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泌陽古縣——舞陰縣

作者:駐馬店廣視網

全媒體記者 馮學軍 趙新春 徐國軍

大凡叫古城的地方都有很多曆史,不少是古國古縣所在地。像泌陽縣古城辦事處古城村是古比國、比陽(又做沘陽)、東荊州、淮安郡、顯州、唐州所在地,泌陽縣付莊鄉古城村是南北朝江夏郡、江夏縣、隋慈丘縣所在地,銅山鄉彭莊村古城崗是南北朝昭越縣、隋同光縣所在地,而泌陽羊冊鎮古城村則是漢舞陰縣,南北朝舞陰郡,西汝南、北義陽二郡及隋唐顯崗縣所在地。

泌陽古縣——舞陰縣

舞陰縣置于西漢。《漢書▪地理志》記載:“南陽郡……縣三十六……舞陰。中陰山,瀙水所出,東至蔡入汝……比陽。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舞陰與同在今天泌陽縣境内的比陽俱為南陽郡三十六縣之一。其中的瀙水即今河南泌陽、遂平境内沙河;比水也稱沘水,是今天的泌陽河及其下遊唐河。

舞陰縣以馬仁陂而出名。《水經注》載:“馬仁陂水出潕陰北山。泉流競湊,水積成湖,蓋地百頃,謂之馬仁陂。”元帝建昭元年,召信臣遷南陽太守,“行視郡中水泉,開通溝渎,起水門提阏凡數十處,以廣灌溉,歲歲增加,多至三萬餘頃。”這其中就有馬仁陂。《嘉慶一統志》載:“馬仁陂……四面山圍如壁,惟西南隅稍下,可洩水。漢太守召信臣築壩蓄水,複作水門,以時啟閉。分流碌礈等二十四堰,灌溉民田千餘頃。”召信臣還為民作均水限制,刻石立于田畔,以防分争。此後,東漢杜詩、西晉杜預、劉宋王朝沈亮等亦曾修複馬仁陂,為民興利。這讓得陂水灌溉之利的舞陰縣成為南陽郡富庶的地方之一,一些世家貴胄遷居此地,成為當地大族,如舞陰李家。家族李生善講《尚書》,東漢名臣賈複年輕時到舞陰求學,拜李生為師,學習《尚書》。李生非常欣賞他,認為他“将相之器也”。後來,賈複果然成為了光武帝劉秀“雲台二十八将”之一,仕至左将軍,封膠東侯。更始元年(23年),舞陰李氏更是依仗強大家族,擁城自保。更始帝遣柱天将軍李寶招降,他們不肯。最後派信義著名的南陽人趙憙,他們才願意投降。

西漢舞陰縣一直為縣,新莽以後,成為功臣和皇親貴胄的封地。更始二年(24年)二月,更始帝劉玄封李轶為舞陰王,十二月李轶被朱鲔派人刺死才恢複為縣。

東漢建立後的建武三年(27年),功臣岑彭被封為舞陰侯。十一年(35年)他遇刺身亡,兒子岑遵嗣爵,不久徙封細陽侯,舞陰複複為縣。十五年(39年),舞陰被封給漢光武帝劉秀的女兒劉義王,為舞陰長公主。《後漢書▪皇後紀第十下》記載“漢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長公主,儀服同藩王……其皇女封公主者,所生之子襲母封為列侯,皆傳國于後。鄉、亭之封,則不傳襲。”長公主去世後,他的兒子是可以世襲列侯的。舞陰長公主劉義王的丈夫梁松是東漢名臣梁統的兒子。後來受丈夫家事牽連,劉義王被禁足新城,她的兒子沒能襲為舞陰侯。

東漢第二位舞陰長公主劉别得是建光元年封的。她是漢章帝長子清河王劉慶之女、漢安帝劉祜的妹妹。她的丈夫鄧褒是東漢雲台二十四将之一的鄧禹的玄孫。她去世後,少子鄧昌襲母爵,為舞陰侯。

東漢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與張繡發生了舞陰之戰。正月,曹操率軍攻打宛城,讨伐張繡,張繡率衆投降。原本該一切圓滿,但因為曹操收納張繡族叔張濟的遺孀為姬妾并收買張繡部下,導緻張繡反水。曹操被流矢射中右臂,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猛将典韋盡皆戰死。曹操逃到舞陰,才得以喘息,打敗張繡追兵後退回許昌,舞陰歸于劉表。當年十一月曹操南征至宛,生擒劉表大将鄧濟于湖陽,才又奪回舞陰。

