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作者:釺城墨客

1964年10月12日,蘇共高層舉行全體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罷黜赫魯曉夫。

這位蘇聯上司人本以為有勃列日涅夫等人的支援,自己勝券在握,沒想到會議開始之後忠心耿耿的下屬卻率先發難。會後赫魯曉夫被迫簽署辭職書,勃列日涅夫成功登上權力之巅......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斯大林突發腦溢血去世,赫魯曉夫上台勃列日涅夫升職

1953年3月4日夜晚,蘇聯上司人斯大林像往常一樣吃着最愛的烤肉喝着小酒,享受着難得的休閑時光。

深夜他被從業人員發現情況不妙,緊急被送往醫院經搶救無效去世,醫院的診斷結果由腦溢血導緻死亡。

這個曾經帶領蘇聯人民擊敗納粹德國,将貧窮落後的俄國一手打造成擁有核武器大國的上司人,就這樣在無聲無息中去世了。

盡管人民為失去斯大林而難過,但日子還要過下去,蘇聯很快成立中央主席團,一共有10位成員,包括莫洛托夫、貝利亞、馬林科夫以及赫魯曉夫等。

赫魯曉夫的排名中等既沒有處于顯眼位置,也不至于墊底。斯大林的葬禮上,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貝利亞分别發表講話,而他隻能在台下看着。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當時呼聲最高的是莫洛托夫,斯大林時代主要負責蘇聯的外交工作。另一位強有力的競争對手叫做貝利亞,這個人是個笑面虎,戴着一副圓形的複古眼鏡。

看上去溫文爾雅,實際上做事狠辣,是蘇聯克格勃的負責人。關于貝利亞還曾經有一個故事廣為流傳,一次斯大林說貝利亞,我的煙都找不到了。

過了不到10分鐘,有從業人員在抽屜裡發現這個煙鬥,貝利亞接到來自上司的電話,被告知煙都已經找到,他在電話裡卻回複到:我剛才抓的所有人都認罪了。

看得出來貝利亞是一個狠人,如此高效的執行能力也讓斯大林對他十分的賞識。10人名單中排在第三位的馬林科夫,原本是斯大林認定的接班人,不過卻覺得他太過兇殘、留不得。

權力的遊戲尚未開始,這些競争對手的競争就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任誰都沒想到不顯山不露水的赫魯曉夫居然笑到最後。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後者有兩個優勢:第一掌管着蘇共在各聯邦州的所有機構;其次二戰時期立下汗馬功勞的朱可夫元帥與赫魯曉夫是好友。

1953年6月,在一次會議上朱可夫帶着10多名将軍破門而入,将還沒反應過來的貝利亞直接逮捕,後來又将其秘密處決。

這一舉動敲山震虎,赫魯曉夫直接坐穩蘇聯最高上司人職位。由于之前與斯大林有過龃龉,赫魯曉夫一邊全盤否定前任上司人,一邊建立自己的嫡系部隊,勃列日涅夫就是在這個時候崛起的。

赫魯曉夫上台後,張将克裡米亞半島還給烏克蘭,這個決定引起了俄羅斯老兵的不滿,畢竟這片地方是當年他們浴血奮戰打下來的。

再加上他打破幹部責任制,許多既得利益者對此非常不滿意,1957年蘇聯高層舉行會議時,不少人向赫魯曉夫發難。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為了穩住局勢赫魯曉夫想了一個辦法,即擴大參會人員規模,讓支援自己的人加入會議中就可以扭轉局勢。

其中勃列日涅夫的表現尤為突出,也由此獲得赫魯曉夫的信任,不久便成為了蘇共第二書記。

蘇聯高層策劃逼宮,第二書記暗中通風報信

赫魯曉夫在蘇聯上司人位置上坐了11年,一位蘇聯前高官曾經回憶到:

赫魯曉夫想要向衆人展示自己收藏的油畫,他指令勃列日涅夫去取回來。第二書記毫無怨言,像一個對主人無比忠誠的仆人,親自将油畫取了過來。

從這件小事可以看出,勃列日涅夫之是以受到賞識,就是占了一個“忠”。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這個人甚至有點軟弱怕事,1964年9月蘇聯高層密謀策劃罷黜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卻戰戰兢兢的說道:他(赫魯曉夫)一旦知道我們就完了,會把我們都槍斃的。

同年10月恰逢赫魯曉夫去海邊休假,克裡姆林宮群龍無首,這些人認為此刻正是逼宮的好時機,開始部署所有的計劃和細節,勃列日涅夫卻悄悄打電話通風報信。

接到消息的赫魯曉夫非常自信,認為問題不大都在自己的掌握中,更何況還有勃列日涅夫這麼一個忠心耿耿的下屬打入敵人内部。

當時,赫魯曉夫還在電話中安撫對方說:他們什麼都幹不成,你放心吧。

結束海邊的度假赫魯曉夫乘專機傳回莫斯科,從飛機上下來便命斯基将自己直接送回克裡姆林宮。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10月12日晚飯過後蘇共高層召開主席團全體會議,每個人心裡都很清楚,這次會議就是看不見硝煙的戰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會議剛開始赫魯曉夫信心滿滿,以為這次會像7年前被圍一樣,“美男子”勃列日涅夫挺身而出舌戰群儒,自信地認為此次政治風暴很快過去。

