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作者:中國青年雜志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原載于《中國青年》雜志2024年第9期

@鄭長忠

在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每一個曆史階段,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中國青年都發揮着先鋒作用。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新質生産力成為了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根據新質生産力要求,推動中國青年發展,鍛造與之相适應的新時代先鋒力量。這就要求中國共青團必須擔負起應有使命,在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

中國青年: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先鋒力量

在漫長的古代社會,家庭兼具生活和生産功能。在這種家庭共同體中,年輕人隻是作為生理意義的“後生”,依附于家庭共同體。随着現代化開啟,現代學校和現代工廠在中國出現,大批年輕人離開家庭,進入學校和工廠,形成了具有共同特征的群體,使作為社會意義的青年開始出現。五四運動之後,随着青年知識分子走上街頭,拉開了青年參與政治的序幕,并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使青年全面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作為政治意義的青年開始出現。至此,作為兼具生理、社會和政治的完整意義的青年群體在中國全面誕生了。

青年群體在中國誕生之時,也是現代化在中國開啟之際。現代化發展需要不斷适應流動和創新的充滿活力的參與力量,是以,現代化在中國開啟就需要青年群體這樣的參與力量。于是,現代化就推動了最具生理活力的年輕人離開傳統家庭,進入現代學校和工廠,進而催生了完整意義的青年誕生,同時,青年所具有的最少保守性和最具創新性的特點也最符合現代化的需要。這就意味着,青年誕生是現代化催生的,青年發展也推動了現代化發展。是以,不論是在邏輯上,還是在曆史上,中國青年與中國現代化從起點起,就具備了同頻共振的特征,進而決定了作為現代化發展的“弄潮兒”,在每一個曆史時期,中國青年都發揮了先鋒作用。

在古代,中華民族創造了輝煌文明成就,為人類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然而,鴉片戰争之後,清王朝腐敗和帝國主義入侵,使中華民族開始走向衰弱。隻有推動現代化建設,才能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成為了有識之士的共識。而要推動現代化建設,就需要一批具有最少保守性和最具創新性的充滿活力的主體力量,作為現代化建設先鋒力量的中國青年就應運而生,于是中國青年也就成為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先鋒力量。

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中國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建立了新中國,并選擇了以社會主義方式來建設現代化,推進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建設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态,推動了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在中國共産黨上司下,不論是在革命戰争年代,還是在現代化建設時期,作為先鋒力量,每一代中國青年,都發揮着應有的積極作用,進而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質生産力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

在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生産力處于決定地位。生産力發展,推動了生産關系和上層建築發展。這就意味着,生産力發展将推動着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公德心、社會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在内的整體文明形态的發展,這一發展不僅在一個國家内産生,而且在整個世界範圍内發生,進而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整體發展。

正是在生産力發展推動下,人類社會走出了蒙昧和野蠻,進入了文明階段。作為整體形态的文明誕生之後,又在生産力發展推動下,人類社會從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并終将朝着共産主義社會發展。人們将人類社會從古代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過程以及所建立的現代文明形态稱之為現代化,是以,現代化既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形态。

作為人類的生産能力,生産力是人類在理性指導下的實踐能力,是人類在改造自然過程中而發展自身的成果,是以,生産力發展同樣也是人類理性和實踐發展的成果。科學技術是人類在改造自然實踐過程中所積累的人類對規律認識的結晶,包含着人類理性及其發展的成果。由于科學技術是對規律認識及其應用的系統化成果,進而使科學技術不僅對生産力運用,而且對其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是以,科學技術就成為了第一生産力。

在農業時期,人類不斷積累與其相适應的科學技術成果,并不斷轉化為生産力,進而推動了古代文明的發展。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技術革命得以發生,使生産力得到了躍升性發展,推動了人類文明從古代向現代轉型。随後與工業時代相适應的科學技術不斷累積,生産力也不斷得到提升,推動了現代文明的發展。數字技術革命,引爆了科學技術各領域的連鎖性革命,進而推動了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以各領域創新科技為動力的、以不斷創新為特點的新質生産力得以生成。新質生産力出現,使現代文明各領域正發生着整體性轉變、全方位賦能和革命性重塑的變化,将對現代化發展産生深刻影響,成為了現代文明新發展以及人類文明新形态的生産力基礎。對于中國來講,在新質生産力大規模湧現之際,正是我們進入新時代、邁上新征程之時,是以,進一步推進新質生産力發展,是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我們,既要積極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也要積極适應新質生産力所帶來的變化。

新質生産力發展與新時代先鋒力量鍛造

作為新時代新征程的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新質生産力發展對我們提出了兩方面要求:一是必須遵循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内在邏輯,不斷推動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各領域的前沿科技的創新和發展,并加快推動已形成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二是必須遵循文明發展的内在邏輯,不斷推動文明發展的各領域快速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所帶來的影響和變化。不論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的發展,還是适應新質生産力所帶來的變化,都需要社會成員積極參與。既包括負責推動科技創新的科技工作者,又包括能夠運用這些新科技的一般勞動者;既包括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以及以新質生産力促進傳統生産力躍升的生産領域參與者,也包括積極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所帶來變化的其他領域參與者。

