,同年被國家國内貿易部定為“全國商業零售業大一型企業”。1999年集團聯合五家企業,經過股份制改造,組建了沈陽商業城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年底,商業城登陸滬市主機闆市場。但值得注意的是,這家公司自從上市,業績就一直比較拉垮。

根據财報統計顯示,自2006年開始,該公司就一直徘徊在虧損、盈利的平衡線。其中扣非淨利潤連續17年為負,此前其多次被披星戴帽,為了防止被退市,期間多次靠變賣資産保殼,一直在A股苟延殘喘。

當然,對于商業城而言,作為商超領域的上市公司,其并非抓住發展的機會。早在2015年前後,在網際網路企業的加持下,傳統零售企業開始向“即時零售”轉向,線上業務也為傳統商超進行了新的賦能。

不過,對于商業城而言,其并非抓住翻身的機會,導緻了機會一失再失,由于其轉型不果斷,錯過了最佳時機,公司無可避免的滑向了“懸崖”邊緣,而造成今天退市的局面,其實也早就是注定好了的。

通過梳理我們發現,實際上商業城為了保殼近幾年一直是動作頻頻。

早在2021年1月,*ST商城實控人變更為王強,當時公司主要資産為鐵西百貨店和商業城店兩家門店,營業收入主要為門店的商品銷售收入及商戶租金收入。

而王強成為商業城的實控人之後,其承諾剝離虧損資産以及利用自身在半導體産業領域的資源将優質資産注入上市公司,最終該承諾并未兌現。

2023年3月,該公司再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司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不僅如此,公司還陷入了多起訴訟糾紛。

多次的重組,本來能為公司帶來一線生機。但公司也沒能抓住這個機會。根據資料顯示,2023年4月7日,債權人申請對*ST商城進行破産重整,12月12日,重整計劃獲法院裁定準許。

進入預重整程式後,*ST商城的股價一路走高,該公司股價于今年1月份達到了14.5元/股的高位。

但問題就出在了2023年的财報上,1月30日晚,該公司披露了2023年業績預告,在業績預告中,公司提及自營黃金和家電銷售存在大額異常收入,該項資料,引發了監管的關注。此後審計機構對公司的業績提出了質疑,并且拟對公司出具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3月中旬,*ST商城緊急更換審計機構,但遭到了上交所的問詢,最終新的審計機構也給出了非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于是公司開始進入漫漫的下跌之路,不到半年時間,公司股價從14.5元/股的高價斷崖式下跌至1.99元/股,跌幅超過了85%,公司市值也僅剩下了8.53億。

侃見财經認為,*ST商城之是以走到退市這一步,是其本身盈利能力較差導緻的,核心問題還是出在自己身上,未來在退市新規喜愛,此類的上市公司“保殼”将更加困難。是以,投資者也要仔細甄别,切勿盲目投資。

檢視原圖 776K

  • 扣非連虧17年,A股“不死鳥”,終于退市!

取材網絡,謹慎甄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