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作者:簡單心理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相信我,作為雙胞胎,你學會的第一項基本技能就是「計較偏心」。

比如誰分到的那塊蛋糕上巧克力豆比較多,雖然我們并沒有誰在挨餓。

你懂我意思:在旁人難以想象的強度中度過「比來比去」的童年,間歇懷疑人生僅僅是一場控制了基因變量的對照實驗。

後來我讀資料發現,雖然家長可能不大願意承認,但偏袒行為是廣泛存在的。

首個在亞洲進行的「父母差别對待(parental differential treatment)」研究表明,偏心發生在高達 65% 的家庭中(Catalin 等,2020)。

當父母持續差別對待其中一個孩子的時候,可能對孩子的心理幸福感有害(Boyle 等,2004),不管對于得寵還是失寵的孩子來說,都是如此。

這是簡單心理「養育孩子就是養育自己」系列第 ⑥ 篇:得寵和失寵的心理代價

01

被冷落的孩子

韓劇《請回答 1988》第一集就成功讓無數人暴哭,就是因為深入刻畫了「不被偏愛的委屈」。

女孩「德善」成長在一個多兄妹家庭。

她的生日和姐姐沒差幾天,爸媽總在姐姐生日這天,「拔掉蛋糕上的三根蠟燭,順帶把她的一起過了」,似乎德善不那麼重要。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請回答 1988》

又因為姐姐在備戰重要考試,弟弟比她小,是以家人一起吃炸整雞外賣時,「爸爸總要德善把兩隻雞腿讓給姐姐和弟弟」。

在刺眼的燭光下,德善委屈爆棚:為什麼隻給姐姐過生日,隻給弟弟買「世界杯」冰激淩?而且,我也想吃雞腿啊!

媽媽找補:那給你買豆子吃啊,你不是喜歡豆子嗎?

德善:不要了,我不吃也可以。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德善

對德善而言,這哪裡是豆子和雞腿的問題,分明是「爸媽心裡更喜歡誰」的送命題。

研究顯示,被冷落的孩子:

▨ 可能在成長過程中有長期的低自尊,認為自己「次等重要」;

▨ 缺乏安全感,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 發展出強烈的防禦機制,保護自己不會「因為沒被重要的人選擇」而失望;

▨ 可能會導緻一種非常獨立的人生觀,認為自己不需要父母(或任何親密關系);

▨ 對人際關系的信任度較低(Rauer 等,2007)。

但是,這些孩子正因為「不被重視」,反而有一些技能得到了成長:

▨ 在兒童時期,他們更能發展出更多自我照顧的技能(而不是照顧他人);

▨ 更能在外部世界中注意到「哪些行為不可接受」的線索,幫助快速适應陌生環境;

▨ 更有空間發展個性化,創造和實作自己的目标和夢想。

02

被偏愛的孩子

那麼,被偏袒的那個孩子,就一定有恃無恐嗎?

2019 年的金馬獎電影《陽光普照》則說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陽光普照》

平凡的四口之家,有兩個兒子。小兒子阿和(圖中最左)不學無術,因為砍人進了少年輔育院。

父親阿文不承認自己有這樣的孩子。别人問起「你有幾個小孩」?父親從來隻答:一個。

那是大兒子阿豪。

他聰明負責,為人友善,成績優異。父親把所有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對周圍人說他會去念醫學院。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阿豪

但就是這樣的阿豪,在某個寂靜的晚上,洗澡、整理房間,向窗外縱身一躍。

自殺前,阿豪給補習班的同學發了一條短信:

「前幾天我們去了動物園。那天太陽很大,曬得所有動物都受不了,它們都設法找一個陰影躲起來。我也好希望跟這些動物一樣,有陰影可以躲起來。但是我環顧四周,不隻是這些動物有陰影可以躲,包括你,我弟,甚至是司馬光,都可以找到一個有陰影的角落。可是我沒有,沒有水缸,沒有暗處,隻有陽光,24 小時從不間斷,明亮溫暖,陽光普照。」

現在,阿文真的隻有一個兒子了。

它用一種極端方式呈現了成為寵兒的代價:時刻處于聚光燈中心,背負「理想角色」的期待。

雖然受寵愛的孩子常常會發展出一種獨特感,但「被偏心」也有其黑暗面。它可能導緻:

▨ 孩子承受維持受寵地位的巨大壓力,并害怕失去這種地位;

