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作者:絕殺三不沾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舉辦選秀大會

CBA選秀大會第一屆的時候十分荒涼,各個俱樂部根本沒有人重視,全都選擇棄權,要不是北控隊給個面子選了方君磊,就以尴尬的零鴨蛋收場了。可是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選秀大會越來越被大家重視,甚至有好幾支球隊就是靠選秀球員打天下,也湧現出了像姜宇星、張甯、陳國豪、鄒陽、王岚嵚、趙柏清、祝銘震、陳盈駿、林庭謙、崔曉龍、朱松玮、王少傑等十分優秀的球員。這些人很多都已經成為各自球隊的絕對主力,甚至拿到頂薪,打進全明星,入選國家隊,對校園籃球的發展大有裨益,張甯就是大學生球員的代表,本賽季場均得到18.2分5.6個籃闆。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增加正常賽場次和附加賽

CBA以前那麼多年正常賽都是實行主客場雙循環制,一共也才30多場比賽,早早就結束了,姚明上任之後,立刻就做出了一個三年計劃,由38場增加到最後的52場,要不是中間口罩問題耽誤了幾年,早就已經實行了。其實一個賽季50多場比賽很合适了,再多也不好,季後賽球隊還要打的更多,不能什麼都跟NBA比,國情不同,球員身體素質也不同,不能盲目效仿,東施效颦。另外季後賽的變動也是一大看點,增加了附加賽,是3局2勝,八進四和半決賽都是5局3勝,總決賽是7局4勝,連NBA的附加賽都比我們晚一年,這樣能夠給更多的球隊一次機會。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頻繁調整外援政策+限制港澳撞球員

CBA的外援政策幾乎每個賽季都在變化,以前是4節8人次,後幾名的球隊可以多簽一名亞洲外援,也就是三外援。後來把亞洲外援取消了,歐美外援也慢慢減少到了現在的4節4人次,也就是單外援。盡管現在場上隻能上一個外援,可大多數球隊還是會簽三個外援,每個外援隻上場20多分鐘,第三外援甚至直接躺着拿錢,連汗都不用出。外援整個賽季可以随時更換和注冊,人數和時間不受限制,我個人覺得他們應該和本土球員一樣,一視同仁,不應該搞特殊化。另外,姚主席還規定了每支球隊隻能簽一名港澳撞球員,不知道這樣做是何道理?自己人也要加以限制嗎?香港和澳門幾乎不打籃球,也就台灣會有幾個球員過來打球,完全就沒有限制的必要。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更新隊标、隊名、球衣

前幾年姚明準備對CBA實行一次大改革,所有球隊都要進行一次更新,包括但不僅限于隊标、隊名和球衣。第一批的九支球隊已經更新完成,像北控叫北京紫禁勇士,天津叫天津先行者,深圳叫深圳領航者,山東叫山東王者,而第二年就爆發了口罩問題,這個事情就被耽擱了,後來也就徹底泡湯。其實這項改革是很好的,CBA很多球隊的隊名和隊标都是牛鬼蛇神,千篇一律,并且隊名也随着贊助商每個賽季都在變,沒有自己的文化傳承和底蘊,是應該要進行一次大的改革,可惜最終還是沒有實行下來,或許是有人從中阻撓。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MVP采用公式算法

不知道是籃協的哪個上司,提出來MVP要用公式算法,就和公式相聲一樣不倫不類,而郭艾倫成了受害者,張鎮麟和趙繼偉成了受益者。這種算法很不公平,出手少的和助攻多的很占優勢,大家都知道,内線球員的命中率無論如何都比後衛高很多,是以王哲林成績不怎麼樣,卻能拿到兩次MVP。而遼甯隊内以前的第一核心毫無疑問應該是郭艾倫,巅峰賽季場均23+6,堪比外援,卻連一次MVP都沒拿過,甚至連候選名單都進不去,遠遠被趙繼偉甩在身後。去年的總決賽MVP本來應該是趙繼偉的,可是最後頒獎的時候突然來了個雙黃蛋,強行把張鎮麟加了進來,曆史上第一次見,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他的貢獻能和趙繼偉一樣嗎?這時候又不按照公式了?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全明星不倫不類+限制外援

