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作者:蔣福偉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解放軍作出重大調整多日,印度國内終于有人意識到,中印兩軍在資訊戰等領域的差距正在逐漸拉大,印度不光要在相關技術領域加緊行動,同時也要效仿解放軍,及時進行一場“軍改”,在軍隊作戰指揮體系等方面作出調整。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今年4月,解放軍作出了一次重大調整,原本的戰略支援部隊一分為三】

日前,印度獨立智庫“觀察者研究基金會”釋出報告,站在印度的角度上,讨論了解放軍一個月前,将原本的戰略支援部隊一分為三,組建軍事航天、網絡空間、資訊支援部隊,形成“4+4”的新軍兵種體系,會對印度造成哪些影響。

印方認為,解放軍能夠下定決心,作出這一重大調整,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解放軍在總結了過去幾年,戰支部隊的實際運作情況,同時分析俄烏戰場的經驗教訓後,認識到了隻有更加靈活地配屬網絡資訊、電子戰以及太空資源,才能夠有效應對新時代的資訊化戰争。

而随着這一調整的完成,解放軍必然會進一步加大在電子對抗、資訊戰等領域的投入,建立起更加完整的聯合指揮作戰體系,且這一體系不光會用于西太平洋方向上的作戰,也會讓負責對印方向防務的解放軍西部戰區,擁有更強的作戰能力。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解放軍現在有四大軍種與四大獨立兵種】

未來,不僅美國将難以保持自身在網絡、太空戰等領域的對華優勢,本就在電子戰、天基偵察等方面處于劣勢的印度,也将處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印度智庫的觀點,說明印度學界對于中印在綜合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有着較為清楚地認知。

以太空領域為例,中國是全球前列的航天大國,多年來已經在太空中部署了大量的衛星,執行通信等諸多任務,其中有不少就是解放軍使用的軍用衛星。

而随着中國民用航天産業發展,許多民營企業現在也有能力參與到航天探索之中。在中國寓軍于民的國防動員體系之下,這些民企的衛星也能夠在需要時,與專業軍用衛星配合,完善解放軍的偵察、指揮系統。

此前就有中國科技公司研制的遙感衛星,拍下了包括美國諾福克海軍基地在内的諸多美國軍事設施的高清影像。如果是在戰時,這些圖像就将被傳輸給資訊支援部隊,最終交到一線作戰部隊手上。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中國商用衛星拍到的他國海軍基地圖像】

反觀印度方面,明顯缺乏偵察衛星等太空資産,在很多時候需要求助他國,才能夠獲得關鍵資訊。在2022年12月的中印邊防部隊肢體沖突之中,印度邊防部隊就是在得到了美國的衛星情報支援後,才能夠非法越境挑釁。

同時,印度智庫的專家們呼籲印度軍方,在提升技術水準的同時,也要認真考慮一下,印度軍隊應該如何配屬太空、網絡、電子戰等資源,讓這些新型的作戰力量,真正變成印度正常軍事行動中的力量倍增器。

在報告的最後,印度專家們還提到了一個關鍵點,中國的軍隊組織體系變革,對于印度的戰略決策層也有着指導意義,印方應該從中吸取經驗,認識到靈活調整組織結構,大膽進行試驗,以便國防體系适應現實需要。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解放軍的軍改不止是技術裝備的革新】

這其實也是中國在開始軍改多年後,仍在不斷作出重大調整的一個重要原因。

簡單來說,各國國防戰略、軍事技術水準的不同,決定了在資訊化時代的軍事變革探索中,大部分國家都是在摸着石頭過河,可以部分借鑒他國經驗,但絕不能完全照搬。這也就導緻了,在現代軍隊建設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之前的調整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或者有新的變化出現,需要重新調整的情況。

仍舊以此次戰支部隊的一分為三為例。在之前的“脖子以上”改革中,解放軍組建戰支部隊,一定程度上就是為了整合之前在四總部與各軍兵種系統下的技術偵察、反偵察、情報分析、資訊通信等力量,避免重複建設直屬部隊。

可随着改革的進行,為了更好發揮新質戰鬥力,類似戰區陸軍資訊保障旅一類的新直屬機關仍被組建了起來,這就需要解放軍根據新的情況變化,重新調整結構。

解放軍在一個月前,突然做出的重大調整,讓印度預感到戰敗危機

【中國海軍的電子偵察船】

建立資訊支援部隊将資訊保障機關重新整合,一定程度上就是要實作這一目标。原本在戰支體系之下,便相對獨立運作的軍事航天與網絡安全部隊也就此獨立了出來。

是以說,解放軍就是在通過這場史上最大規模軍改,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後繼續查漏補缺,不斷持續提升綜合戰鬥力。在這種不斷的調整之中,解放軍自然能夠摸索出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但絕對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資訊化作戰體系,為日後應對台海等方向上可能的沖突做好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