▨ 強化手足間鬥争,因為被寵愛意味着被其他孩子排斥。也可能「因為自己被優待」而對兄弟姐妹産生負罪感;

▨ 傾向于操控更有權勢的那個父母;

▨ 害怕了解自己。因為他們常常會對自己和他人隐瞞父母曾經不喜歡自己的部分;

▨ 缺乏建立自己身份所需的經驗。當他們因為「填補父母生活和心理上的空白」而被選中時,寵兒的身份常與父母的身份相融;

▨ 意識不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在被偏袒的環境下,他們總是覺得自己「有權得到」想要的東西。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被偏愛的好處,可能更顯而易見:

▨ 被偏愛的孩子具備強大的自我效能感,擅長實作目标,這種能力常常驅使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取得不錯的地位;

▨ 他們自信、堅決而頑強,總是相信自己值得「我想要的東西」;

▨ 可能擅長社交。他們熟練掌握讨好(ingratiation)的技巧,知道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因為他們自小在與父母的相處中掌握了這門藝術;

▨ 可能是樂觀的。他們不容易會被挑戰吓倒,而是被成就感驅使着走向成功。

總之,在父母的偏袒下,被寵和失寵都有其心理代價。

受寵孩子(浮誇和内疚)和失寵孩子的内在動力(嫉妒、競争、内疚、自卑和代償性浮誇),都可能表現為病理症狀(Yahav,2007)。

在一項調查中,社會學教授 Jill Suite 甚至發現「受寵的孩子成年後表現出更多的抑郁症狀」,這可能是因為兄弟姐妹關系緊張,或是對父母護理、情感責任增加導緻的。

03

問題來了:為什麼父母會偏心?

1. 偏心可能是一種真實情感的表達,反映了深深植根于父母内心的偏好

臨床心理學家 Ellen Weber Libby 認為,「父母的偏心,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的操縱——都可能用來從這些孩子身上引出他們想要的行為」。

這些行為不一定是物質方面的,也可能是「情感回報」。

正如一個叫「蘇珊」的媽媽這樣描述自己為何偏心:

我對大兒子比較特别些。因為我生他的時候,我媽媽非常驕傲,這是「她這輩子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表揚我」。每當我看到這個孩子,我都會想起媽媽對我的肯定。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Ellen Weber Libby

偏心部分源自父母的過往經曆。比如:

▨ 某個孩子與父母有相似的愛好,讓他們想起喜歡的祖父母;

▨ 某個孩子身上的特征喚醒了他們的創傷經曆。這時,孩子可能扮演了某種「鏡子」的角色,暴露出父母對這種特征的憤怒、回避和不接納。

2. 偏心,與父母「情感成熟度」有關

臨床心理學博士 Lindsay C. Gibson 認為,如果偏心過于明顯和病态,它并不是關系親近的标志,而是「糾纏」的标志。這很可能是因為受到偏袒的那個兄弟姐妹和你父母的心理成熟度相近(Bowen,1978)。

當父母情感不成熟時,與人相處往往是基于「角色」,而非基于「每個人的獨特性」。比如,你獨立懂事,「像個小大人」,父母會覺得你沒有需求,也就不用扮演父母的角色了。

但這并不是因為你「不值得被愛」,而可能是因為你沒有表現出足夠的依賴性來觸動父母的糾纏本能。

3. 哪個孩子容易被偏心,跟「出生順序」也有關

許多有關差别對待的研究顯示,家庭規模、出生順序和性别與偏心有關。比如:

▨ 父母對第一個孩子的期望值高于第二個孩子。更容易偏愛最小的孩子,忽視中間的孩子;

▨ 在重男輕女文化中,兒子往往受寵;但當女兒被視為情感價值的主要供給來源時,母親往往更喜歡女兒;

▨ 相對一般家庭,單親家庭和大家族更容易發生偏袒(Jenkins 等,2003)。

以及,偏心也可能随時間發生變化。父母可能更喜歡處于特定階段的孩子,比如嬰兒或青少年。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4. 「偏心」不一定是真的,而是「被感覺到的」

最壞的結果,大概就是家裡的每個孩子「都覺得爸媽偏心」。

實際上,被「感覺到的偏心」,跟孩子本身的個性(神經質、随和性、開放性)也有關系(Vander 等,1996)。

比如,神經質更強的人,對偏心更敏感;自尊心較低的孩子,更經常與兄弟姐妹比較;自我價值感低的孩子,更易受到影響,因為個人傾向于用與他們既有信念相一緻的方式處理情感資訊(Rusting,1998)。

這導緻他們更容易用「偏心行為」來推斷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并可能将這些評價内化,進而導緻更多的焦慮、抑郁症狀和問題行為,比如吸煙、酗酒、逃學(Loeser 等,2016)。

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偏心」是一個觸發器,可能放大或延續既有的焦慮或抑郁情緒,影響心理幸福感。

04

既然父母無法避免偏心,那應該怎麼辦?