現在的CBA全明星周末估計都沒有人看了,本來打的出色的全都是外援,他們的能力強,也喜歡表演,扣籃也比本土球員出色,以前全明星賽還看得到外援的身影,這幾年一個都看不到了。首發陣容靠人氣,外援進不去沒話說,替補陣容是那群人選出來的,難道不是看聯賽表現嗎?為什麼排斥外援?導緻比賽沒有一點觀賞性和公平性,自己哄着自己玩。包括本土球員的選拔也是亂來的,你說按照投票來,每次都有票數高的進不去,票數低的能進去,你說按照聯賽表現,原帥當時是本土得分王都落選,而場均12分一勝難求的景菡一卻能入選,這樣的操作公平嗎?并且全明星MVP隻看得分,比如一個球員拿到24分20次助攻,另一個球員拿到25分0籃闆0助攻,MVP就會給後者,這就是他們眼中的最有價值。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國家隊分為紅藍兩隊

雙國家隊在全世界都還沒有過,姚明算是開創了先河,以前隻會有國家隊和國家二隊,而紅隊和藍隊是平級的,球員也是有各自的教練循環選出來的,并且還各自參加了不同的賽事,包括亞洲杯和亞運會這樣的正規賽事。其實這個做法很難說是好與不好,因為國家隊分為兩隊之後,一共就會有二三十人能進入國字号,考察的範圍更廣,年輕的球員機會更多,鍛煉價值更大。像丁彥雨航、阿布都沙拉木、孫銘徽等人都是在那個時候大放異彩的,這個舉措膽大創新,我個人覺得是沒有錯的,隻是很多人不能接受。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國家隊主教練采用競聘制,不能兼任

姚明上台後,第一件事就是把國家隊主教練的邀請制改為了競聘制,也就是說,如果願意來的,哪怕全都是水準差的教練,也會從這些人裡面選出一個來當國家隊主帥,事實證明非常失敗,後來又恢複了邀請制。籃協改出了一個新的政策,CBA教練不能兼任國家隊主教練,是以國内有點水準的教練基本都與國字号無緣,隻能去高薪聘請外國人,喬爾傑維奇年薪700萬,大家都看到了是個什麼水準,帶隊成績這麼差還能得到續約。現在的中國男籃就是個爛攤子,根本沒有幾個人願意接手,還搞競聘制,稍微有點水準的教練誰會看得上?姚明是對自己和中國男籃自信過頭了。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建立中國籃球人才庫

籃球人才庫,全世界都沒聽說過,隻有中國才會有,不在人才庫裡的球員就不能進入國家隊,而人才庫僅限于CBA球員,并且名單還是由他們說了算,海外球員直接踢出。這樣一來,像易建聯、姚明、郭艾倫以前未成年就打國家隊的情況不可能再出現了,喬爾傑維奇去年想用楊瀚森也被限制,而這個人才庫沒有明确的說法,反正就是籃協定期公布一下名單而已。焦泊喬去年無緣無故被踢出人才庫,李信儀、趙維倫也沒有在人才庫,可是他們今年卻又出現在了國家隊名單當中,這不是自己打自己臉嗎?連籃協自己都在破壞規則,還建立這個人才庫有什麼用?真是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

姚明上任七年進行了10大改革,他是一個合格的籃協主席嗎?

設立工資帽,限制球員薪水

姚明做的最正确的事情,就是給CBA設立工資帽,限制球員薪水,把本土球員頂薪限制在600萬人民币,外援頂薪限制在500萬美元。以前CBA是出了名的人傻錢多,外國球員都願意來打球,因為比賽少、強度低,工資還高出天際,不用出力就能拿高薪。不僅僅是外援拿着幾千萬,本土球員超過千萬年薪的都有不少,簡直是亂了套,就他們這個水準,現在的頂薪都太高了,确實應該降薪,姚明做得對。并且不設定工資帽的話,有的土豪球隊直接用錢砸出冠軍,把國内頂級球星都買來,再簽高水準外援,那别的球隊就沒得玩了,一家獨大不是好事,參考廣州恒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