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作者:利維坦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 Wikimedia Commons

利維坦按:

看到孟喬森綜合征,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疑病症(Hypochondriasis),這是指在沒有明确醫學根據的情況下,認定自己患有某種特定疾病的精神病理狀态。不過,疑病症在2013年版DSM-5取消了疑病症的診斷,取而代之的是疾病焦慮障礙(illness anxiety disorder)和軀體症狀障礙(somatic symptom disorder)的診斷。

然而,描繪健康焦慮範圍的努力并不足以澄清疑病症的模糊本質。這些表面上有用的術語實際上收效甚微。盡管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了解困擾我們的疾病和精神疾病,但身體最難解的謎團仍然存在。醫生和患者必須共同應對。做到這一點的唯一方法是抛開任何道德說教的沖動,擁抱不确定性——而這正是現代醫學最沒有能力做到的。

在網易雲音樂搜尋【利維坦歌單】,跟上不迷路

我們有一個新号【利維坦行星】,可以關注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1951年,倫敦醫生理查德·阿什(Richard Asher)寫了一篇期刊文章,内容是“大多數醫生都見過一種常見的綜合征,但對此卻鮮有報道”[1]。他描述了一種看似患病的人,他們有着戲劇性但合理的病史,無數次前往醫院就醫,與醫療專業人員發生争吵,并在違背醫囑的情況下自行出院。簡而言之,這些人患有今天所謂的“孟喬森綜合征”(Munchausen syndrome),這是一種心理疾病,患者假裝自己或其他人(通常是兒童)得了重病。如果這種疾病像阿洛伊斯·阿爾茨海默(Alois Alzheimer,德國精神病學家,他首先發表了老年癡呆症的病例)或布裡爾·伯納德·克羅恩(Burrill Bernard Crohn,美國腸胃病學家,“克羅恩病”以他命名)那樣接受了醫學的命名習慣,那麼它可能會被稱為“阿什氏病”。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阿什并不熱衷于将自己的好名聲與一種僞疾病聯系起來,他認為這種僞疾病是由“癔症患者、精神分裂症患者、受虐狂或某種類型的精神病患者”編造的。阿什博士反而從文學作品中開始尋找靈感。在德國作家魯道夫·埃裡希·拉斯佩(Rudolf Erich Raspe)于1785年創作的一部如今已經被遺忘的小說《孟喬森男爵俄羅斯奇遇記》(Baron Munchausen’s Narrative of His Marvelous Travels and Campaigns in Russia)中,他找到了啟示。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男爵曆險的插圖,1890年。© Wikimedia Commons

這部小說最初以匿名文章的形式出版,後來被重新改編成了無數版本,就像《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一樣。小說中,孟喬森是一位貴族退役軍人,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他自己的離奇冒險,其故事明顯荒誕不經,令宴會上的客人興奮不已。在孟喬森衆多的冒險故事中,他乘炮彈飛越泰晤士河,與一條40英尺長的鳄魚搏鬥,甚至還前往了月球。與故事相伴的自然是原創插圖。該小說1786年版中的一幅插圖展示了孟喬森男爵挂在系着繩子的新月上。這是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的文學學者薩拉·廷德爾·卡琳姆(Sarah Tindal Kareem)的最愛,她選擇這個畫面作為她2014年《十八世紀小說與奇迹的再創造》(Eighteenth-Century Fiction and the Reinvention of Wonder)一書的封面。“18世紀是一個獨特的時期,當時還沒有明确的版權法和诽謗法,事實作品和虛構作品之間并沒有嚴格的差別,”卡裡姆說。拉斯佩的小說正是如此,因為他的孟喬森是基于一個幾乎同名、當時仍然在世的人。希羅尼穆斯·卡爾·弗裡德裡希·馮·孟喬森(Hieronymus Karl Friedrich von Münchhausen),是一名退役德國軍官,曾與俄羅斯軍團一起參加了兩次針對奧斯曼帝國的戰役。1760年,他在德國鄉村過着悠閑的生活,定期在漢諾威的家中招待貴族。孟喬森善良、慷慨,個性活潑,以擅長講富于戲劇性的故事著稱,他并非騙子。真實和虛構的男爵起初都是備受尊敬的人物。“在拉斯佩的書中,孟喬森認為客人們在胡說八道,于是講述了更加荒謬離奇的故事,來取笑他們的輕信。”卡琳姆說道。她估計,拉斯佩的小說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裡被重印了100次。每一次編輯和翻譯都對文本進行了些許更改。“然而,在後來的版本中,情況發生了變化,他不再是講笑話的人,而是成為了笑話本身,”卡琳姆解釋道,“他變成了一個小醜、一個說謊者和一個滑稽的人物。”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一幅約1740年代的肖像畫,據信畫中人物為孟喬森男爵。© Wikimedia Commons