1. 将「金童綜合症」正常化,承認「是人都會偏心」

「金童綜合症(favorite child syndrome)」是 Libby 在《最愛的孩子》一書提出的概念。

她認為,某種程度上,偏袒存在于每個家庭中。作為父母,首先要允許自己消除與偏袒有關的羞恥感。

以及,不要讓孩子生活在由偏袒情緒引起的秘密和欺騙中,創造可以開放讨論的家庭氛圍——因為孩子很小就可以察覺到「誰更被大人喜歡」。當情緒被隐藏而不被表達時,它們就會變得具有破壞性。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2. 讓偏心存在「流動性(fluidity )」

Libby 認為,偏心分為兩種,剛性偏袒(rigid favoritism)和流動偏袒(fluid favoritism)。

剛性偏坦的有害之處在于:

父母與對某個子女的偏心,是「僵化的」「持續的」,或僅僅是為了提升父母的自尊和滿足他們自己的自我。這種僵化基于「角色」,是以通常會損害特定兒童以及其他家庭成員的健康。

但是,當偏心存在「流動性」時,即: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時間、因為不同的原因而被偏愛(當這種偏愛代表了一種對孩子「獨特性」的看見時)———這種偏心對所有家庭成員來說就更健康。

具有流動性的偏心,可以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被「偏愛」,也有機會「被忽視」。公平,而不是「絕對公平」,是健康育兒的動力。

3. 偏心或不被偏心,都不一定會導緻糟糕的結果

雖然文章講了很多偏心的負面影響,但是「差别對待」并不一定會導緻孩子的适應問題。

研究還發現,偏心行為,在家庭關系更疏遠的環境中危害更大。在一項研究中,楊百翰大學的首席研究員 Alex Jensen 訪談了 282 個家庭,發現在關系親密的家庭中,「偏袒」甚至沒有産生顯著影響。

此外,當偏心行為更具正當性時(比如某個孩子健康狀況更差),兄弟姐妹關系好——偏心的危害程度都會下降。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雖然不管多大年紀,我們總是會對父母的評價「感到脆弱」。

但希望你知道,父母對「寵兒」的選擇,通常與他們自身(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需求有關,跟孩子「是不是更值得被期待/喜歡」沒有關系。

祝你得到真實和恰到好處的愛。

🐱

檢視「養育孩子就是養育自己」系列往期内容:🔗 在今天的語境下,什麼是「還可以」的爸爸?🔗 如何培養一個「心理有問題」的孩子?🔗 什麼是「足夠好的媽媽」?🔗 簡裡裡:成為「放棄使用孩子」的父母🔗 開學一個月後,學生的崩潰到達高峰

參考文獻————————

Ellen Weber Libby, The Favorite Child: How a Favorite Impacts Every Family Member for Life

Shebloski, B., Conger, K. J., & Widaman, K. F. (2005). Reciprocal links among differential parenting, perceived partiality, and self-worth: a three-wave longitudinal study.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19(4), 633–642. DOI: 10.1037/0893-3200.19.4.633

Makkink ID et a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absolute level of parenting and differential parental treatment with adolescent siblings' adjustment. J Child Psychol Psychiatry. 2004 Nov;45(8):1397-406. DOI: 10.1111/j.1469-7610.2004.00846.x

MK et al., Longitudinal associations between sibling relationship quality, parental differential treatmen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 J Fam Psychol. 2005 Dec;19(4):550-9. DOI: 10.1037/0893-3200.19.4.550

Catalina et al., The Impact of Differential Parenting: Study Protocol on a Longitudinal Study Investigating Child and Parent Factors on Children’s Psychosocial Health in Hong Kong. Front. Psychol., 28 July 2020, DOI: 10.3389/fpsyg.2020.01656

[美] 琳賽·吉布森,《不成熟的父母》,2017年6月,機械工業出版社

作者:江湖邊 封面:《陽光普照》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
從小被「偏心」的孩子,長大怎麼抑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