然而,對于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及其影響來說,要能夠快速地推動其發展和應用,都需要有一批力量發揮引領性作用。對這些力量的考察,可以從多元度予以把握,如果從年齡結構來看,我們認為,在整體人群中,青年人依然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的先鋒力量。理由如下:

從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來看,新質生産力是以科技創新為引導和推動的,其中以數字技術為引領的各領域前沿科技是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最主要動力,而快速疊代創新是前沿科技發展的重要特點,使前沿科技突破性發展的引領者和參與者越來越呈現年輕化和青年化的傾向,因為青年的最少保守性和最具創新性的特點,使之能夠在這一科學家群體中,不斷擔當起推動前沿科技發展和突破的重任。

從适應新質生産力所帶來的變化來看,新質生産力發展,不僅創造出了各類新型産品,而且也創造出了各種新型關系,相應地也形成了各類新型觀念,這就要求在治理方面,也必須根據這些變化進行改革,也就是說,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将帶來文明形态的各要素和各領域的變遷。從這些年的發展情況來看,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是如此之快,影響是如此之大,最少保守性和最具創新性的特點,使青年人成為了最能夠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所帶來影響和變化的社會群體。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與推動中國青年新發展

理論邏輯、曆史邏輯和實踐邏輯都證明了青年人是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的先鋒力量。然而,要讓青年人的先鋒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并在此過程中得以推動其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國家和社會遵循新質生産力的發展和應用的要求,創造各方面條件。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推動:

一是在政策上,應該出台和完善重視和鼓勵青年參與推動新質生産力的内容和舉措。建議出台圍繞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青年人才政策,在具體内容上,應該重視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的支援和鼓勵,既要重視高端人才,也要重視中等人才,還要重視這些領域中的一般生産者。因為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既需要高端的科技人才作為引領,也需要中低層次的人才和勞動者的具體參與和運用。同時還應該鼓勵青年幫助中老年人等适應新質生産力所帶來的社會變化,并将之納入公德心建設和社會建設的相關政策之中。

二是在教育上,應該進一步推動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勞動教育和專業教育。勞動教育既需要針對勞動的一般性意識的培養,也需要針對新質生産力發展過程中的具體勞動内容和特點,這樣,才能夠培養既具有一般勞動意識,又能适應新的生産力發展需要的勞動觀念。同時在教育體系中,特别是在普通高校和職業學校之中,要在學科設定、教學内容以及教學方法上,根據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的要求,進行改革、創新和調整。

三是在輿論上,應該進一步倡導全社會重視青年在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上的作用。要自上而下推動媒體宣傳和社會輿論,在導向上、内容上和方式上,對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運用過程中青年的作用,加大宣傳力度。不僅要宣傳青年在新質生産力發展上的推動性作用,而且要宣傳青年在适應新質生産力所帶來的變化中的引領性作用。

四是在社會上,應該推動各類組織為青年在新的生産力發展和運用中發揮作用創造條件。青年是被組織在各種經濟和社會組織之中,許多靈活就業的青年也參與在相應的平台中,是以我們應該推動具體的各類組織和平台,重視青年作為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的先鋒作用,創造各方面條件,讓其作用能夠得到更好的發揮。對于整個社會來講,還應該創造更加包容和更加積極的環境,鼓勵青年全面發展,為其解決後顧之憂。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的共青團使命

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以及黨和政府聯系青年的橋梁紐帶,在新質生産力發展過程中,發揮青年作用、推動青年成長以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共青團責無旁貸。我們認為共青團可以協助黨和政府,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在青年政策制定方面,共青團應該在青年中長期發展規劃中,增加圍繞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而發揮青年作用和推動青年發展的内容。不僅應該增加具體的舉措和内容,而且應該上升到規劃制定的指導思想的高度,貫穿于規劃制定的各個方面。同時,應該将這些内容貫穿于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之中,并鼓勵各地進行創新。

二是在青年組織支援方面,共青團應該充分發揮團組織的自身力量以及青聯、學聯和其他各類青年組織的作用,圍繞青年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的作用發揮,創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并在發揮青年作用的過程中,推動青年成長成才和全面發展。

三是在社會輿論營造方面,共青團應該在典型選樹和宣傳輿論方面,強化圍繞新質生産力發展和應用中的青年作用和青年發展的内容,并創新宣傳方式和宣傳手段,發揮青年在社會輿論營造方面的主力軍作用,增強社會輿論營造的有效性。

四是在服務青年發展方面,共青團應該加強圍繞新質生産力發展和運用過程中青年作用發揮和青年發展的服務體系創新。各級共青團組織應該與社會各界各領域共同合作,尋找和發現已經存在的或創新适應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各種服務青年的方式和手段,而後将這些個案進行整合和分類,形成整體的新型青年服務體系。在此基礎上,根據新質生産力發展需要,進一步創新新型青年服務方式和手段,進而不斷完善新型青年服務體系。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鄭長忠

(作者系上海高校智庫·複旦大學政黨建設與國家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複旦基地主任,上海市青少年研究會輪值會長)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鍛造新時代先鋒力量——新質生産力生成與中國青年新發展

監制:皮鈞終審:陳敏審校:劉曉 劉博文編輯:王鐳铮 苗佳欣(實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