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到博物館去”感受英雄城魅力

作者:南昌新聞網
“到博物館去”感受英雄城魅力

春泥計劃——“大思政課”活動在小平小道陳列館舉辦

“到博物館去”感受英雄城魅力

漢代海昏侯國漆器展

  如今,“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越來越多人走進博物館,“到博物館去”成為一種生活方式。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為“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連日來,我市各級各類博物館推出“衆山皆響——八大山人對話揚州八怪研究特展”“丹漆海昏——漢代海昏侯國漆器展”“昭昭信仰同心共濟——南昌起義中走出的少數民族将士展”等系列活動,展現了網紅南昌之下的博物館熱潮。

  博物館展覽亮點紛呈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八大山人所畫的《孤松圖》,隻有寥寥幾筆,但筆墨凝練沉毅……”17日,八大山人紀念館的“衆山皆響——對話揚州八怪研究展”展廳内,講解員汪林林正在介紹展品。“‘衆山皆響——八大山人對話揚州八怪研究特展’旨在打造‘八大山人’文化辨別,豐富文化旅遊生活。”南昌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科科長唐文正表示,遊客激增、人氣爆棚成為南昌市各大博物館的“新常态”,如今,越來越多的市民走進博物館,通過領略曆史之韻、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魂,知曉一座城的古往今來。

  “我們旅行的第一站選擇參觀八大山人紀念館。”劉天齊是武漢人,去年退休後和夫妻開啟自駕遊。“人們都說南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我們先來各個博物館感受一下南昌厚重的曆史文化氛圍,看攻略,各個博物館都推出了不少活動,下一站我們打算去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聊起之後的旅程,劉天齊充滿期待。

  記者了解到,為慶祝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南昌市各級博物館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推出“丹漆海昏——漢代海昏侯國漆器展”,讓市民遊客及網友共賞的獨特魅力。4月30日至5月30日,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策劃“昭昭信仰 同心共濟——南昌起義中走出的少數民族将士展”,展覽首次以南昌起義時活躍的一群少數民族将士為切入點,展示南昌起義人物研究最新成果。

  在活動形式方面,南昌市博物館與桂林博物館攜手合作,于3月13日至6月25日期間聯合舉辦“洪州青瓷耀千秋——南昌市博物館洪州窯藏品展”,精心選取了南昌市博物館館藏洪州窯各個時代典型文物81件(套)進行巡展。此外,建立區博物館還推出“博物館進景區”暨5·18國際博物館日建立區博物館分館免費開放“陶瓷千年”展,通過博物館進景區的方式,推進文旅融合。

  用革命文物講好“大思政課”

  17日,走進南昌市小平小道陳列館,春泥計劃——“大思政課”小平小道5·18國際博物館日活動正在舉行。展廳内,快閃演員深情演繹,向在場的每一位觀衆講述着那段充滿傳奇色彩的曆史故事。展廳外的舊址區域,一場由洪都航空、江鈴汽車、交通樞紐等各個行業的優秀代表參與的“雙師同堂”社會大課堂集錦互動教學正在進行,吸引了衆多學生積極參與。

  “‘春泥計劃——小平小道大思政課’教育項目通過探索行走的思政課場館思政育人新模式,設計出集學、聽、思、悟于一體的多元化思政教育體系,以‘沉浸式大思政課教學+社會大課堂’雙師同堂模式,将文物故事、曆史文化、時代發展曆程等轉化成生動、有說服力的教程。”南昌市小平小道陳列館負責人孟欣介紹,“我們希望借此項目,讓同學們更好地了解南昌高品質發展、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的新局面,各行各業激情創業的曆程和社情民情,提升人才培養品質,促進革命類博物館在‘大思政課’建設中綻放時代光彩。”

  18日,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将舉行情景劇大思政課——“英雄城·鐵軍魂:在黨的旗幟下勝利前進”,通過情景劇的演繹,讓革命情懷在青年心中深深紮根;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将圍繞“如您所願,革命者來”沉浸式思政教育,開展一場當代青年與革命先輩的“面對面對話”,一次身臨其境的革命曆史之旅……紮根紅色土壤,挖掘紅色資源,一堂堂“紀念館裡的思政課”“行走的思政課”,發揮了革命文物的社會教育功能,使新時代的“大思政課”在博物館、紀念館等場景中直擊人心、鑄魂育人。