無疑,對虛構人物的改寫至少部分是由現實生活中孟喬森的反應所驅動的。“他如果能夠随波逐流就好了,”卡琳姆說,“但他的過度反應讓情況變得更糟。”孟喬森對此事毫無幽默感。他憎惡别人對自己的描寫,并多次揚言要起訴。除了當時诽謗法的模棱兩可之外,一個無法克服的問題也阻礙了男爵的訴訟:在當時,這本越來越受歡迎的書的作者仍然是匿名的。孟喬森試圖起訴戈特弗裡德·奧古斯特·比爾格(Gottfried August Bürger),後者将該小說翻譯成了英文,但孟喬森沒有成功。對憤怒的孟喬森來說,他知道有某個人(可能是他邀請到自己家裡的人)正在或曾經以嘲笑他來擷取财富。仿佛是為了保護自己免受诽謗訴訟,作者故意微調了主角名字的拼寫。卡裡姆說:“拉斯佩在這部浮誇的小說中插入了一個真實的、可識别的曆史人物。”幾個世紀以來,曆史學家一直未能搞清楚,為什麼拉斯佩的主角要以孟喬森作為人物原型。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1872年的一幅插圖中,孟喬森正騎着炮彈飛行。© Wikimedia Commons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男爵與鳄魚搏鬥。© Wikimedia Commons

“我們甚至不知道他們是否見過面,”魁北克大學解剖學家雷吉斯·奧爾裡(Régis Olry)說道,他是2002年一篇關于孟喬森綜合征曆史文章的作者[2]。兩人可能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有過交集,拉斯佩在1760年代初在那裡擔任圖書館館員,以償還不斷增加的債務,大約在同一時間,孟喬森(他的叔叔在學校基金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家附近的莊園舉辦了一場豐盛的晚宴。和卡琳姆一樣,奧爾裡根本不認為所謂的“謊言男爵”是個騙子。“孟喬森是個講故事的人,”他說,如果那些故事并非完全真實,原因有兩個:“要麼他有意編造這些故事來取悅觀衆(而且确實有效),要麼這些故事是他不自知地在胡言亂語。”孟喬森在1760年(39或40歲時)退休,他不太可能遭受除了自大之外的妄想症。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古斯塔夫·多雷(Gustav Doré)創作的孟喬森男爵畫作。© Wikimedia Commons

