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軟銀想成為AI投資大佬,建議先問問英偉達

作者:半導體産業縱橫
軟銀想成為AI投資大佬,建議先問問英偉達

最近英國的AI行業新聞不斷,在英國AI産業發展的同時其中一個值得注意的角色是日本軟銀。

首先,英國AI晶片獨角獸Graphcore因為面臨營收大幅下降和裁員困境的被報道在探索資本收購的可能性。Graphcore專注于設計支援人工智能軟體的晶片,緻力于尋找替代英偉達産品的創新方案,是以吸引了衆多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投入。截至2020年,Graphcore的估值已達28億美元,成功融資2.22億美元,(曾是英國最有前途的初創公司之一)不過處于困境中的Graphcore的市場估值可能已經從28億美元高位大幅下降至5億美元。有報道稱,Graphcore正在尋找新的買家,其中就包括日本的軟銀。

另一方面,軟銀牽頭了對英國AI自動駕駛初創企業Wayve的10.5億美元融資。這是歐洲AI初創企業迄今為止獲得的最大一筆融資。本輪融資由軟銀牽頭,老股東微軟、新投資者英偉達等跟投,Wayve未披露其最新估值,不過有媒體推測其最新估值應該已經達到數十億美元。

Wayve總部位于英國倫敦成立于2017年,現有員工數量約300名。公司緻力于汽車領域的AI探索。2017年開始,Wayve就在汽車上對神經網絡強化學習的一些早期成果進行了應用。公司把這套系統在道路上進行了模拟部署,随後逐漸擴大規模,最終實作在倫敦市中心的交通環境下進行真實駕駛。

本次融資所籌集的10.5億美元資金,将專項用于推動Wayve全面開展首款面向量産車輛的具身智能自動駕駛軟體的開發與市場推廣工作。該軟體不僅涵蓋基礎的L2+進階智能駕駛系統,更緻力于建構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軟體系統,以實作全面自動駕駛的目标。

Wayve的AV2.0自動駕駛系統,其核心技術理念與特斯拉的FSD(完全自動駕駛)系統相似,該系統也采用了先進的端到端模型設計。通過神經網絡取代了傳統自動駕駛架構中的感覺、規劃與控制環節,進而實作了對傳統技術路徑的創新性突破。Wayve的自動駕駛系統無需依賴高精地圖,僅憑傳感器原始輸入資料,經過端到端模型的精準處理,即可直接輸出駕駛。

也有媒體報道軟銀旗下的Arm計劃在2025年量産AI晶片,不過Arm針對此事回應:“Arm不對任何謠言和猜測發表評論。”即便Arm沒有官方回應,但孫正義對于AI的野心已經擺上台面。

01

軟銀要開啟“AI革命”

不久前,軟銀集團表示計劃以AI半導體為突破口,把業務擴大到資料中心、機器人、發電等行業。預計投資額最高可達到10萬億日元規模(約合人民币4640.9億元)。

提到AI投資,從2012年開始,日本軟銀就在世界各地收購人工智能公司的股票。2017年的時候,孫正義成立了軟銀願景基金投資各種初創企業和科技領域的創新公司。願景基金共有兩期,每期募集資金規模約千億美元,投資領域包括AI、機器人、自動駕駛汽車、生物技術、金融科技等。

2020年7月,軟銀與東京大學和雅虎日本(現為LY Corporation)共同建立The Institute for AI and Beyond,作為世界級AI研究機構,并開始聯合研究活動。2023年3月:成立準備公司以研究和開發本土的大型語言模型(LLM)。

願景基金一期投資了ARM、Uber、滴滴出行、今日頭條、WeWork、Cruise等超70家世界知名公司,涵蓋大出行、金融科技和醫療健康等多個領域。願景基金二期于2019年7月宣布成立,目前已獲得1080億美元的出資承諾。軟銀自己計劃向該基金投資380億美元,其他參與該基金的公司包括富士康、蘋果、微軟、瑞穗銀行、渣打銀行等(名單仍在擴充中)。軟銀表示,願景基金二期将主要用于投資AI技術。

孫正義對AI的熱情源于他對“奇點”理論的信仰。(“奇點”概念由未來學家Ray Kurzweil提出,指的是電腦智能與人腦智能相容的那個時刻。按照Kurzweil的預測,“奇點”将在2040年到來。)

孫正義在2023年7月的一個論壇上強調:“(超越人類智力的AI)可以像水晶球預測未來一樣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日本必須制造出在最中央閃閃發亮的水晶球”。2023年10月的一次演講中,孫正義表示,AI将在未來十年内變得比人類所有智能都要強大得多,“要麼利用AI,要麼被AI甩在後面。”

