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作者:老朱話内外

#精品長文創作季#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如今,大陸的很多地方城市都出現了财政危機的情況,已經是大多數人都知道的消息了。這種地方性的财政危機,所帶來的影響是比較大的。

比如說很多地方上的基建工程,都暫時被放下了。而國家這邊也出台了10000億人民币的超長期國債。

想通過超長期國債來代換土地債,幫助各個地方解決問題,進一步發展城市基建。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一些專家提出了一個問題。完全能夠通過精簡公務機構,給公務人員降薪的方式來節約财政開支。那麼,為什麼國家不這麼幹呢?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一、 地方财政危機産生的原因很特殊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地方部門産生财政危機。這本身是有着非常特殊原因的,要想明白這一點,就先要談到原先大陸地方财政的基本結構。

在中國近20年,絕大多數的城市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有一些城市變成了科技城市、工業城市,創新城市,或者是教育之城、旅遊之城等等,每一個城市身上都有自己的标簽。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但總的來說,大多數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最依賴的都是土地财政。因為土地财政的收益最大,來錢也最快。

比如說要想成為科技之城、創新之城,就得下苦功夫健全教育體系、發展科技産業引入科技公司。這其中所需要花費的成本和時間,都是一個天文數字。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而很多城市沒有這樣的準備時間,也沒有這麼充足的條件。

而對于工業城市來說,如今是一個傳統工業不怎麼吃香的時代,是以幾乎所有的老舊工業城市都存在發展困境。比如說大陸的山西、河北還有東三省等等,這些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基本上發展的都不快。

可是各個地方城市又必須要發展,是以土地财政就應運而生了。因為相比于搞其他的方式,土地财政确實更加簡便。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在房地産迅速發展的階段,各個地方隻需要把自己手中所掌握的土地,打包賣給房地産公司進行開發。就能夠從房地産公司那裡獲得足夠多的錢,用來更新基建、發展經濟。

在這種土地财政的結構之下,大陸的基建水準得到了長足發展。我們隻用了20年的時間,就修建出了一大批在基建層面上。處于世界一流水準的城市,足見土地财政對中國發展的重要性。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但是土地财政也有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對房地産經紀太過依賴。在房地産市場比較穩定的時候,地方部門可以利用售賣土地、轉讓土地的方式獲得源源不斷的資金,可房地産市場也遲早有回落的那一天。

就比如說最近這兩年,房地産市場的不景氣和大量房地産公司的破産,手中堆積的土地賣都賣不出去。土地賣不出去了,财政收入就會銳減。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但之前為了發展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很多地方部門是欠下了債務的啊,這些債務都快要到期了。那麼,現在該如何償還這些債務呢?這就成為了壓在一切沒有建立起新型産業線城市頭上的大山。

最後,也迫使國家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優化地方部門的債務,幫助他們解決危機。也是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提出了可以通過精簡公務員團隊、削減公務員薪資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實際上,這是不可取的。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二、 不能對公務員體系下手

無法削減公務員的薪資,也沒辦法精簡公務員團隊的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現在的公務員隊伍并不飽和。

大陸是一個有着整整14億人口的國家,雖然現在人口負增長了,但人口的規模畢竟擺在那裡,是以中國對公員的需求量本身就是一個天文數字。我們需要有大量的公務人員,來維持行政體系的穩定,為老百姓做事。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如果公務員數量減少,就意味着某些部門的行政效率會降低。有的時候,這種行政效率上的降低,給老百姓生活所帶來的影響是非常緻命的。

就比如說房管局如果隻有一、兩個從業人員,但每天去辦理業務的人卻有幾十上百個。那麼後面的人,得排多長時間的隊才能夠排上業務呢?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也正是因為這種公務員體系的不飽和,是以國家在最近幾年時間内。不但沒有精簡公務員結構,反而放出了更多的公務員名額來招募公務員。甚至還放寬了公務員的标準,一些年紀稍大的人,也能夠通過考公的方式上岸。

而且在經濟快速轉型的階段,很多人都找不到一個相對合适的工作,是以公務員體系成為了大家心中最重要的避風港灣。每年考公務員的人數都在增長,大家都希望可以得到一個鐵飯碗工作。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國家減少公務員的招募數量,就會導緻很多人會再次湧入社會,或者連續性的考公務員。這會給他們的生活品質帶來影響。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是以國家是不能精簡公務機構的,起碼現在不可能。公務員體系确實庇護了幾十上百萬剛畢業,卻找不到工作的年輕人。