對于孟喬森來說,拉斯佩是一位匿名的施虐者,但對于拉斯佩而言,孟喬森又是什麼樣的人呢?到了1785年,距離年輕許多的拉斯普(可能)與男爵相遇已經過去了20多年,男爵一定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拉斯佩對孟喬森的看法仍然是一個謎。他是否因為自己身份卑微而嫉妒男爵的财富和地位?他是否崇拜孟喬森講故事的技巧,并将這本小說當作一種贊美?孟喬森的魅力可以在拉斯佩的傳記中找到線索。拉斯佩1737年出生于漢諾威,在哥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但從未成為一名律師。拉斯佩有着豐富的履曆,作家、研究員、翻譯家、記者、圖書館管理者、地質學家和貨币管理者————這個職位讓他接觸到了誘人的财富。拉斯佩後被指控盜竊博物館的硬币和寶石藏品,并于1775年逃往英國。越來越不可信的拉斯佩轉向了騙錢計劃和低級犯罪。比如其中一個騙局就是,假裝在蘇格蘭貴族的地産上發現金礦,說服他投資礦業,然後卷錢跑路。欺詐那些不太聰明的上層階級似乎是拉斯佩的特長。與此同時,“在如此窘迫卑微的境遇中,他想起了曾在孟喬森男爵款待賓客時聽到的故事,并且認為他可以利用段子,于是出版了......他對這些故事的回憶,”作家塞缪爾·奧斯汀·阿利博恩(Samuel Austin Allibone)在1908年指出,這些故事“毫無疑問是浮誇荒誕的,但總的來說,與孟喬森男爵為了娛樂他的酒友們而虛構的故事十分相似,可以辨認出它們的來源”。拉斯佩精通德語、英語、法語和拉丁語,除了詩歌、研究論文之外,還涉足各種寫作。然而,如果他通過寫作來追求名利,那麼男爵孟喬森的故事對他可謂名利雙失。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拉斯佩有生之年,他最成功的作品上都沒有出現他的署名。畢竟,聲稱擁有這部作品,意味着要與真正的孟喬森對簿公堂。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男爵在海中旅行,1896年。© Wikimedia Commons

最終,孟喬森男爵比拉斯佩多活了三年。前者于1797年去世,至死對他對手的身份仍然一無所知,而後者于1794年去世。直到1824年,曾被起訴的翻譯家比爾格的一部傳記問世,才揭露了這本小說的真正作者。在接下來的200年裡,“孟喬森”這個詞已經逐漸深入人心。據《牛津英語詞典》[3],到了1850年代,它最常被用作動詞、俚語,用來描述“極其不真實的僞自傳故事”。及至20世紀50年代,這個詞已無處不在,以至于阿什認為這是他命名新綜合征的完美綽号。這位醫生寫道:“就像著名的孟喬森男爵一樣,患有該綜合征的人總是傳播頗廣,他們的故事,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既充滿戲劇性又不真實。”迄今為止,這種情況已被稱為就醫成瘾綜合征(Hospital-Addiction Syndrome)、病曆綜合征(Thick chart syndrome)和住院綜合征(Hospital hopper syndrome)[4]。在《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SM)中,它的官方名稱是“自身做作性障礙”(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self)或“他人做作性障礙”(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5]。然而,在口頭上,人們更傾向于用這位男爵曾經的好名聲來稱呼這種病症。在非常特定的文學領域之外,拉斯佩的名字幾乎鮮為人知,而孟喬森的名字卻家喻戶曉。如果曆史以不同的方式展開,這兩個人的地位可能會完全互換。“拉斯佩是一個色彩缤紛、浮誇的人物,但他也從事欺詐活動,”卡琳姆說。有些謊言備受喜愛,有些則是違法的,但這種差別及其後世影響的發展軌迹幾乎是随機的。是以,下次當你在晚宴上過度誇飾一個故事時,請考慮一下:三百年後,人們可能仍在談論你,無論是好是壞。

參考文獻:

[1]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0673651923136[2]www.biusante.parisdescartes.fr/ishm/vesalius/VESx2002x08x01x053x057.pdf

[3]www.oed.com/dictionary/munchausen_v?tl=true

[4]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261219/

[5]emedicine.medscape.com/article/291304-overview?form=fpf

文/Rosemary Counter

譯/tim

校對/tamiya2

原文/www.smithsonianmag.com/history/the-18th-century-baron-who-lent-his-name-to-munchausen-syndrome-180984133/

本文基于創作共享協定(BY-NC),由tim在利維坦釋出

文章僅為作者觀點,未必代表利維坦立場

加星标,不迷路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孟喬森綜合征與怪奇男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