  用好紅色資源,赓續紅色血脈,開展紅色實踐育人是新時代紀念館“大思政課”建設的題中之義。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也是“人民軍隊的搖籃”,有着光榮的革命曆史和獨特的紅色文化,百餘年來,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奮鬥故事和豐富厚重的曆史文化遺存,這些曆久彌新的紅色資源,承載着永不褪色的紅色記憶,镌刻着中國共産黨波瀾壯闊的革命史,為英雄城南昌注入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動力,也成為紀念館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

  “通過将思政課堂搬進展廳、搬到各文物舊址,可以讓青少年近距離地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幅幅生動的照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都成為教學素材,讓青少年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産黨人的堅定信仰和光輝曆程。”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負責人張江表示。

  公共服務效能更加顯著

  恢宏大氣的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人流如織,早已成為城市新“網紅”;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等紅色主題博物館串聯成群,從不同側面講述南昌英雄城的紅色曆史;随處可見“小而美”的博物館,市民可以在“家門口”收獲知識,獲得文化享受……博物館正成為南昌曆史文化展示的“大舞台”、優秀文化傳承發展的“助推器”、最受歡迎的旅遊“打卡地”。

  “文物的種類和品質都讓人驚喜,陳展方式和燈光設計也很新穎,遠超預期。”專程從廣東省趕來參觀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博物館的陳香平表示,要了解一座城市,必須先進博物館,博物館是城市積澱曆史和文化底蘊的一種展示,參觀博物館,就是了解這座城市的最好辦法。

  截至目前,南昌市域範圍内正式備案登記的各級各類博物館32家,其中國家一級博物館5家、二級博物館4家、三級博物館1家,涵蓋曆史綜合類、紅色文化及革命舊址類、工業類、民俗及特色收藏類、名人故居類、自然與科技類等多種類型,形成了類型豐富、主題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化博物館體系。

  重點組建南昌市博物館聯盟并且聯合推出“珠聯璧合·洪城盛宴——南昌市博物館聯盟館藏文物精品展”、南昌縣博物館與社群博物館——南昌市袁世文藝術博物館共同推出“雪韻瓷魂——袁世文雪景山水畫陶瓷藝術展”……近年來,南昌緻力于博物館品質的提升、整合,國有博物館與非國有博物館、社群博物館之間橫向互動、市級博物館與縣(區)級之間上下關聯的博物館資源整合邁上了新台階,極大地推動了博物館事業發展。

  優質服務是博物館發展的生命線。除不斷提升文化産品供給之外,我市博物館服務水準不斷提升,緻力于講好、講活文物故事。2023年以來,南昌重點出台了《南昌市博物館接待服務标準(試行)》,策劃推出了“八大山人寫意畫傳承題名展”“金石·禅心——中國美術館藏吳昌碩作品特展”“沒有調查 沒有發言權——毛澤東與社會調查專題展”等精品展覽;創排了贛劇《鐵軍出征》、沉浸式情景劇《起航·春天的故事》、大型民族歌劇《八一起義》等藝術精品;建成了八大山人紀念館等文物鑒賞室,實作群衆與文物“零距離”對話;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推出了常态化夜間延時開放服務。據統計,2023年,南昌市各級各類博物館(不含省博物館)共接待入館人數953.77萬人次,已經連續4年位居全省各設區市前列。(洪觀新聞記者 高晖 黎姿/文 成奔/圖)

  記者手記

  讓公衆與博物館“雙向奔赴”

  博物館是一座城市的“靈魂客廳”,将城市的文明史濃縮于此,把這座城市曆史長河中的一盞盞路燈點亮。今天是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我市各級各類博物館推出精彩紛呈的文化盛宴,建立起博物館與公衆溝通的紐帶和橋梁。

  重器凝萬古之志,典籍彙千載之思。應當看到,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是連接配接過去、現在、未來的重要平台。據統計,去年南昌市各級各類博物館(不含省博物館)共接待入館人數953.77萬人次,已經連續4年位居全省各設區市前列。這反映出博物館的力量愈加凸顯,市民群衆對曆史傳統文化認知度的進一步提高,以及日益強烈的文化自信。

  在底蘊深厚的曆史文化名城南昌,博物館并不隻是單純地展示文物,更注重于營造曆史文化新場景,更好地诠釋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讓文物“開口說話”“鮮活可觸”。比如運用數字技術,通過沉浸式展覽、運用可穿戴裝置等,進一步提升體驗、增加互動。在此基礎上,不斷探尋“博物館+”的新模式、新業态,用公衆易于了解和掌握的方式接受傳統曆史文化的洗禮……真正讓“到博物館去”蔚然成風,在留下深刻記憶、文化浸潤心田中,實作公衆與博物館的“雙向奔赴”。(洪觀新聞記者 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