孫正義還把海外合作企業的高管邀請到自家别墅裡,圍繞AI半導體領域的投資問題“夜談”。

AI是塊大蛋糕,盯着它的不止軟銀,這一年來随着AI火熱成為科技領域當紅炸子雞的英偉達也在AI領域進行布局。

02

AI領域英偉達的絕對競争力

英偉達在AI領域的優勢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是衆所周知的算力,另一個則相對低調,就是英偉達已經投資了許多AI相關領域。英偉達主要以三種方式開展投資:一是通過英偉達企業投資部門,2023年,該部門已宣布開展了14項投資,包括對晶片光學公司Ayar Labs的投資、雲廠商CoreWeave、開源模型庫公司Hugging Face等;二是由曾擔任軟銀投資專家的Siddeek上司的風險投資部門NVentures進行投資,主要方向是“AI+領域”;三是通過英偉達初創加速計劃為初創公司提供支援,并幫助其與風投對接。

軟銀想成為AI投資大佬,建議先問問英偉達

前軟銀投資專家的AI布局

在算力方面,英偉達競争力無需贅述。在超算2024年6月的Top500的産品中,有171台超算裝置中使用了英偉達的産品。在大模型市場爆發的當下,得英偉達者得天下已經成為行業共識。

既是AI公司背後的金主,又是AI公司賴以生存的上遊供應商,英偉達正在成為AI市場“隐形的王”。

03

軟銀VS英偉達:誰能冠名“奇點”時刻

在對比兩家公司AI賽道的潛力之前,一個有趣的事實是:軟銀曾經是英偉達的股東,不過2019 年初的時候,孫正義以大約 36 億美元的價格賣出約 5% 英偉達股份。而如今在看英偉達的AI投資動作時,也能看到軟銀的前員工的名字。

雖然孫正義在算力硬體上沒有黃仁勳的優勢,但也未必完全沒有機會。軟銀在硬體上的一個王牌就是ARM。曾幾何時,英偉達也試圖收購ARM,但由于多家公司的反對被迫終止。随後,ARM選擇在美國上市。

ARM占軟銀集團總資産的近一半,雖然已經上市但軟銀仍持有這家晶片設計公司90%的股份。ARM的設計被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晶片,并越來越多地應用于AI領域。Arm截至3月的三個月淨利潤大幅增長,收入猛增的部分原因是與AI和資料中心相關的晶片需求增加。得益于投資者大量買入ARM股票,盡管軟銀在過去三年連續虧損,但截至2024年3月31日軟銀的資産淨值達到1836億美元,比三個月前增加了480億美元。

2024年2月17日外媒報道,孫正義欲為AI晶片企業籌資1000億美元,與英偉達競争。報道稱,孫正義正在尋求最多1000億美元資金,為一家晶片企業提供資金。該項目由孫正義直接上司,以日本創造和生命之神“伊紮那吉”(Izanagi)命名,因為Izanagi包含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首字母。知情人士透露,孫正義希望這家公司與ARM形成互補。當時外媒表示,孫正義考慮的方案是,軟銀将提供300億美元,另外700億美元可能來自中東的機構。知情人士表示,盡管孫正義和Open 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曾就在半導體制造領域合作和融資進行過談判,但Izanagi目前與奧特曼的AI晶片項目是獨立的。

2024年4月,日媒報道軟銀集團計劃在ARM内部設立一個新部門,該部門将由軟銀集團持有約九成股份。開發資金預計達到數千億日元,生産将委托給台積電等代工企業。已與台積電等進行了談判,并确定了生産配額。該部門的核心内容就是開發、生産可以高效處理大量資料的AI晶片。

目前為止,軟銀的AI項目将如何融資或資金将用于何處的細節尚未厘清,項目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總而言之,孫正義正在不斷考慮多種投資理念和戰略以加強Arm在人工智能市場的影響力,也一直在探索不同類型的下一代晶片。

孫正義還有一個更加“迂回”的戰略:軟銀計劃2026年以後,在歐美、亞洲、中東建設使用自主研發半導體的資料中心。資料中心需要大量電力,發電需求越來越大,是以軟銀集團還将涉足發電領域。在嘗試利用核聚變發電等新一代技術的同時,計劃建立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發電基礎設施。軟銀首席财務官後藤芳光表示,軟銀希望ARM以及軟銀投資的其他公司能創造出一個新的AI生态系統。

或許目前軟銀與英偉達在AI戰場中,尚不能互相稱為“對手”。AI投資的路上,同行者隻會越來越多,誰會走在前面?孫正義和黃仁勳的旅途,都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