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政策到行動 多元度控制體重

作者:健康報

從全球各國情況來看,肥胖防控都是一項長期且複雜的工作。如何能讓國家制定的肥胖防控政策高效執行?如何能為公衆設計出最适合的個體化體重控制方案?近日,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共同主辦的“第十屆中國肥胖預防控制科學大會”在北京市舉行。來自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體育系統相關機構、醫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業的400多名專業人員,圍繞大會主題“肥胖預防控制:從政策到行動”,多元度建言獻策。

肥胖防控應從兒童抓起

在全球範圍内,兒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都呈快速增長趨勢。肥胖是2型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以及多種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膳食營養和身體活動是與肥胖密切相關的可幹預行為因素,環境是影響個體行為和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

“兒童青少年時期是養成良好健康行為的關鍵階段,肥胖防控應從兒童抓起,需要政府、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行動。”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指出。

“美國肥胖率在過去幾十年中顯著上升,現在有些州的肥胖人口占比超過30%。”美國馬薩諸塞大學凱瑟琳·塔克教授表示,肥胖防控工作需要在國家層面上實施更多政策,系統性地應對這一公共衛生挑戰。例如,限制不健康食品的供應;對虛假健康宣傳加大執法力度;學校應提供更健康的餐食,鼓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同時,強調個人責任,倡導合理膳食、适量運動和積極的生活方式。

“飲食習慣的改變和過度加工食品的增加,是導緻肥胖的主要原因。過去30年中,肥胖的負擔超過了體重不足的負擔。”世界衛生組織營養與食品安全司司長弗朗切斯科·布蘭卡博士分享了《柳葉刀》釋出的資料:全球有超過8.7億成年人患有肥胖,其中5億人為男性,3.7億人為女性;學齡兒童的肥胖人數達到1.6億。

“兒童肥胖問題日益嚴重,需要重視早期營養,特别要發揮母乳喂養對預防肥胖的作用。”弗朗切斯科·布蘭卡介紹,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一系列體重控制政策建議,如規範面向兒童的食品和飲料營銷活動;使用簡明易懂的營養标簽,幫助消費者做出更健康的食物選擇等。

“超重和肥胖已經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超重和肥胖是多種慢性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如果能有效地控制超重和肥胖,就能大幅減少癌症、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生。考慮到超重和肥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防控超重和肥胖需要多學科、多部門、多層次乃至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君石生命科學研究院陳君石指出。

積極制訂“減重”政策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肥胖防控,《“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等檔案均将肥胖防控作為重要内容。2020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多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實施方案》,強化政府、部門、社會、個人四方責任,推進家庭、學校、社會、醫療衛生機構密切協作,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司長郭燕紅介紹了目前大陸在肥胖防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動态監測人群超重肥胖與慢性病流行趨勢,為政策制定提供支援;通過慢性病防治主題日、宣傳周等活動,加強科普宣傳,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準;推廣合理膳食和适量運動,大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

郭燕紅介紹,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相關部門共同開展體重管理活動,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進一步提升公衆對肥胖防控的科學意識。活動内容主要包括加強科學普及、全社會參與、專業指導、多部門活動、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管理、監測評估和科學研究7個方面,旨在加強健康體重支援環境建設,使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形成全民參與、人人受益的局面。

“最合算措施”政策是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一種公共衛生幹預措施,旨在在群體層面預防和控制慢性病。該政策強調的是成本效益高、可行性強的幹預措施,以實作最大的健康效益。沈洪兵介紹,“最合算措施”的相關政策已被納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中,并融入“健康中國2030”行動計劃,如促進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肥胖及相關慢性病等。

“全民健身已成為國家戰略。”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所長曹景偉教授介紹,“從1993年提出全民健身計劃,到2009年設立全民健身日、釋出《全民健身條例》,再到修訂《體育法》,大陸建構了更高水準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下一步,将進一步普及公共體育設施、聚焦青少年肥胖問題,滿足新時代人民的健康需求。”

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馬丁·泰勒在會議緻辭中肯定了中國政府為推動中國肥胖防控事業作出的努力和貢獻。他表示,肥胖不僅是一種健康問題和健康負擔,也是一種經濟問題和經濟負擔,每年全球肥胖導緻的損失達到9900億美元。在2022年世界衛生大會上,世界衛生組織成員國制定了新的政策來遏制肥胖流行。“我們希望在2030年之前各成員國能夠持續開展相關行動,我也很高興地看到這些行動在中國有很大的進展。”馬丁·泰勒說。

精準施策 多元度發力

“通過科學證據支援的政策和行動能更有效地應對肥胖問題。要根據個人情況制訂解決方案,做到精準施策,才會更有效。”大會執行主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營養學首席專家趙文華研究員表示,加強全人群全生命周期體重管理,要認識到不同個體在遺傳、代謝、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并在防控政策中考慮到這些差異,為個人提供必要的支援,包括營養指導、運動建議和心理支援等。

“肥胖防控政策需要更多的科學證據支援,評估它們對人群健康的影響,這樣有利于更好地将這些證據本地化、使政策具有實施性。”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邵瑞太教授表示,“要確定這些政策能夠轉化為具體措施。”

“生活方式幹預非常重要。”中日友好醫院内分泌首席專家李光偉教授表示,“曆時40年的大慶糖尿病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幹預在預防糖尿病方面非常有效,且可以持續很長時間,效果不亞于藥物幹預。”

“大陸高度重視提升公衆健康素養水準,目标是促進個人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飲食和定期運動。”中國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李英華教授表示,随着系列項目工作的推進,健康生活方式将在更大範圍内普及。

肥胖防控需要政府、醫療衛生機構、教育機構和社群等多方面的合作。“天津市的經驗表明,政府主導下的多部門合作可以有效降低以心肌梗死為代表的慢性疾病患者的死亡率。”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江國虹教授建議,做好頂層設計,對政策制定者進行标準化教育訓練。

中國社群衛生協會會長陳博文表示,社群在肥胖防控中應發揮更大作用,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和幹預。需要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清晰的指導和工具,以便更有效地管理肥胖。

從政策到行動 多元度控制體重

文:健康報記者 王潇雨

編輯: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稽核:秦明睿 徐秉楠

從政策到行動 多元度控制體重
從政策到行動 多元度控制體重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通路yuanben.io查詢【SPOR54N0】擷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