沒想到,他剛走進會議室就被衆人按到了門口的小椅子上,第一個向他發難的人居然是勃列日涅夫。

勃列日涅夫慷慨激昂的陳詞,指責過去10多年以來赫魯曉夫所犯下的嚴重錯誤,有了這個開頭其他人也是群體而攻之。

第二個站出來的是蘇斯洛夫,主抓蘇共的思想建設,一頂頂大帽子給赫魯曉夫扣了下來……這些人生怕夜長夢多,會議剛結束後就逼迫赫魯曉夫簽下辭去蘇聯上司人的申請。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作為政敵他們太了解赫魯曉夫了,一旦給他抓住機會很容易就會反敗為勝。

面對這場鬧劇,赫魯曉夫雖然認為這隻是蘇聯高層的意見,不能代表人民的意見,但也隻能在辭職書上簽字。

在衆人的舉薦下,官場上毫無建樹的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新一任上司人。

有時候曆史就是一個輪回,當年不起眼的赫魯曉夫殺出重圍登上權力之巅,11年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以同樣的方式上台。

密切監視赫魯曉夫,帶領蘇聯走向衰落

許多人對于勃列日涅夫的評價是“能力平庸”,雖然赫魯曉夫性格倔強剛愎自用,但從來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一心一意發展蘇聯。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相較之下,勃列日涅夫幾乎就是躺平的狀态,得過且過。盡管成為蘇聯最高上司人,“赫魯曉夫”4個字就好像是懸在他頭上的利劍。

勃氏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限制前任的人身自由,原來的警衛全部撤掉,而後換上自己的心腹,還在赫魯曉夫的每個房間裡都安了竊聽器。

聽取克格勃彙報工作的時候,得知衛生間居然沒有放竊聽器,将克格勃的負責人一頓臭罵。

在如此的環境中赫魯曉夫完成了自己的回憶錄,勃列日涅夫生怕自己上位的消息被外界得知,命人将尚未定稿的回憶錄沒收。

還是赫魯曉夫悄悄的寫完回憶錄,托人拿到西方出版,全世界這才知道他被迫下台的真相。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當時勃列日涅夫正在忙着選拔官員組建自己的班子,他的标準簡單粗暴,隻要是在自己的母校讀過書,或是曾經與自己共事過的人都能獲得提拔的機會。

一人得到雞犬升天的道理放之四海皆準,勃列日涅夫一直秉承着嚴于待人寬于律己的原則,給自己的兒女火速安排好高官厚祿,女婿也是平步青雲,不到10年時間就有一名低等軍官晉升為将軍。

赫魯曉夫時代大力發展蘇聯的農業,勃列日涅夫在位期間做的最多的兩件事情就是打獵和開車,接手的蘇聯是最為鼎盛的時期,隻要好好發展這個紅色巨人仍然能夠與美國平起平坐。

那個時候蘇聯的GDP保持每年近兩位數的增長,耕地面積占全世界第一,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勃列日涅夫上台沒幾年,蘇聯卻開始守着金飯碗要飯,糧食年年欠收不得不花大價錢從國外進口糧食。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為了在各個領域全方位超越美國,勃列日涅夫不惜大搞軍隊競賽,80年代還發動了阿富汗戰争,可謂是勞民傷财。

70年代後期蘇聯的意識形态也發生很大的變化,一批受到西方洗腦的蘇聯公知登上曆史舞台,他們抹黑自己國家的民族英雄,又向年輕一代的蘇聯人宣揚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一夜間迪斯科、嬉皮士成為的蘇聯年輕一代的流行文化,瘾君子更是遍布街頭,莫斯科成為歐洲的犯罪之都與紐約齊名。

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去世,享年76歲。之後安德波羅夫成為繼任者,1985年戈巴爾喬夫成為蘇聯新一任上司人,也是最後一任上司人。

勃列日涅夫從基層一步步走到蘇聯最高層上司人的确有着傳奇性,隻可惜他大搞軍備競賽使得國内經濟停滞,阿富汗戰争又耗盡過去幾十年的财富積累,蘇聯不可避免走向衰亡之路。

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1964年蘇聯召開會議,直接罷黜赫魯曉夫

這個時候蘇聯巨人已經搖搖欲墜,隻需要有人輕輕一推就會墜入深淵,戈巴爾喬夫剛好就成為了掘墓人......

1991年12月25日,克裡姆林宮上空飄揚的紅旗在寒風中悄然落下,僅成立74年的蘇聯成為了曆史。

回顧勃列日涅夫的登頂之路就會發現,命運早已将禮物暗中标好了價格,一個人如此、一個民族如此、一個國家也如此……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