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又要即将到來?人民币匯率成焦點。美元走強加劇了人們對亞洲貨币戰争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擔憂;一些經濟體可能

作者:寺院提水

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又要即将到來?人民币匯率成焦點。

美元走強加劇了人們對亞洲貨币戰争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擔憂;一些經濟體可能會選擇幹預貨币市場,但最大的問題是中國是否會讓人民币貶值,或者選擇謹慎行事。

《南方早報》2024年5月18日安東尼-羅利的文章

另一場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即将來臨?随着該地區主要貨币對強勢美元的持續貶值,圍繞這一想法的聲音不絕于耳。但是,隻要中國和其他國家保持冷靜,希望這隻是茶杯裡的風暴。

一些評論家将日元形容為"自由落體",不過這未免誇大其詞,近乎歇斯底裡。更大的危險不是日元崩潰,而是經濟陷入困境的中國有可能被迫大幅貶值人民币。

問題的根源在于人們認為美元走強,以及随着收益率差繼續擴大和貨币價值相應調整,這對資本從日本和其他亞洲經濟體流向美元的影響。最近,有利于美國的政府債券收益率差徘徊在400個基點附近,而日元則持續走弱。

這引發了許多關于新一輪亞洲金融危機危險的讨論,類似于1997年發生的危機。鑒于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目前在全球經濟中所占的巨大比重,這次的影響可能會更嚴重。

例如,彭博社5月9日發表的一篇文章的标題是"日元的脆弱性引發了亞洲新貨币戰争的幽靈",報道稱投資者對競争性貶值的前景感到震驚,因為這可能引發一場貨币戰争。

鑒于當時和現在都引發了資本外流,這與1997年有一些表面上的相似之處。但27年前的根本原因是亞洲的固定匯率,而今天的匯率是靈活的,許多國家也更有能力捍衛匯率。

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官方貨币和金融機構論壇主席馬克-索貝爾在最近的一篇評論中所說的"美元普遍走強"。

正如大西洋理事會非常駐進階研究員洪-陳所說,"世界上大多數貨币都受到美元的壓力",而美元"在過去十年中升值了30%"。

展望未來,隻有當基本面發生變化時,美元的強勢才會受到遏制。

市場似乎認為美元将在更長時間内保持高位,但我要對此提出質疑,誠然,這更多是基于直覺。無論如何,沒有人可以指責美國擁有明顯強勁的經濟,也沒有理由責怪投資者對強勢美元和高收益美國國債趨之若鹜。

但還是要提醒一下。就美元而言,貨币市場與股票市場一樣,可能會以超出預期的速度急轉直下,甚至引發危機。美元走強的背後是利率差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對降低由短期因素而非經濟基本面驅動的通脹率的固執。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最近的資料顯示,2019年疫情的貨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所帶來的美國儲蓄大幅增長現在幾乎已經耗盡,這意味着随之而來的美國消費熱潮可能很快就會消退。

這反過來又會抑制産出和對勞動力的需求,而這正是美聯儲的另一個頑疾,是以很可能需要像幾年前通脹恐慌出現後開始提高利率那樣迅速降低利率。

最重要的是,拜登政府将急于在美國總統大選前讓這個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而無論是否出現通脹,降低利率都可能是實作這一目标的關鍵。這可能是"更快地降低",而不是"更長時間地提高"。這是否意味着恢複現狀,取決于亞洲各國央行從現在到那時能保持多長時間的冷靜。

貨币市場已經出現了一些明顯的官方幹預,據說包括日本央行,但考慮到這些市場中美元交易的規模,這也是無稽之談。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總統大選期間加入壓制美元的幹預行動的可能性很小。

一些亞洲經濟體,如南韓和台灣,可能會嘗試更多的單邊幹預措施。尤其令人不安的是,日元對美元的貶值速度遠遠超過了這些國家本國貨币的貶值速度。然而,最大的問題是中國,它是否會選擇人民币大幅貶值,以提高相對于日元和韓元的競争力。

人民币貶值可能成為引發亞洲貨币貶值的導火索。不過,中國可能會選擇謹慎行事,因為在與美國的貿易和投資戰中,中國急于讓盡可能多的其他亞洲國家支援其政策。

索貝爾建議:"中國應避免人民币對美元貶值。美國當局應承認人民币壓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元走強,繼續關注中國解決其增長模式和産能過剩問題,并對任何新的貨币緊張局勢予以回擊"。

我認為,中國充分認識到自己作為亞洲地區和全球大國的責任,不會挑起貨币戰争,而是會選擇等待目前美元走強的時機。它可能不必像急不可耐的貨币市場所認為的那樣等待太久。

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又要即将到來?人民币匯率成焦點。美元走強加劇了人們對亞洲貨币戰争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擔憂;一些經濟體可能
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又要即将到來?人民币匯率成焦點。美元走強加劇了人們對亞洲貨币戰争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擔憂;一些經濟體可能
亞洲貨币危機是否又要即将到來?人民币匯率成焦點。美元走強加劇了人們對亞洲貨币戰争及其對世界經濟影響的擔憂;一些經濟體可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