西晉時舞陰是南陽國十四個屬縣之一。晉武帝司馬炎三子司馬柬(公元262-291年),司馬懿侄孫司馬模、司馬保父子都曾以南陽為國,舞陰縣長官稱公國相。

永嘉之亂後的東晉隆安三年(399年)七月,後秦姚興占領洛陽,淮河、漢水以北地區紛紛投降,舞陰與南鄉、順陽、新野等淮北諸郡被後秦占領,于此設舞陰郡。義熙元年(405年),劉裕遣使到後秦面見姚興要求歸還諸郡。姚興以“何惜數郡,不以成其美兵”,歸還淮北南鄉、順陽、新野、舞陰等十二郡于東晉,舞陰重回東晉手中,恢複為縣。

随着劉宋建立,北魏統一北方地區,南北對淮汝流域争奪加劇,舞水上源的舞陰成為南北争奪的重點。南齊永明年間,改舞陰縣為舞陰戍,殷公愍為戍主。永明十一年(493年)二月癸卯,晉安王蕭子懋為征北将軍、雍州刺史,齊武帝蕭赜專門叮囑他“覓可使數人往南陽舞陰諸要處,參觇糧食,最為根本。”

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北魏太和十一年)正月,桓天生自稱是桓玄宗族,聯合了雍州、司州兩地蠻族和北魏起事,占據了南陽舊城,進犯比陽、舞陰。舞陰戍主殷公愍奮起抵抗,斬殺魏軍副将張麒麟,桓天生受傷逃走。五月,北魏南部尚書公孫邃、上谷公張儵與桓天生再次攻打舞陰,又被殷公愍擊敗,桓天生逃到荒遠之地。這次由桓天生引發的以比陽、舞陰為主戰場的戰鬥一直持續到第二年四月,南齊主将陳顯達選擇撤退,戰事才告結束。

南齊建武四年(497年)八月,北魏孝文帝征發冀、定、瀛、相、濟五州兵卒二十萬,衆号百萬,從洛陽出發,大舉南伐。南齊全境戒嚴,齊明帝蕭鸾派遣直閣将軍胡松幫助北襄城太守成公期戍守赭陽,鮑舉協助西汝南、北義陽二郡太守黃瑤起防守舞陰。到第二年三月,赭陽戍将成公期逃跑,舞陽戍将黃瑤起被俘,北魏攻占雍州的南陽、新野、南鄉等郡,舞陰被北魏占領。

泌陽古縣——舞陰縣

南北朝的舞陰在劉宋朝為舞陰縣,宋明帝第十子随陽王劉翽在齊受宋禅後降封舞陰縣公。蕭齊為舞陰戍,也是西汝南、北義陽二郡郡治。北魏孝昌中再為舞陰郡,領舞陰、安陽兩縣。後安陽縣廢入舞陰,隻領舞陰一縣。薛回仕周為泾州刺史,隋開皇初封舞陰郡公。他去世後的隋開皇五年(公元585年)舞陰郡廢,舞陰縣更名為顯崗縣。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顯崗縣廢入比陽縣。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改比陽縣為毗陽鎮,設巡檢司,省入唐州泌陽縣(即今唐河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廢唐州設唐縣(治今唐河縣城),洪武十三年(1380年)于唐縣毗陽鎮複置泌陽縣,治今泌陽縣城故比陽城至今。

舞陰曆史上名人除賈複的老師李生外,還有東漢不受嗟來之食的孝子郎中程堅、南朝齊梁無神論者範缜及其從弟“竟陵八友”之一的範雲。

1991 出版的《中國文物地圖集▪河南分冊》稱舞陰故城城址以古城村為中心,平面呈東方形,南北長770米,東西寬640米,夯築城垣遺迹尚存。出土有貨泉、五铢錢等。當地群衆曾在遺址内挖出漢花紋磚、空心畫像磚、漢瓦片、漢代水井、軍司馬印、銅箭頭、七星劍、銅币、鐵犁闆等漢代文物。(編輯 詹雲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