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作者:觀文史說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贅述該篇文章結尾

劉禅,作為三國末期蜀國的皇帝,在許多人心中的形象一直稱不上好。

無論是“扶不起的阿鬥”還是“此間樂,不思蜀”等描述,着實讓不少人對其有些厭惡。

但近些年來,卻又有人說出了另一種看法,表示:其實劉禅并沒有那麼傻,反而很具備城府,否則又怎能在諸葛亮走後穩坐30年。

那麼這種說法是否真實?曆史上劉禅到底是“昏君”還是“賢君”呢?

01武侯輔佐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如果要從皇帝的身份出發評判劉禅,那就必定要分為兩個階段:諸葛亮去世前、以及去世後。

公元223年,蜀漢昭烈皇帝劉備,在夷陵之戰兵敗後,與永安逝世,生前将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劉禅,并托孤于丞相諸葛亮進行輔佐。

其實從劉備托孤的語句中,我們能看出來他對于自己的這個兒子的看法:“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而此時的劉禅已經16歲,在古代算得上是已經成年,是以從劉備這個作為父親和君主的角度來看,自己的這個太子确實算不上特别具有才能。

當然這種手法被許多人認為是在測試諸葛亮,那麼我們往後看。

此時的劉禅初登帝位,雖然是國家的統治者,但是“政事無巨細,鹹決于亮”,也就是基本所有的政事都交由諸葛亮進行處理。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此時蜀漢内部的問題已經十分嚴峻,外有強敵、内有叛亂,而諸葛亮也确實很好的解決了這些情況,并且休養生息,為日後北伐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然而這其中身為皇帝的劉禅,并沒有發揮出關鍵作用,隻是萬事交給了自己的“相父”,說好的叫做重用賢臣,說不好聽些就是“荒廢朝政”。

同時在之後也暴露出了他的另一個問題,那就是太過依賴于諸葛亮,甚至沒有自己的主張。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這些對于諸葛亮在的時候,反而會成為極大的優勢,平定叛亂、收服南蠻、休養生息,因為劉禅對于諸葛亮無條件的依賴,是以才成就了這樣的發展。

但是如果諸葛亮不在了怎麼辦?又或者他信任的人并沒有此等能力又會怎樣?

02丞相走後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此時的劉禅在聽到消息後也是悲痛萬分,但是諸葛亮的死也引起了更大的風波。

此時身為皇帝的劉禅不能繼續呆在諸葛亮的羽翼之下了,他必須要走到台前,但是長時間對武侯的依賴讓他的能力也陷入了荒廢,是以事情基本還是隻能交由了下面的大臣去處理。

但是這些大臣之間原先尚可由諸葛亮上司,此時卻是各種的拉幫結派,甚至爆發出了内亂。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同時,劉禅還極度貪玩,并寵幸了宦官黃皓,因為其會用巫蠱之術,常常能給劉禅帶來不小的樂趣,并且時常陪伴在其身邊,于是黃皓對劉禅的影響便愈發加大。

當然不是沒人指責過這種情況,劉禅之弟劉永就曾當着劉禅的面指責黃皓為“奸佞”,但是之後再黃皓的蠱惑之下,劉禅反而開始疏遠劉永。

這樣的情況令姜維也無法直視,于是在公元259年,他上書要求劉禅将黃皓賜死,因為其身為宦官但幹涉朝政。而劉禅隻表示:“他隻是個小人物,你就原諒他吧”。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之後氣的姜維當即表示,自己要在“沓中種麥”,從此不敢再回成都,因為他發現此時黃皓的勢力已經太大了。

而到了公元263年,姜維接到情報稱鐘會在關中練兵,有攻打蜀國之意,于是便立刻向劉禅上書,希望能夠防患于未然,調遣軍隊守護重鎮。

結果此時的他卻依然聽信黃皓,對方說能夠通靈鬼神趨吉避兇,于是長期以來都開始迷信于這些迷信之道,反而将姜維的奏折所擱置。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于是之後再鄧艾真的開始攻打蜀國時,蜀國并沒有做好迎戰的準備,緻使對方順利穿過各種險境長驅直入,拿下了成都,最終劉禅宣布了投降,而此時的姜維依然在自己的前線堅守。

對于黃皓的下場,史書中并未記載,陳壽隻評價其為“操弄覆國”,在《三國演義》中則寫道其被司馬昭淩遲處死,鐘敬伯先生評其為“西蜀基業,卒為黃皓所蠱。”

而這裡就出現問題了,如果真如一些人所認為的那樣,劉禅并非是昏君,那麼“寵幸宦官”“荒廢朝政”“識人不明”,又該是如何解釋呢?

03平庸君主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從作為一名皇帝來看,劉禅的表現可以說是十分不合格的,他或許不是一個殘暴血腥,自私淫亂的“昏君”,但也是一個碌碌無為、荒廢朝堂的“庸君”。

當然,劉禅确實不像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那樣,甚至有一些傻,單從出身和周圍的生長環境來看,劉禅是肯定具有一些的機智的,但是放到君主這層身份上講就隻能說是“小聰明”了。

比如我們所熟知的“樂不思蜀”,有人說他這樣說過以後,保住了自己的生命與富貴,這樣的說法确實有一定的道理,畢竟41年的皇帝生涯,自然會讓他具備了一定的眼光,不過也确實是能說是個人的小聰明罷了。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是以劉禅确實隻能被稱為“庸君”,或許沒有那麼“昏庸”,但是卻十分的“平庸”。

這樣的君主在朝堂穩固、能臣當權之時,隻需要信任對友善能夠讓國家取得發展,但如果是錯信于人,國家危亡之時,反而隻會為帝國的崩塌提供助力。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與劉禅相似的還有明朝的萬曆皇帝,前期對于張居正的無條件信任,即使他放手了權力依然能夠讓明朝取得中興,但是當張居正死後,明朝黨政嚴峻之際,能力的不足加上長期對朝政的荒廢,隻會令國家陷入深淵。

而蜀漢的情況也是如此,自失去了荊州後,整體的戰略主動就大幅下滑,夷陵兵敗、劉備去世,更是讓國家的情況更加危急。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即使有諸葛亮在,但是隻依靠他的個人能力顯然無法完全挽回國家,并且多次的北伐已經将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給掏空。

之後無論是姜維的堅持完成北伐,還是其他人希望的防守為主,恐怕也都是在苟延殘喘,是以蜀漢的滅亡也不僅僅是劉禅的問題。

也能說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所被擡上如此複雜的高位後,所面臨的必然後果吧。

資訊來源

[1] 陳壽·晉 :《三國志·卷三十三·蜀書三·後主傳第三》

[2] 新民晚報 2020-02-28:黃皓之蠱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曆史上真實的劉禅,在位達41年,究竟是"扶不起"還是"大智若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