而給公務員降薪就更不可能了。實際上,大陸公務員的整體薪資水準是不高的。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很多人去當公務員,不是看重公務員的工資有多高,是因為公務員的工作比較穩定。每天做着差不多的工作,就有升職的可能性,隻要能夠出工作成績。而且公務員的各種福利也比較好。

一些機關會給購房補貼,會有更好的醫療條件,甚至有一些比較好的機關,還有自己的醫院。而且去當公務員旱澇保收,因為部門不會倒閉。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但企業會一旦出現一些經濟方面的問題,或者是出現經濟轉型,那麼私人企業就有倒閉的可能性。私人企業工作的員工就會失業,但是公務員不存在這種情況。

疫情三年,很多人都失了業,但卻沒有聽說過哪個公務員會失業。哪怕是不工作,這些公務員也能每個月都拿到足量的工資,還能夠得到一些針對性的補貼。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這種穩定性,才是很多人會湧入公務員體系的根本原因。公務員體系的穩定性擺在那裡。

但其實公務員的整體薪資水準,是遠遠不如私人企業的。因為公務員畢竟是為人民服務的公職人員,為了保證社會資源配置設定平衡,大陸很多公務員的工資水準遠低于世界平均水準。

就比如說,美國的一些中進階公務員,一年可以拿到十幾甚至幾十萬美元的工資。但是在大陸,就算是一些廳局級的進階官員,一年帶上各種補助,也就隻能夠拿十幾、二十萬的工資和補貼金。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與此相對的是,大陸大型私人企業的中進階管理人員,動不動就年薪百萬、年薪千萬。在公務員的整體薪資水準本身就并不高的情況下,還削減他們的薪資。這不管怎麼看,都有點本末倒置的意思。

就算是要減工資,也應該是那些私人企業給中高層管理人員減工資。給普通的員工發更多錢。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三、 地方财政危機遲早會解決

而國家不考慮精簡公務員團隊,不給公務員減薪。也是因為現在的土地财政問題,并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嚴重。

很多地方部門确實暫時性的拿不出錢了,可國家也一直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比如說幫助一些城市建立新的産業線,讓一些重工業城市實作轉型,搞旅遊産業、搞新興工業等等。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而且實際上,如今國家所推動的發展戰略也能夠精簡開支。原本大陸是最看重經濟資料的,隻要經濟資料好看,怎麼樣都行,這就會出現嚴重的資源浪費。

一些地方部門,為了能夠拿出更好的經濟資料,會給一些産業提供大量的财政或者是政策上的扶持。俗稱大水漫灌。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可如今,大陸的經濟發展戰略,從原先的隻追求量變成了更追求質。我們現在要求的是高品質發展,盡可能的節約資源浪費。是以大陸的很多地方部門,就處于一個開源節流的關鍵時刻。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随着各種經濟上的改革逐漸完成,地方部門的财政壓力也就會随之減少。是以我們不需要太過擔心相關部門的财政問題,國家對此都是有提前布局的。相信各種改革性措施的逐漸落地,地方部門的财政問題都可以得到順利的解決。

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意降薪減員

結語: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恐怕還會有大量的人湧入公務員體系。因為相比于其他的工作,公務員的确有着比較明顯的優勢。

但考公務員也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比如公務員的薪資,其實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麼高。很多優秀的大學畢業生,他們畢業以後如果去私人企業工作,幾年的時間,就足夠做到中低層管理人員的位置上。

等過了30歲、40歲,甚至有可能會成為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每年的工資都是一個天文數字。而如果去公務員體系裡工作,可能會發現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自己的薪資還隻有當年老同學的幾分之一。

是以現在不但不應該減少公務員的薪資水準,還應該針對性的上調公務員的待遇。當然,這在地方部門有财政問題的情況下,一時半會不太現實。

可以後加強待遇,肯定是大勢所趨。因為總不能指望所有的公務員,都在吃不飽飯的情況下,為人民服務吧!

參考文章:

大海裡捉娛2024-05-15誰的“苦日子”來了?财政越來越緊張!體制内始終不願降薪減員

春芽财經v2023-09-18老百姓大都在過緊日子,地方财政緊張,公務員為啥不精簡、不降薪?

龔玥2022-11-28 談談體制内降薪那些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