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作者:津聞

先看兩條消息!

近日消息,天津市政府采購網釋出關于《天津港保稅區規劃國土和建設交通局 空港三期“2+4”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項目 (項目編号:FYZC-2024-04-02)公開招标公告》,項目重點情況概覽。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需求概況@天津市政府采購網

項目背景

2010年,經市政府準許,同意我區與東麗區合作開發天津臨空産業區(空港經濟區)三期。随後,兩區就合作開發工作陸續簽訂了相關協定并召開有關會議,就開發邊界、時序等具體工作進行了明确。目前,空港三期“8平方”地塊開發建設工作已趨成熟,“2+4”地塊拆遷工作進展顯著,也具備了逐漸移交我區開發建設的條件。為适應“2+4”地塊周邊機場、高鐵、地鐵、交通主幹道路及産業等發展情況的變化及與“8平方”地塊的規劃銜接,給我區後續土地開發建設工作提供建設和決策依據,需對空港三期“2+4”涉及範圍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

津聞解讀

從項目背景可以看出幾點意思:

1.自2010年濱海保稅區就和東麗區簽署了合作開發協定,隻是因為開發時序等問題,選擇循序漸進;

2.如今,空港一期已基本成型,二期開發如火如荼,三期“8平方地塊”已打好基礎,開始有精力繼續擴大開發版圖;

3.“2+4地塊”将逐漸移交給濱海保稅區開發,所涉及範圍将開展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工作。

北方網消息,近日有網友咨詢關于天津港保稅區空港經濟區人口規劃問題,官方回複:空港經濟區常住人口8萬人,空港二期規劃人口8.5萬人,空港三期規劃人口4.5萬人。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空港片區空間規劃(階段稿)@網友實拍

津聞解讀

從該消息中,可以看出幾點意思:

1.空港現常住人口約8萬人;

2.空港二期規劃常住人口要多于空港一期,還有大片住宅地待開發;

3.空港三期也規劃有4.5萬人,總計規劃為21萬人的規模。

津聞觀察

了解了這些資訊之後,我們來看今天的話題:空港規劃住宅用地增加,常住人口在增多,環空港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一直以來,天津是以津濱雙核的開發模式在進行,但核心圈相隔近40公裡,很難短期内形成合力;過去有一段時期曾主張“雙城雙向發展”,現在更多是“中間綠化帶、濱海向海”的發展思路;無形中,中間紐帶區域的作用被弱化。

有人說:努力了,但是中間地帶不争氣啊!那看的是海河沿線中間地帶和輕軌9号線中間部分,受多重因素影響,的确是沒乘着東風發展起來;但我們要講的是在建地鐵Z2線沿線地帶,這裡有濱海五大開發區中的三個,也有東麗區的大型居住區和原住人口基數,有産業布局、有開發引導、有地鐵在建、也有大型居住區......理論上是能實作一個經濟生活圈的。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區域概覽@津聞

但理論終歸是理論,還要看實際情況分析。

一來,政策限制,市區和濱海核心區尚且無法形成合力、而空港區域又相對于雙核來說都是邊緣地帶,是以雙核均無法優先側重發展,隻能依靠自身的基礎條件和能力負重前行;

二來,交通限制,地鐵Z2線在建尚未開通,京濱城際二期在建尚未開通,機場三期改擴建前期階段尚未開通,地鐵13号線規劃階段尚未開工......前景很好,但是沒有一個交通條件是在營的,隻能自駕或者公交通勤的話,對于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會打折扣;

三來,區域限制,該區域有機場,是以限高,不可能有摩天大廈的内透;而劃分又很細,經開區、保稅區、高新區、東麗區各自有管轄和治理範圍,“一畝三分地”,好的地方是管理精細,不好的地方就是未連成片,合力發展能力欠佳。

是以,環空港經濟生活圈距離真正成型,還有一定距離,但目前内部生活一站式解決是沒問題的。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主要就業機會分布@津聞

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很大的規劃資源浪費,空港的興起對于市區和濱海核心區而言,都是絕對有利的。

首先,津濱雙城互聯互通的目标,海河中遊沒能實作,9号線中遊沒能實作,未來有機會在地鐵Z2線中遊實作,屆時,不再是“一條扁擔兩頭挑”,經濟圈廣泛又配置設定合理的“大天津”模式成型;

其次,天津的經濟很大程度依賴于濱海新區,而濱海新區的經濟又很大程度依賴于五大開發區,這裡有三個,基礎條件很好,隻需側重推一把即可飛速發展;

最後,對于企業和人才的吸引力将增加,“空鐵聯運”的機場、雙城人才庫的加持、通勤距離都能接受的心理預期和地鐵穿行的便利,這樣的基礎條件會極大吸引遷企入津機關的關注,而非“内讧”模式的域内争搶資源。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生活圈分布@津聞

津聞總結

如今,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了,這個區域最可能成為引領核心的空港有了變化。空港二期住宅用地增加、空港三期擴容也規劃了很大部分住宅用地,這是保稅區的思路轉變,不想單單隻做一個經濟功能區,而是想做一方真正的區域核心,以前因為住宅供應量不足而外溢的人口,現在要放大供給量來留住;以前隻能白天到空港上班的人群,現在要依靠學鐵商醫産的優質配套吸引來居住,這思路很好,也具有可行的空間。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空港配套@冷眼觀樓

為何說有可行空間?我們從資料上了解下:

學:市一中濱海學校、空港一中;

鐵:天津機場、京濱城際、地鐵Z2線、13号線等;

商:SM城市廣場、複悅裡、王府井奧萊、國貿等;

醫:總醫院空港醫院、天腫空港醫院;

産:内外資、央國企衆多,不再贅述;

可見,學鐵商醫産一應俱全的空港,要品質有品質、要數量有數量,這是能夠成為區域核心的重要基礎條件。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空港配套@冷眼觀樓

這裡着重介紹一下家長比較關心的中考資料,空港是國小區+濱海大學區的模式,中考升學率和聯考大學率均有保障,是以會相對減少一些内卷(注:隻是相對而言,降分錄取的保護政策自然會有一部分學生受益)。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資料參考@網友實拍

很多人可能對升學率沒概念,我們拿20年的中考資料來對比下,因為資料整理難度和一些因素影響,我們隻做了這一期,僅供參考,近幾年資料有變化,但依然改變不了大的學區現狀。

津聞觀察丨空間擴容、常住人口增多,這個新經濟生活圈能否成型?

2020年中考資料@津聞

是以,有人說空港是“小和平”,學區普通升學率有保障,優質升學率也很亮眼。從多個層面上看,空港是有機會成為津濱雙核之間一方區域核心的。

但我們不禁也要提一點擔心:空港的道路規劃建設的很早,能否真正适應這種常住人口增多的轉變?擁擠和擁堵并不是一方核心的标志,後發要有後發的優勢,空港一期已成型道路不好拓寬;是否可以在二、三期上做出一些改變呢?這點還有待觀察。(資料綜合整理、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