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鄉土散文:小院記憶

作者:億聰起名鄉土文學社
鄉土散文:小院記憶

文:丁建忠

  家鄉的白河,從南陽蜿蜒而來,如一條玉帶環繞新野大地,潺潺的、翻騰着喜悅的浪花向南緩緩的流淌着,她像一位少女張開美麗的胸懷擁抱着生我養我的小村莊。

我的家鄉就在白河邊,這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多少個日子,她令我魂牽夢纏,多少個夜晚她令我思緒萬千……

我的家鄉離縣城大約有3公裡,白河在這裡形成了一個大彎,就像一條淡綠色飄動的綢帶,柔美秀麗,清澈,碧綠,恬靜。

  北邊大堤,映入眼前的是一個不大的村莊。一座座低矮的農家房舍掩映于樹木之中。我家的房子座落在村中間,紅瓦頂,土坯牆,一個農家小院。這就是我成長的樂園,它像一首歌唱出了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它像一首詩牽着我的手從夢幻走向現實。

小院的圍牆爬滿了綠色的藤蔓,仿佛給小院穿上了一件生機盎然的外衣。門口有一棵粗壯的老枊樹,每到夏天,就會撐起一片濃密的綠蔭。

小時候,我常常在小院裡玩耍。春天,我會在院子裡種下各種花籽,然後滿心期待地看着它們發芽、開花;夏天的夜晚,我會躺在院子裡的涼席上,數着天上的星星,聽着奶奶講那過去的故事;秋天,我和小夥伴們在院子裡撿落葉,把它們拼成各種有趣的形狀;冬天,小院被白雪覆寫,我會在院子裡堆雪人,打雪仗,盡管小手凍得通紅,卻依然快樂無比。

小院裡還有兩個小小的雞窩,裡面養着幾隻活潑的母雞。我每天都會去給它們喂食,看着它們歡快地啄食,心裡别提有多高興了。因為雞蛋可以用來換油和鹽,院子的一角還有一個陳舊的木桌和幾個凳子,那是我家吃飯的地方。

  我的父母養育三子二女,我有三個哥哥,一個姐姐。生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孩子們經常是饑一頓飽一餐,缺衣少食是常有的事。為了擺脫貧窮,年少的大哥在15歲那年便放棄了學業,投筆從戎,參加了當時解放新野的劉鄧大軍,從此跟随部隊南征北戰,卻杳無音訊。

雖然解放了,但家裡經濟條件并不好,已成年的二哥目睹了家庭的艱難,于是,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立即奔赴到抗美援朝戰場,走上了大哥之路。隻有三哥留在家裡照顧着一家老小。

鬥轉星移,春去秋來。可是小院就是收不到兩位哥哥在外的消息,年邁的父母急白了頭發,在煎熬之中度日。

光陰荏苒,花開花落間,早年參加劉鄧大軍的大哥終于有了消息,他曾經參加過無數戰役,在一個戰役中他的大腦受到了彈片的穿擊,失去了記憶,對家鄉沒有了印象。後來通過治療,慢慢恢複了記憶。于是,他給父母寫了一封信。當父母收到信的那天,喜鵲登枝,在門前大樹上叫個不停,陽光普照大地,白河水唱着歡騰的歌,小院的花朵争奇鬥豔,仿佛向人們訴說着驚喜,小院沉浸在幸福之中。

就在大哥同家裡聯系上後,一直杳無音訊的二哥也有了消息,雖然負傷了,他從北韓戰場上回來了。全家人收到兩封信高興的相擁而泣,小院上空彌漫着悲和喜。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二哥終于回來了,并帶回了一位東北漂亮的媳婦。媽媽老淚縱橫,倚在小院門前泣不成聲,二哥拉着媽媽的手也哭成了淚人。

二哥說:“我在北韓戰場上參加了上甘嶺戰役,多次打退美王牌軍的進攻,守住了陣地。但是受傷了,失取了一支胳膊,昏死在陣地上。後來被搶救下來,保住了一條命。因為當時無法寫信是以就沒有聯系......”

二哥說完跪在父母面前認錯。母親哭着,手捧着二哥的空袖子,狠狠地錘着這個“不孝之子”……

因二哥是軍隊轉業幹部,被安排在省城工作,小院走出了一位國家幹部,大家羨慕不已。特别使大家高興地是,小院多了一位年輕漂亮、賢慧善良的東北美女。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改革的春風吹過大地,短短幾年間,白河邊一幢幢的樓房拔地而起,小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更使我們欣慰地是,三哥的兩個孩子也是很争氣,一個考上了南陽師範,一個考上了鄭州大學,家裡走出了兩位大學生,小院一片歡騰。

時光如流水一般在不知不覺中從我眼前悄然溜過。我後來大學畢業,也安排在縣城工作。小院漸漸地遠離了我,但每到星期天,我就會踏上回家的路程,走進家門,親近小院。

春天我會替代父親圍籬笆,翻新土,打畦埂,埋種子。夏天,我會學着母親的樣子淌着露水給秧苗施肥澆水,清除畦裡的棵棵雜草。秋天,我會爬上那高高的棚架将父母用汗水育出的瓜果一一摘下,碼齊放好。冬天,我冒着刺骨的寒風,踩着堅硬的冰渣到河邊打柴,将成垛的木柴堆放在小院中,讓父母在寒冷的冬天生火取暖。普普通通的一座農家小院不僅種下了父母的辛勞,也締結着我濃濃的情思。

  現在,父母仍在老屋居住,經營着承包的土地,反複錘煉着小院的理想和幸福。回望小院春秋,一次次的“風雲際會”曆曆在目;一回回的長籲短歎韻茹心田;一份份的春種秋收碩果溢滿眼簾;一頓頓的粗茶淡飯幸福其間。

故鄉的小院啊,你留下了遊子心中最美好的記憶,留下了我一個厚重的家史,留下了無可替代的溫暖童年,更留下了我對故鄉永不褪色的眷念之情!

如今,每當我想起那個小院,心中就會湧起一股濃濃的思念之情。那不僅僅是一個小院,更是我童年的寄托,是我心中永遠的家。無論我走到哪裡,無論經曆多少風雨,那個小院都會一直在我的記憶中,給予我溫暖和力量!

  【作者簡介】丁建忠,蘭州空軍部隊轉業軍官。為中華書法家協會會員、南陽市作家協會會員,新野電視台記者,先後在新華社、人民日報、科技日報、農民日報、河南日報、農耕雜志、奔流雜志、河南散文學會、散文網等平台發表文章千餘篇。愛好文學、攝影、書法、運動等。

  【投稿說明】歡迎文友原創作品投稿,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本号收錄鄉土、鄉情、鄉愁類稿件。随稿請附作者名,帶圖檔最好。鄉土文學公衆号已開通,歡迎您搜尋微信公衆号:xiangchouwenxue,關注我們。本文圖檔來源于網絡,若侵權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